第107章(2 / 3)
而第二件事,就是拨乱反正,安抚人心了。】
通过之前天幕的讲述,刘邦已经知道自己这个儿子长大后,变得脸厚心狠了。现在,他要听一听刘恒登基后的手段。
【这件事,是和另一件事同时进行的。
那就是压制扶他上位的那些功臣集团,回收他们通过政变得过分膨胀的权力。而对付功臣集团的招数也很简单,那就是经典的三部曲:请客、斩首、收下当狗。
其中这第一步的请客,就是对他们释放善意,给他们分配利益,也就是上面说的安抚人心。】
请客、斩首、收下当狗
刘邦琢磨着这句话,感觉妙极了。想他对于那些异姓诸侯王,就是如此。
【刘恒首先给诸吕之乱定了个官方的调子,那就是确实是吕家先动的手,是他们想要谋逆,所以大家才一起站出来拨乱反正的。这很好理解,因为如果不发生这件事,刘恒就不会当皇帝,所以这是他皇位合理性的重要来源,所以吕家兄弟只能是大恶人。
所以他废除了吕后给吕家人以及刘盈血脉的封国,该废除的废除,该恢复恢复,让那个唯一多出来的刘氏宗亲琅琊王改封燕王,把外藩诸侯的形势和封国疆域基本恢复成惠帝末年的样子。
然后开始大肆封赏。
他封第一功臣周勃为右丞相,增加食邑一万户,赏赐黄金五千两。周勃直接一步到位成了万户侯。而陈平屈居为左丞相,增加食邑三千户。另一位在荥阳拖延时间的灌婴,则是接替周勃成了太尉,同样增加食邑三千户。
再有其他的功臣,包括刘章、刘兴居兄弟俩,还有假传圣旨让周勃顺利接管军营的襄平侯纪通,则是都增加食邑两千户,赏赐黄金一千两。
其他个人也是都有封赏,就连百姓都提高了一级民爵。
这一步请客。刘恒不管面子还是里子,都做的非常到位。】
【第二步,斩首。
所谓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汉文帝的这个斩首,也不是说真的大开杀戒,而是要在政治上压制功臣集团的领头羊,从而达到杀鸡儆猴,震慑其他大臣的目的。
那么领头羊是谁呢?毫无疑问就是陈平和周勃。】
周勃: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他匆匆起身从萧何府中离开,赶去找陈平。
到了陈平府上,管家亲自出来,笑脸相迎,说陈平不在。
周勃肯定是不信,因为天幕出现这段日子,陈平一直没出现过。正好陛下没有召集大臣处理朝政,所以大家还真没见过陈平,来找也是说不在。
周勃不听管家的废话,直接就往里面闯,也顾不得什么避讳,最后终于在一个幽静的小院子里找到了陈平。
小院里有一颗茂盛的大树,树下的阴凉处摆着一张木榻,陈平正斜倚在其上,旁边还摆着一张小几,上面有果子和珍酿。
周勃一屁股坐在榻上,嗤笑一声:你倒是悠闲。
陈平喝了一口果酒,笑着说:我又不是你们丰沛故旧,去相国府上做什么。
周勃也不知道说什么,两个人便一起继续观看天幕。
【但是陈平和周勃两个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陈平是个标准的谋士型文臣,连他自己病逝时,总结自己这辈子都说: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以吾多阴祸也。但也能看出来,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清醒的认知。所以在刘恒刚继位的时候,他很识时务的退了一步,让周勃独领风骚,不仅加封万户,还把自己原本的这个百官之首右丞相让给周勃,自己只屈居左丞相。
刘恒一看陈平这么懂事,所以他的策略也变成了捧陈平,压周勃。】
周勃看向陈平:坑我是吧?
【周勃则完全相反,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是从军队里出来的大老粗,所以对政治敏感度差了那么一点点。刘恒继位后,他飘了,他抖起来了,完全不像在吕后手底下那小绵羊的状态了。 ↑返回顶部↑
通过之前天幕的讲述,刘邦已经知道自己这个儿子长大后,变得脸厚心狠了。现在,他要听一听刘恒登基后的手段。
【这件事,是和另一件事同时进行的。
那就是压制扶他上位的那些功臣集团,回收他们通过政变得过分膨胀的权力。而对付功臣集团的招数也很简单,那就是经典的三部曲:请客、斩首、收下当狗。
其中这第一步的请客,就是对他们释放善意,给他们分配利益,也就是上面说的安抚人心。】
请客、斩首、收下当狗
刘邦琢磨着这句话,感觉妙极了。想他对于那些异姓诸侯王,就是如此。
【刘恒首先给诸吕之乱定了个官方的调子,那就是确实是吕家先动的手,是他们想要谋逆,所以大家才一起站出来拨乱反正的。这很好理解,因为如果不发生这件事,刘恒就不会当皇帝,所以这是他皇位合理性的重要来源,所以吕家兄弟只能是大恶人。
所以他废除了吕后给吕家人以及刘盈血脉的封国,该废除的废除,该恢复恢复,让那个唯一多出来的刘氏宗亲琅琊王改封燕王,把外藩诸侯的形势和封国疆域基本恢复成惠帝末年的样子。
然后开始大肆封赏。
他封第一功臣周勃为右丞相,增加食邑一万户,赏赐黄金五千两。周勃直接一步到位成了万户侯。而陈平屈居为左丞相,增加食邑三千户。另一位在荥阳拖延时间的灌婴,则是接替周勃成了太尉,同样增加食邑三千户。
再有其他的功臣,包括刘章、刘兴居兄弟俩,还有假传圣旨让周勃顺利接管军营的襄平侯纪通,则是都增加食邑两千户,赏赐黄金一千两。
其他个人也是都有封赏,就连百姓都提高了一级民爵。
这一步请客。刘恒不管面子还是里子,都做的非常到位。】
【第二步,斩首。
所谓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汉文帝的这个斩首,也不是说真的大开杀戒,而是要在政治上压制功臣集团的领头羊,从而达到杀鸡儆猴,震慑其他大臣的目的。
那么领头羊是谁呢?毫无疑问就是陈平和周勃。】
周勃: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他匆匆起身从萧何府中离开,赶去找陈平。
到了陈平府上,管家亲自出来,笑脸相迎,说陈平不在。
周勃肯定是不信,因为天幕出现这段日子,陈平一直没出现过。正好陛下没有召集大臣处理朝政,所以大家还真没见过陈平,来找也是说不在。
周勃不听管家的废话,直接就往里面闯,也顾不得什么避讳,最后终于在一个幽静的小院子里找到了陈平。
小院里有一颗茂盛的大树,树下的阴凉处摆着一张木榻,陈平正斜倚在其上,旁边还摆着一张小几,上面有果子和珍酿。
周勃一屁股坐在榻上,嗤笑一声:你倒是悠闲。
陈平喝了一口果酒,笑着说:我又不是你们丰沛故旧,去相国府上做什么。
周勃也不知道说什么,两个人便一起继续观看天幕。
【但是陈平和周勃两个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陈平是个标准的谋士型文臣,连他自己病逝时,总结自己这辈子都说: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以吾多阴祸也。但也能看出来,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清醒的认知。所以在刘恒刚继位的时候,他很识时务的退了一步,让周勃独领风骚,不仅加封万户,还把自己原本的这个百官之首右丞相让给周勃,自己只屈居左丞相。
刘恒一看陈平这么懂事,所以他的策略也变成了捧陈平,压周勃。】
周勃看向陈平:坑我是吧?
【周勃则完全相反,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是从军队里出来的大老粗,所以对政治敏感度差了那么一点点。刘恒继位后,他飘了,他抖起来了,完全不像在吕后手底下那小绵羊的状态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