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2 / 2)
落霞坡?王申拿着刚收到的回信,喃喃自语,若有所思。
亲随闻言以为他是不知道落霞坡在哪儿,好在自己已经打听过了,于是便指着东面解释道:大人,落霞坡不远,就在桐城以东二十来里,快马过去用不了多少时候。
王申听罢看他一眼,怎么想都觉得这约的地方有古怪。毕竟现在双方算是两军对垒,叛军头领胆子如果够大的话,应该约在阵前相见。而如果他胆子不够大的话,让自己进城一见才是正理。反正怎么选,都不该选在这样一个两边不靠,奇奇怪怪的地方。
此外还有这封回信,信上的一手好字可不是吃不起饭的百姓能练出来的。
思忖片刻,王申收起书信,又对亲随吩咐道:你去仔细打听打听,这落霞坡有什么特别的?
将军,将军不好了!副将一脸天塌了的样子,闯进了齐将军的营帐。
齐将军被王申怼回来心气正不顺呢,见副将这般大惊小怪的模样,立刻皱起眉斥道:什么不好了,本将军好得很。还有你这慌慌张张什么意思,城里的叛军打出来了不成,让你这般大惊小怪。
副将跟随齐将军多年,也知道他脾气不好,被骂了也顾不上在意,他压低了声音急匆匆说到:将军,落霞坡,落霞坡啊
齐将军没反应过来:什么落霞坡?
军中的营帐实在不隔音,副将也怕隔墙有耳,干脆伸手在脖子上比划了个割脖子的动作。齐将军这回反应过来了,脸色却称不上好看:好端端的,你说什么落霞坡?晦气!
副将苦了脸,再次压低声音说道:不是我想提,是那姓王的,他正让人打听落霞坡呢。
齐将军一听这话,后背不由有点发凉,也再摆不出那副不以为意的模样了:怎么回事?谁跟他说的落霞坡,怎么好端端的提起了这个?
问完他才后知后觉想起,原来落霞坡距离桐城这样近。
副将倒也打听到些消息,便说道:不是手下人提起的,是桐城里那伙叛军。钦差不是让人给城里送了信,想见他们头领吗?后来城中射出了回信,钦差收到之后就开始让人打听落霞坡了。
齐将军伸手摸摸后脖颈,又问:那他打听出些什么,没人说些不该说的话吧?
副将便摇头:那没有,谁都不是傻子,哪能别人问什么就说什么啊。更何况清楚所有事的也不多,有些桐城征召的士卒,也只知道落霞坡风景独特,落霞极美。
说到最后这一句,两人神色都有些说不出的微妙。
齐将军闻言点头:那就好,让知情的人都别瞎说。
副将听了先是点头,然后又苦了脸:可是将军,咱们的人不说有什么用?落霞坡距离桐城二十来里呢,现在城还被咱们围了,城里的叛军偏约在了这地方,恐怕是早有预谋。说完再次压低了声音:将军,咱们就这样干等着什么都不做吗?这和等死有什么区别?
王朝中期,军队早不如立朝时彪悍。将军们无心征战一心搞钱,吃空饷、养私兵、倒卖军械,这些都是十分常见的问题。可冲着一群手无寸铁的灾民挥下屠刀这种事,多少还是有些破底线的。
齐将军和副将也不是什么天生坏种,对于当年的事自然没忘。不过当年的决定不是他俩做的,他们其实也不过是听令行事罢了。可时隔数载,当初下令的人已经没了,他们背后的靠山也没了,这时候再要翻旧账,罪责可就不是他们能扛得动的了。
人都有求生之心,两人自然不甘坐以待毙。
齐将军眼神几番变化,最后却看像副将:你想怎么做?
副将闻言顿时在心里咒骂了句,可这话却不能不接:反正钦差也不过带了百多人来,城里的叛军也不可能倾巢出动跑去落霞坡,不如咱们趁这个机会说着又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钦差嘛,又是来平叛的文臣,死于叛军之手是多正常的事?正好还不用他们特意布置,城里的叛军头子也约好了要出来。到时候将这两人一起解决了,城中群龙无首想必也守不住。最后上报朝廷,就算不能领功,换一个功过相抵应该问题不大。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便自定好了主意,齐将军最后吩咐一句:带些信得过的人去。 ↑返回顶部↑
亲随闻言以为他是不知道落霞坡在哪儿,好在自己已经打听过了,于是便指着东面解释道:大人,落霞坡不远,就在桐城以东二十来里,快马过去用不了多少时候。
王申听罢看他一眼,怎么想都觉得这约的地方有古怪。毕竟现在双方算是两军对垒,叛军头领胆子如果够大的话,应该约在阵前相见。而如果他胆子不够大的话,让自己进城一见才是正理。反正怎么选,都不该选在这样一个两边不靠,奇奇怪怪的地方。
此外还有这封回信,信上的一手好字可不是吃不起饭的百姓能练出来的。
思忖片刻,王申收起书信,又对亲随吩咐道:你去仔细打听打听,这落霞坡有什么特别的?
将军,将军不好了!副将一脸天塌了的样子,闯进了齐将军的营帐。
齐将军被王申怼回来心气正不顺呢,见副将这般大惊小怪的模样,立刻皱起眉斥道:什么不好了,本将军好得很。还有你这慌慌张张什么意思,城里的叛军打出来了不成,让你这般大惊小怪。
副将跟随齐将军多年,也知道他脾气不好,被骂了也顾不上在意,他压低了声音急匆匆说到:将军,落霞坡,落霞坡啊
齐将军没反应过来:什么落霞坡?
军中的营帐实在不隔音,副将也怕隔墙有耳,干脆伸手在脖子上比划了个割脖子的动作。齐将军这回反应过来了,脸色却称不上好看:好端端的,你说什么落霞坡?晦气!
副将苦了脸,再次压低声音说道:不是我想提,是那姓王的,他正让人打听落霞坡呢。
齐将军一听这话,后背不由有点发凉,也再摆不出那副不以为意的模样了:怎么回事?谁跟他说的落霞坡,怎么好端端的提起了这个?
问完他才后知后觉想起,原来落霞坡距离桐城这样近。
副将倒也打听到些消息,便说道:不是手下人提起的,是桐城里那伙叛军。钦差不是让人给城里送了信,想见他们头领吗?后来城中射出了回信,钦差收到之后就开始让人打听落霞坡了。
齐将军伸手摸摸后脖颈,又问:那他打听出些什么,没人说些不该说的话吧?
副将便摇头:那没有,谁都不是傻子,哪能别人问什么就说什么啊。更何况清楚所有事的也不多,有些桐城征召的士卒,也只知道落霞坡风景独特,落霞极美。
说到最后这一句,两人神色都有些说不出的微妙。
齐将军闻言点头:那就好,让知情的人都别瞎说。
副将听了先是点头,然后又苦了脸:可是将军,咱们的人不说有什么用?落霞坡距离桐城二十来里呢,现在城还被咱们围了,城里的叛军偏约在了这地方,恐怕是早有预谋。说完再次压低了声音:将军,咱们就这样干等着什么都不做吗?这和等死有什么区别?
王朝中期,军队早不如立朝时彪悍。将军们无心征战一心搞钱,吃空饷、养私兵、倒卖军械,这些都是十分常见的问题。可冲着一群手无寸铁的灾民挥下屠刀这种事,多少还是有些破底线的。
齐将军和副将也不是什么天生坏种,对于当年的事自然没忘。不过当年的决定不是他俩做的,他们其实也不过是听令行事罢了。可时隔数载,当初下令的人已经没了,他们背后的靠山也没了,这时候再要翻旧账,罪责可就不是他们能扛得动的了。
人都有求生之心,两人自然不甘坐以待毙。
齐将军眼神几番变化,最后却看像副将:你想怎么做?
副将闻言顿时在心里咒骂了句,可这话却不能不接:反正钦差也不过带了百多人来,城里的叛军也不可能倾巢出动跑去落霞坡,不如咱们趁这个机会说着又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钦差嘛,又是来平叛的文臣,死于叛军之手是多正常的事?正好还不用他们特意布置,城里的叛军头子也约好了要出来。到时候将这两人一起解决了,城中群龙无首想必也守不住。最后上报朝廷,就算不能领功,换一个功过相抵应该问题不大。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便自定好了主意,齐将军最后吩咐一句:带些信得过的人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