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回陛下和各位大人的话,臣要说的,已经在奏疏里说的很清楚了,在刑部,在三司会审,甚至当着魏大人的面都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现在还是要看看魏大人准备了怎样的话。
  众人都转向魏池,一半观望,一半幸灾乐祸。
  魏池站了出来,这是他第一次站出来,虽然不是第一次参加早朝,但是他却难以抑制的听到了自己的心跳。
  回皇上和各位大人的话,下官其实莫名惊诧,毕竟下官不知道为何一个信封会引起如此大的波澜,诚然,先皇驾崩之情确有疑点,但臣并非近臣,并不照顾先皇的饮食起居,见面议事均要恪守礼节,如此怀疑,臣定难接受。
  魏大人误会了,下官从指认过您直接谋害先皇,下官一直都认为,这件事和魏大人必有联系,而魏大人必然知道杀人真凶。
  魏池冷笑:如果我知道杀人真凶,我便不会纵容真凶。也不会默认先皇搬去合德宫养病。
  卫青峰叹了一口气:并没有人知道先皇会去合德宫养病,为何魏大人会知道。
  魏池失笑:卫大人这个话问的好奇异,如果真对此有异议不防问问合德宫的公主殿下。
  郑储咳了一声:卫大人不要东拉西扯,魏池你也要注意措辞,你就直接回话便行。
  回郑大人的话,先皇移驾合德宫的事情,臣确实不知道,只是因为先皇多时行踪不定,所以臣便前往兼任镇国一职的长公主殿下一处商议此事,长公主对臣下坦言了事实,仅此而已。
  郑储正要开口,陈昂打断了他:胡杨林,把魏池的话逐一记下来,拿到长公主那里问话,立刻回来回话。
  胡杨林行了一个礼,退了出去。
  据内侍监记载,先皇搬去合德宫后,病情有所稳定,但恰在魏大人造访那一日后,病情急转直下,最终驾崩。不知魏大人对此有何解释。
  本官不是郎中,没有解释。魏池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卫青峰冷笑着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这是内侍监记录的魏大人和先皇最后一次谈话的情状的,还请皇上赎罪,臣在此不能朗读,要先给魏大人看。
  这张纸在之前从未出现过,大家不禁有些好奇,都紧紧的盯着魏池的表情。只见魏池平静的接过那张纸,读了片刻,脸色便发白了。
  可笑,魏池把纸交还给卫青峰:本官想知道,是不是想要栽赃一个人,任何情状都能拿得到?合德宫的事情,为何长公主殿下会不知道?如此一张没有署名的纸片,满纸荒唐之言论,有何可信?如果臣真有不臣之心,何必冒死到禁宫之内救先皇?何必为了京城死战?
  纸上写了什么?众人禁不住议论了起来。
  卫青峰没有搭理魏池的雄辩,只是淡淡的说:下官还有人证。
  郑储打断了卫青峰的话:有证据为何不呈上来!你在这里打哑谜成何体统!
  卫青峰,不要认为朕一直对你多有忍让便愈发放肆,把证据呈上来。一直态度温和的陈昂突然冷冰冰的开口了。
  卫青峰不屑的一笑,将那张纸交给了太监。
  陈昂的脸却看不出任何变化:你说有人证,人证在哪里?
  这次轮到卫青峰面露惊讶:在东宫内侍监。
  林家?大家不约而同的闪过了这个念头。
  正义论着,胡杨林回来回话了:回主子万岁爷的话,长公主殿下表示魏池所说,一切属实,还请皇上明察。
  陈昂点点头,亲自把那张纸交到了胡杨林手里:你去问问卫青峰这个证人是谁,把他带来。
  胡杨林这次出去了许久才回来:回主子万岁爷的话,臣到东宫查访了许久,并没有这样一个人,又到查了内侍监户名,也没有这样一个人登记在案。同名同姓的人倒是有一些,都在殿外候着,要不请卫青峰大人一一来指认?
  卫青峰思索片刻便明白了:胡大人,不可能,这个人不只做过先皇的内侍,还做过太上皇的内侍,臣下虽然不认识他,但是胡大人您是锦衣卫指挥使,你确定你还要去内侍监查名字?
  卫大人高估本官了,本官升任指挥使并不久,之前主管江南务,对宫内确实没有大人想的那样熟悉。满朝诸位前辈在京城呆的比本官久,哪位认识的不妨站出来说明,本官愿听教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