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河养家日常 第36节(1 / 4)
林白棠便随那少女往陈家园子里去,此时正逢花开叶舒、蝶舞蜂闹之时,放眼望去,满目盛景,然而前院此时却已是生离死别,肝肠寸断。
两人从前不相识,此时也远远不是聊天的好时机,林白棠也不好一直沉默,便开口道:“还不知姐姐名姓,我该如何称呼?”
少女愀然不乐:“你阿兄……没提过我?”
林白棠失笑:“我阿兄那个闷葫芦……”心里大呼:原来阿兄不愿意成亲,还是有缘由的?
她不敢露出过分好奇的目光,怕吓着了眼前少女,便迟疑道:“敢问姐姐名姓,我也好称呼。”
那少女见她果然不似知道的样子,便有些泄了气,尤其此时四下无人,连同陈府不多的下人都去前院帮忙,便坐在一旁廊下的石椅上,有些不甘:“我是陈太太娘家侄孙女苗莺,在陈家住了也有两三年了。之前太太跟老爷提过,想让老爷为我选一门亲事,老爷便瞧中了你家阿兄。”
林白棠心里暗想,陈记老东家也真有意思,多少年前惦记着自家爹爹,想把女儿许配给自家爹爹。结果陈家姑娘不愿意,婚事作罢。轮到孙女一辈,陈盛的女儿年纪小,太太娘家侄孙女来投奔,他又瞧中了自家阿兄。
无论如何,都想跟林家做成姻亲。
也不是一般的固执。
“许是我年纪小,又整日在外面忙,家里父母跟阿兄都不曾跟我讲过。”林白棠宽慰苗莺:“姐姐见过我阿兄了?”
苗莺便露出一抹娇羞之色:“上次你阿兄来府上送东西,太太便让我去前院送茶,当时见过的。”
不止见过。
她当时还慌里慌张,把半盏滚汤的茶水全洒在了林宝棠手上,年轻男子却不顾自己手上的烫伤,提醒她:“姑娘小心烫!”
后来府里往家具店给各位大师傅送过节的点心,陈太太便派她带着丫环婆子过去,她还与林宝棠有过短暂的几次见面。
听陈嵘向太太夸赞:“青山便踏实肯干,手又灵巧。他这儿子也是一样性情模样,踏实沉稳,没有半点年轻人的浮躁之气,手底下活儿又快又漂亮。青山疼媳妇,家风错不了,女儿家嫁过去,再不会受气。”
他当初瞧中林青山,意欲招为女婿,谁知自家女儿不愿意,遂熄了结亲的心思。
谁知他的女儿嫁出去之后,受不尽的夹板气,婆婆胡搅蛮缠,丈夫软弱愚孝,凡事以婆婆为先,还不会赚钱,连原来的家底子都败得差不多了,家里还有刁钻泼辣的小姑子,天天换着花样的找茬,日子过得鸡飞狗跳,不知道有多憋屈。
此时再瞧林家的日子,虽没有大富大贵,但也算蒸蒸日上。
况且龚氏性情慈和,女儿林青枝嫁得也好,家中无有人生事,最为舒心不过。
陈太太埋怨丈夫:“店里那么多人,你偏就瞧中了林家人?”
她受儿子吹风的次数多,渐渐对林青山有一点芥蒂。只是丈夫相中的人家,起先也觉得无可无不可,谁料儿子听说此事,父亲有意要与林家作亲,嫁的虽是表侄女,可不就等于还是跟陈家结了姻亲?
他最为厌恶林青山,更不想将来逢年过节还要见到林家儿子,于是极力反对:“母亲,林青山仗着父亲的喜爱,在家具店不知道让我出了多少丑。他那个儿子也不是个好的,这样人家还是不要结亲为好。”
儿子反对的,陈太太便不太情愿,她总是站在儿子一边,此事便耽搁下来。
三拖两拖,苗莺跟林宝棠渐渐熟识,这件事情却没了消息。
方才龚氏跟金巧娘进来之时,她站在陈太太身后,听着众人寒喧,很快便弄明白了三人身份,原来是林宝棠家中祖母跟母亲,再细打量跟着来的少女,听得陈家人唤她“白棠”,仅从名字便猜出这是林宝棠之妹。
苗莺已经十八岁,父母早在几年前过世,家中兄嫂容不下她,便自己收拾了几件随身衣裳跑来投奔陈太太——瞧在祖父面上,也总能有一碗安稳饭吃。
陈家收留了她,却不可能为她准备嫁妆,亲事她也不挑,只要品性端正性情温和的男子即可。
可眼下陈家主事人过世,往后陈家上下便要守孝,等到陈太太有精神头为她张罗婚事,又不知到什么时候,以她的年纪着实等不起了。
“妹妹能不能回去替我问问你阿兄?他……”可愿意娶我几个字含在舌尖,到底没有吐出来。
林白棠轻拍她的手背,笑盈盈答应了下来:“苗姐姐不必担心,等我回去就问。”心里也在猜测自家阿兄的心思。 ↑返回顶部↑
两人从前不相识,此时也远远不是聊天的好时机,林白棠也不好一直沉默,便开口道:“还不知姐姐名姓,我该如何称呼?”
少女愀然不乐:“你阿兄……没提过我?”
林白棠失笑:“我阿兄那个闷葫芦……”心里大呼:原来阿兄不愿意成亲,还是有缘由的?
她不敢露出过分好奇的目光,怕吓着了眼前少女,便迟疑道:“敢问姐姐名姓,我也好称呼。”
那少女见她果然不似知道的样子,便有些泄了气,尤其此时四下无人,连同陈府不多的下人都去前院帮忙,便坐在一旁廊下的石椅上,有些不甘:“我是陈太太娘家侄孙女苗莺,在陈家住了也有两三年了。之前太太跟老爷提过,想让老爷为我选一门亲事,老爷便瞧中了你家阿兄。”
林白棠心里暗想,陈记老东家也真有意思,多少年前惦记着自家爹爹,想把女儿许配给自家爹爹。结果陈家姑娘不愿意,婚事作罢。轮到孙女一辈,陈盛的女儿年纪小,太太娘家侄孙女来投奔,他又瞧中了自家阿兄。
无论如何,都想跟林家做成姻亲。
也不是一般的固执。
“许是我年纪小,又整日在外面忙,家里父母跟阿兄都不曾跟我讲过。”林白棠宽慰苗莺:“姐姐见过我阿兄了?”
苗莺便露出一抹娇羞之色:“上次你阿兄来府上送东西,太太便让我去前院送茶,当时见过的。”
不止见过。
她当时还慌里慌张,把半盏滚汤的茶水全洒在了林宝棠手上,年轻男子却不顾自己手上的烫伤,提醒她:“姑娘小心烫!”
后来府里往家具店给各位大师傅送过节的点心,陈太太便派她带着丫环婆子过去,她还与林宝棠有过短暂的几次见面。
听陈嵘向太太夸赞:“青山便踏实肯干,手又灵巧。他这儿子也是一样性情模样,踏实沉稳,没有半点年轻人的浮躁之气,手底下活儿又快又漂亮。青山疼媳妇,家风错不了,女儿家嫁过去,再不会受气。”
他当初瞧中林青山,意欲招为女婿,谁知自家女儿不愿意,遂熄了结亲的心思。
谁知他的女儿嫁出去之后,受不尽的夹板气,婆婆胡搅蛮缠,丈夫软弱愚孝,凡事以婆婆为先,还不会赚钱,连原来的家底子都败得差不多了,家里还有刁钻泼辣的小姑子,天天换着花样的找茬,日子过得鸡飞狗跳,不知道有多憋屈。
此时再瞧林家的日子,虽没有大富大贵,但也算蒸蒸日上。
况且龚氏性情慈和,女儿林青枝嫁得也好,家中无有人生事,最为舒心不过。
陈太太埋怨丈夫:“店里那么多人,你偏就瞧中了林家人?”
她受儿子吹风的次数多,渐渐对林青山有一点芥蒂。只是丈夫相中的人家,起先也觉得无可无不可,谁料儿子听说此事,父亲有意要与林家作亲,嫁的虽是表侄女,可不就等于还是跟陈家结了姻亲?
他最为厌恶林青山,更不想将来逢年过节还要见到林家儿子,于是极力反对:“母亲,林青山仗着父亲的喜爱,在家具店不知道让我出了多少丑。他那个儿子也不是个好的,这样人家还是不要结亲为好。”
儿子反对的,陈太太便不太情愿,她总是站在儿子一边,此事便耽搁下来。
三拖两拖,苗莺跟林宝棠渐渐熟识,这件事情却没了消息。
方才龚氏跟金巧娘进来之时,她站在陈太太身后,听着众人寒喧,很快便弄明白了三人身份,原来是林宝棠家中祖母跟母亲,再细打量跟着来的少女,听得陈家人唤她“白棠”,仅从名字便猜出这是林宝棠之妹。
苗莺已经十八岁,父母早在几年前过世,家中兄嫂容不下她,便自己收拾了几件随身衣裳跑来投奔陈太太——瞧在祖父面上,也总能有一碗安稳饭吃。
陈家收留了她,却不可能为她准备嫁妆,亲事她也不挑,只要品性端正性情温和的男子即可。
可眼下陈家主事人过世,往后陈家上下便要守孝,等到陈太太有精神头为她张罗婚事,又不知到什么时候,以她的年纪着实等不起了。
“妹妹能不能回去替我问问你阿兄?他……”可愿意娶我几个字含在舌尖,到底没有吐出来。
林白棠轻拍她的手背,笑盈盈答应了下来:“苗姐姐不必担心,等我回去就问。”心里也在猜测自家阿兄的心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