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我是早逝白月光[快穿] 第167节(3 / 4)
迎着众人的注视,太子洒然一笑。
他眼眸里露出真切的好奇之色:“吾心中疑虑,二弟三弟所问备矣。只有一问,世间真有仙神乎,凡人可得长生乎?”
严格来讲,这是两个问题。
不过越殊没有挑刺。他觉得这位太子似乎也是自己的捧哏。
他早就设想过一旦皇帝询问长生之术时该怎么“忽悠”皇帝。或者说,就算皇帝不问,越殊也会主动开口忽悠,只为引导统治者认真执行改造世界的计划。
太子话音落下,小院中的几人都能察觉到氛围瞬间变了。少年道人面上的神色明显郑重了三分,几人的情绪不免受其感染。
“仙神自然是有的。有自在逍遥之仙,有功德成就之神。”聆听着少年道人口中不为人知的隐秘,父子四人不由屏住呼吸,“成仙难,无资质者终其一生不得入道。成神易,于人间立大功德者可以封神。”
听到这里,郁漳再也忍不住发问:“敢问国师,如何封神?”
“身死归幽冥,魂魄封鬼神!”
斩钉截铁的十个字让郁漳眼前一亮。若是其他人这么告诉他,他未必相信,但眼前这位可是得道真修,千载以降第一人!
世间谁人不想长生?理智如郁漳,从来不像前朝帝王那样为寻仙问道而劳民伤财,只因他一直都知道长生不可得,如今真有机会摆在眼前,他也不可避免地心动了。
“如何称得上大功德?”
他迫不及待地问。
越殊半真半假地开口:“天子仁而爱民,治天下有功,百官明察秋毫,使国强民富,医者救世济人,农人选育良种……”
“神明存于人心。人皆尽其职,各展其能,使天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得众生称颂者,众生之心封其为神。”
之所以说是半真半假,在于目前他还不曾去过传说中以功德封神的世界,所以他也不知道这一套能不能有效。
然而心灵之力妙用无穷,前世“玄微”之名深入人心时,越殊曾以整个人联的心灵之力熔炼“众生之心”,如果他愿意的话,完全能利用“众生之心”在那个世界长久存活下去,成为类似于精神烙印的存在。
也就是说,若是郁漳真能吃透他给出的资料,用莫大决心将大魏推向高速发展之路,将来未必不能人人归心,从而在此界的人类集体意识海洋中留下精神烙印……嗯,这样的存在,说是“死后封神”也不假吧?
当然,前提是郁漳也能运用心灵之力。若无越殊出手,诸般设想都不过是泡影。
越殊送佛送到西,当天夜里就带着他们体验了一回“梦中游幽冥”——其实就是带他们在虚幻的梦境中游了一回,他们所见都来自自身对幽冥世界的幻想,尤其是白天曾受越殊暗示,梦中自然得见诸般鬼神——父子四人对功德封神之说深信不疑。
于是次日一早,推迟的大朝会上,天子以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颁布了一系列新策。
……
后来,从天子和三位皇子口中得知一切始末的史官一字不差记下父子四人所述。
后来的后来,得自解大魏国师广安侯鸣蝉的三页玉书内容流传天下,世人称之为“三页仙章”,抑或“天地人三书”。
人书论述进化之道,强身之本。
地书记载治乱之道,强国之策。
天书蕴含鬼神之道,长生之法。
人世难有永恒太平,武道的兴盛不可避免会带来动乱,无论是太平时节还是动乱之时,“三页仙章”总是受到不尽追逐。
不可否认的是,从“三页仙章”现世之日起,这个本该深陷于封建王朝治乱循环中的小界,就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后人读史赞曰:“三问三答,成千古未有之变局,大魏之盛由此而始!” ↑返回顶部↑
他眼眸里露出真切的好奇之色:“吾心中疑虑,二弟三弟所问备矣。只有一问,世间真有仙神乎,凡人可得长生乎?”
严格来讲,这是两个问题。
不过越殊没有挑刺。他觉得这位太子似乎也是自己的捧哏。
他早就设想过一旦皇帝询问长生之术时该怎么“忽悠”皇帝。或者说,就算皇帝不问,越殊也会主动开口忽悠,只为引导统治者认真执行改造世界的计划。
太子话音落下,小院中的几人都能察觉到氛围瞬间变了。少年道人面上的神色明显郑重了三分,几人的情绪不免受其感染。
“仙神自然是有的。有自在逍遥之仙,有功德成就之神。”聆听着少年道人口中不为人知的隐秘,父子四人不由屏住呼吸,“成仙难,无资质者终其一生不得入道。成神易,于人间立大功德者可以封神。”
听到这里,郁漳再也忍不住发问:“敢问国师,如何封神?”
“身死归幽冥,魂魄封鬼神!”
斩钉截铁的十个字让郁漳眼前一亮。若是其他人这么告诉他,他未必相信,但眼前这位可是得道真修,千载以降第一人!
世间谁人不想长生?理智如郁漳,从来不像前朝帝王那样为寻仙问道而劳民伤财,只因他一直都知道长生不可得,如今真有机会摆在眼前,他也不可避免地心动了。
“如何称得上大功德?”
他迫不及待地问。
越殊半真半假地开口:“天子仁而爱民,治天下有功,百官明察秋毫,使国强民富,医者救世济人,农人选育良种……”
“神明存于人心。人皆尽其职,各展其能,使天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得众生称颂者,众生之心封其为神。”
之所以说是半真半假,在于目前他还不曾去过传说中以功德封神的世界,所以他也不知道这一套能不能有效。
然而心灵之力妙用无穷,前世“玄微”之名深入人心时,越殊曾以整个人联的心灵之力熔炼“众生之心”,如果他愿意的话,完全能利用“众生之心”在那个世界长久存活下去,成为类似于精神烙印的存在。
也就是说,若是郁漳真能吃透他给出的资料,用莫大决心将大魏推向高速发展之路,将来未必不能人人归心,从而在此界的人类集体意识海洋中留下精神烙印……嗯,这样的存在,说是“死后封神”也不假吧?
当然,前提是郁漳也能运用心灵之力。若无越殊出手,诸般设想都不过是泡影。
越殊送佛送到西,当天夜里就带着他们体验了一回“梦中游幽冥”——其实就是带他们在虚幻的梦境中游了一回,他们所见都来自自身对幽冥世界的幻想,尤其是白天曾受越殊暗示,梦中自然得见诸般鬼神——父子四人对功德封神之说深信不疑。
于是次日一早,推迟的大朝会上,天子以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颁布了一系列新策。
……
后来,从天子和三位皇子口中得知一切始末的史官一字不差记下父子四人所述。
后来的后来,得自解大魏国师广安侯鸣蝉的三页玉书内容流传天下,世人称之为“三页仙章”,抑或“天地人三书”。
人书论述进化之道,强身之本。
地书记载治乱之道,强国之策。
天书蕴含鬼神之道,长生之法。
人世难有永恒太平,武道的兴盛不可避免会带来动乱,无论是太平时节还是动乱之时,“三页仙章”总是受到不尽追逐。
不可否认的是,从“三页仙章”现世之日起,这个本该深陷于封建王朝治乱循环中的小界,就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后人读史赞曰:“三问三答,成千古未有之变局,大魏之盛由此而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