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78节(2 / 4)
麦基逊决定,回到美国,或许可以先做些中国人要求的不太激烈的铺垫工作,但家族不能就此压上全部的赌注,还需要观察未来岁月中,中美之间的情势转换,这可是生死存亡,不能轻易地马上选择。
第452章 恐慌绝望后普京的选择
报表,能够正式成型要到3月份。不过最终的数据相差肯定是非常有限的,现在手上的报表已经足以精确地反应去年欧俄的经济状况了。
看着报表,普京似乎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血压在上升,2012年用一个词可以形容,那就是“急转直下”——原因当然是因为中国“油气去能源化”导致的全球油气价格暴跌,而且根本没有转机。
这本账是很容易计算的,欧俄去年的油气生产平均成本大约是18美元/桶,产量1.35亿吨(每吨7.33桶),总成本178亿美元;原来计划的收入按照对欧洲的优惠价格,大约是60美元/桶,预计总收入,594亿美元,预计利润300亿美元左右(去掉国内消费的部分);但暴跌导致的实际交易,平均价格27美元/桶,实际收入266亿美元,实际利润57亿美元(去掉国内消费)。
实际的利润,相比最早的预算,暴跌近250亿美元!
欧俄的人口约9000万人,2011年gdp约7000亿美元,人均gdp大约是不到8000美元,看起来还不错。但是2012年完全停滞。
油气缩减的收益,看上去只占全部gdp的5%左右,并不算是决定性的收入,但这几乎是中央财政唯一的活钱的来源,军费以及一些建设项目,都要靠油气的收入。而且绝对数字也不少了,欧俄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总比例,不过是20%出头,油气收入暴减的幅度,大致也要占到财政收入的25%。一个国家一下子少掉了25%的财政收入,这是何其可怖的经济困境!
而且真正最恐怖的事情,是低油价,几乎确定无疑地就是未来,欧俄恐怕很难有再等待高油价时代回血的机会了,未来的油气,只不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罢了,既然不再是能源,又是全球产油国竞争日益缩小的市场,那么欧俄因为油气资源,对于欧洲和其它国家形成的重要影响力,也会不断缩小。换言之,新时代欧俄战略重要性的最大一根支柱,已经坍塌。
普京叹息了一声,从自己上台的2000年到2011年,欧俄的油气有过11年最好的日子,欧俄得以保持一个大国的基本体面,就是因为这11年的高油价。九十年代欧俄的凄风苦雨,让4000多万俄罗斯人抛弃俄罗斯人的家园,加入了亚俄,国家一度风雨飘摇。完全是油气的高价,使得自己当政后,能够利用油气的收入,重塑一个资本主义的俄罗斯,让全国稳定了下来。
当政之初,自己以打击寡头而闻名,其实自己不过是以一帮听话的寡头,替换了原来那些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是老几的老寡头而已,对于俄罗斯的经济并没有太大的影响,真正让全国人民生活好起来的,还是因为油气收入。有了油气收入,就可以整顿欧俄的各种企业,建立起相对前苏联时代虽然衰败,但仍然足以提供欧俄作为一个大国必须的基础工业。
更重要的是,利用油气收入,欧俄大力发展了农业,现在欧俄是欧洲最重要的农业大国,产能要远高于那个不孝子乌克兰。当年的傻子赫鲁晓夫非要发展玉米,其实俄罗斯是非常好的小麦产地。这恐怕也是短期欧俄能看得到的最大产业增长点了,农业发展的空间,仍然巨大。
除了农业能让普京感到一些安慰以外,想到其它的产业,他的嘴角不由露出了苦笑。欧俄虽然稳定了最起码的基础工业,但这些产业,在国际上毫无竞争力,就算在国内,高收入的人群,也都是用进口货,最好的用中国货,其次用亚俄货,没有人看得上欧俄自产的产品。他自己也知道,性价比和质量款式都确实不行,俄罗斯人从民族本质上,就不擅长这些商业和产品。
军事上的复兴,其实也还是个空架子,主要还是要靠吃老本,11年时间投入上百亿美元,不过是让新的欧俄军队,相对原苏联末期的苏联军队,恢复了一些元气而已,进步的程度非常有限,好在欧洲各国也是一样,他们那些年经济都很困难,谁想把钱,投到军队这个无底洞呢?
真正最让人绝望的,还是眼睁睁地看着亚俄的飞速发展。亚俄核心区350万平方公里,已经与中国的蒙北八省,合成了中北大市场,所有的产业和建设标准,乃至收入水平,都在向中国标准快速靠拢,逐渐变得与中国本土无异,这自然与欧俄,开始形成了天壤之别。
由于这种收入、产业和就业的接近,去年即2012年开始,亚俄与中国本土之间,撤销了边境管制,两国的国民,可以自由地在两国居住、旅行、就业,非本国国民,也只需要报备领取“居民证”,就完全享有彼此同等的“国民待遇”,甚至就连社保和医保,都可以在两国通用。再发展下去,他娘的那就变成一个国家了。
除了亚俄,中亚也是一样,那里的原苏联人口,除了乌兹别克,本来就比亚俄人口还要少,所以除了乌兹别克以外的4国,据说现在的中国化程度,相比亚俄还要高,当地的原生民族,终究文化程度,是无法与俄罗斯人相比的。
20年沧海桑田呀,从1993年原苏联崩溃,到今年2013年正好是20周年,20年下来,亚俄与中亚,都已经中国化了,只剩下欧俄作为俄罗斯的主体,还在苦苦挣扎。
几年前普京访问中国和亚俄,总算是把国家关系稳定了下来,开启了正常贸易和正常往来的新阶段。但普京很清楚,危机只不过是推迟,而不是真的结束了。
即使前些年欧俄经济稳定下来,但人口仍然在流失到亚俄,每年平均要减少6070万人口,这还没有算新生儿带来的增量,实际上是每年流失约180万人,这是长期的失血。原因原其实很简单,用美元gdp来衡量,欧俄的人均gdp还不到8000美元,中国本土是人均8万美元以上,是欧俄的10倍,而亚俄的人均gdp在2012年已经突破了5万美元,是欧俄的6倍多。
如此大的收入差距,只要亚俄保持对欧俄开放自由移民,欧俄的人口当然会持续流失到亚俄,而且欧俄还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对亚俄“闭关”吗?两国关系一旦走到这个程度,欧俄的外部环境,立即会急剧恶化,中国体系的社会主义国家们,那个时候会如何对待欧俄?
亚俄现在有约2.5亿人口,gdp总量大约是12.5万亿美元,是美国总gdp(不到7.2万亿美元)的1.8倍,是欧俄总gdp的18倍以上,已经是仅次于中国和南美殷华的全球第三经济大国。
所以亚俄现在对于欧俄,表现出宽松和照顾的态势,表现出很明显的强者心态——原来的俄罗斯邦联条约规定,30年后要进行两国各自的全民公投,这是一种对赌条约,谁的制度更好,更能得到民众的支持,谁就吞并对方。亚俄现在胜券在握,自然姿态就高。
还有最后的10年,又赶上了油气产业的“末日”,欧俄有什么条件来翻盘呢?如果10年后亚俄的人均收入是欧俄的10倍以上,这些原来羡慕资本主义的国民,肯定转过头来,拥抱社会主义。
至于现在欧俄的上层建筑,这些寡头富豪精英们不愿意,又能怎么样呢?没有了民心,亚俄在中国人支持下,分分钟就可以像当年的原苏联解体时一样,把你们统统搞死。搞一些政治上的小动作、阴谋诡计,怎么可能扭转历史的大趋势?
俄罗斯人与东欧人还不一样,不像东欧人那样,仇视社会主义制度和gc主义。因为在他们的记忆中,仍然有苏联的辉煌和自豪存在,他们原来拥抱资本主义,是因为看不到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未来,而对于中国那种东方式的社会主义,太过陌生。
现在亚俄成功了,5000多万的俄罗斯人,在亚俄享有高品质的高收入生活,这对于欧俄的俄罗斯人,心理上就是冲击非常大了。随着两边生活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普京可以肯定,大多数欧俄的俄罗斯人,肯定会回心转意,10年后要他们重新拥抱亚俄社会主义,根本就是一点困难都没有。东欧人或许会疑虑和反对,但俄罗斯人不会。10年后在欧俄的公投结果,现在就已经可以看得到终点了。
某种意义上,欧俄的寿命,已经只有10年了,这是俄罗斯资本主义最后的机会。普京长叹了一口气,原来自己在德国认知的那个理想的人类体制,在中国体制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吗?就像中国人常说的,原苏联的体制,是走岔了路,走出了社会主义的范畴,真正的社会主义,当然要比资本主义强一百倍,中国的事实,就是证明。
老实说,欧俄现在相对于亚俄的独立性,只能是靠俄罗斯民族主义来维持。通过各种舆论暗戳,暗戳戳地把亚俄形容为中国的殖民地——亚俄的俄罗斯人,已经被中国吞并了,只有欧俄才是俄罗斯人的精神家园——我们虽然穷,但这里才是真正的俄罗斯,而去了亚俄,俄罗斯人其实就变成了中国人。
这种民族主义的威力,还是很大的,欧俄现在相对于亚俄的基本稳定,与这种被鼓动的民族主义“思潮”,确实有不小的关系。 ↑返回顶部↑
第452章 恐慌绝望后普京的选择
报表,能够正式成型要到3月份。不过最终的数据相差肯定是非常有限的,现在手上的报表已经足以精确地反应去年欧俄的经济状况了。
看着报表,普京似乎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血压在上升,2012年用一个词可以形容,那就是“急转直下”——原因当然是因为中国“油气去能源化”导致的全球油气价格暴跌,而且根本没有转机。
这本账是很容易计算的,欧俄去年的油气生产平均成本大约是18美元/桶,产量1.35亿吨(每吨7.33桶),总成本178亿美元;原来计划的收入按照对欧洲的优惠价格,大约是60美元/桶,预计总收入,594亿美元,预计利润300亿美元左右(去掉国内消费的部分);但暴跌导致的实际交易,平均价格27美元/桶,实际收入266亿美元,实际利润57亿美元(去掉国内消费)。
实际的利润,相比最早的预算,暴跌近250亿美元!
欧俄的人口约9000万人,2011年gdp约7000亿美元,人均gdp大约是不到8000美元,看起来还不错。但是2012年完全停滞。
油气缩减的收益,看上去只占全部gdp的5%左右,并不算是决定性的收入,但这几乎是中央财政唯一的活钱的来源,军费以及一些建设项目,都要靠油气的收入。而且绝对数字也不少了,欧俄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总比例,不过是20%出头,油气收入暴减的幅度,大致也要占到财政收入的25%。一个国家一下子少掉了25%的财政收入,这是何其可怖的经济困境!
而且真正最恐怖的事情,是低油价,几乎确定无疑地就是未来,欧俄恐怕很难有再等待高油价时代回血的机会了,未来的油气,只不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罢了,既然不再是能源,又是全球产油国竞争日益缩小的市场,那么欧俄因为油气资源,对于欧洲和其它国家形成的重要影响力,也会不断缩小。换言之,新时代欧俄战略重要性的最大一根支柱,已经坍塌。
普京叹息了一声,从自己上台的2000年到2011年,欧俄的油气有过11年最好的日子,欧俄得以保持一个大国的基本体面,就是因为这11年的高油价。九十年代欧俄的凄风苦雨,让4000多万俄罗斯人抛弃俄罗斯人的家园,加入了亚俄,国家一度风雨飘摇。完全是油气的高价,使得自己当政后,能够利用油气的收入,重塑一个资本主义的俄罗斯,让全国稳定了下来。
当政之初,自己以打击寡头而闻名,其实自己不过是以一帮听话的寡头,替换了原来那些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是老几的老寡头而已,对于俄罗斯的经济并没有太大的影响,真正让全国人民生活好起来的,还是因为油气收入。有了油气收入,就可以整顿欧俄的各种企业,建立起相对前苏联时代虽然衰败,但仍然足以提供欧俄作为一个大国必须的基础工业。
更重要的是,利用油气收入,欧俄大力发展了农业,现在欧俄是欧洲最重要的农业大国,产能要远高于那个不孝子乌克兰。当年的傻子赫鲁晓夫非要发展玉米,其实俄罗斯是非常好的小麦产地。这恐怕也是短期欧俄能看得到的最大产业增长点了,农业发展的空间,仍然巨大。
除了农业能让普京感到一些安慰以外,想到其它的产业,他的嘴角不由露出了苦笑。欧俄虽然稳定了最起码的基础工业,但这些产业,在国际上毫无竞争力,就算在国内,高收入的人群,也都是用进口货,最好的用中国货,其次用亚俄货,没有人看得上欧俄自产的产品。他自己也知道,性价比和质量款式都确实不行,俄罗斯人从民族本质上,就不擅长这些商业和产品。
军事上的复兴,其实也还是个空架子,主要还是要靠吃老本,11年时间投入上百亿美元,不过是让新的欧俄军队,相对原苏联末期的苏联军队,恢复了一些元气而已,进步的程度非常有限,好在欧洲各国也是一样,他们那些年经济都很困难,谁想把钱,投到军队这个无底洞呢?
真正最让人绝望的,还是眼睁睁地看着亚俄的飞速发展。亚俄核心区350万平方公里,已经与中国的蒙北八省,合成了中北大市场,所有的产业和建设标准,乃至收入水平,都在向中国标准快速靠拢,逐渐变得与中国本土无异,这自然与欧俄,开始形成了天壤之别。
由于这种收入、产业和就业的接近,去年即2012年开始,亚俄与中国本土之间,撤销了边境管制,两国的国民,可以自由地在两国居住、旅行、就业,非本国国民,也只需要报备领取“居民证”,就完全享有彼此同等的“国民待遇”,甚至就连社保和医保,都可以在两国通用。再发展下去,他娘的那就变成一个国家了。
除了亚俄,中亚也是一样,那里的原苏联人口,除了乌兹别克,本来就比亚俄人口还要少,所以除了乌兹别克以外的4国,据说现在的中国化程度,相比亚俄还要高,当地的原生民族,终究文化程度,是无法与俄罗斯人相比的。
20年沧海桑田呀,从1993年原苏联崩溃,到今年2013年正好是20周年,20年下来,亚俄与中亚,都已经中国化了,只剩下欧俄作为俄罗斯的主体,还在苦苦挣扎。
几年前普京访问中国和亚俄,总算是把国家关系稳定了下来,开启了正常贸易和正常往来的新阶段。但普京很清楚,危机只不过是推迟,而不是真的结束了。
即使前些年欧俄经济稳定下来,但人口仍然在流失到亚俄,每年平均要减少6070万人口,这还没有算新生儿带来的增量,实际上是每年流失约180万人,这是长期的失血。原因原其实很简单,用美元gdp来衡量,欧俄的人均gdp还不到8000美元,中国本土是人均8万美元以上,是欧俄的10倍,而亚俄的人均gdp在2012年已经突破了5万美元,是欧俄的6倍多。
如此大的收入差距,只要亚俄保持对欧俄开放自由移民,欧俄的人口当然会持续流失到亚俄,而且欧俄还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对亚俄“闭关”吗?两国关系一旦走到这个程度,欧俄的外部环境,立即会急剧恶化,中国体系的社会主义国家们,那个时候会如何对待欧俄?
亚俄现在有约2.5亿人口,gdp总量大约是12.5万亿美元,是美国总gdp(不到7.2万亿美元)的1.8倍,是欧俄总gdp的18倍以上,已经是仅次于中国和南美殷华的全球第三经济大国。
所以亚俄现在对于欧俄,表现出宽松和照顾的态势,表现出很明显的强者心态——原来的俄罗斯邦联条约规定,30年后要进行两国各自的全民公投,这是一种对赌条约,谁的制度更好,更能得到民众的支持,谁就吞并对方。亚俄现在胜券在握,自然姿态就高。
还有最后的10年,又赶上了油气产业的“末日”,欧俄有什么条件来翻盘呢?如果10年后亚俄的人均收入是欧俄的10倍以上,这些原来羡慕资本主义的国民,肯定转过头来,拥抱社会主义。
至于现在欧俄的上层建筑,这些寡头富豪精英们不愿意,又能怎么样呢?没有了民心,亚俄在中国人支持下,分分钟就可以像当年的原苏联解体时一样,把你们统统搞死。搞一些政治上的小动作、阴谋诡计,怎么可能扭转历史的大趋势?
俄罗斯人与东欧人还不一样,不像东欧人那样,仇视社会主义制度和gc主义。因为在他们的记忆中,仍然有苏联的辉煌和自豪存在,他们原来拥抱资本主义,是因为看不到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未来,而对于中国那种东方式的社会主义,太过陌生。
现在亚俄成功了,5000多万的俄罗斯人,在亚俄享有高品质的高收入生活,这对于欧俄的俄罗斯人,心理上就是冲击非常大了。随着两边生活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普京可以肯定,大多数欧俄的俄罗斯人,肯定会回心转意,10年后要他们重新拥抱亚俄社会主义,根本就是一点困难都没有。东欧人或许会疑虑和反对,但俄罗斯人不会。10年后在欧俄的公投结果,现在就已经可以看得到终点了。
某种意义上,欧俄的寿命,已经只有10年了,这是俄罗斯资本主义最后的机会。普京长叹了一口气,原来自己在德国认知的那个理想的人类体制,在中国体制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吗?就像中国人常说的,原苏联的体制,是走岔了路,走出了社会主义的范畴,真正的社会主义,当然要比资本主义强一百倍,中国的事实,就是证明。
老实说,欧俄现在相对于亚俄的独立性,只能是靠俄罗斯民族主义来维持。通过各种舆论暗戳,暗戳戳地把亚俄形容为中国的殖民地——亚俄的俄罗斯人,已经被中国吞并了,只有欧俄才是俄罗斯人的精神家园——我们虽然穷,但这里才是真正的俄罗斯,而去了亚俄,俄罗斯人其实就变成了中国人。
这种民族主义的威力,还是很大的,欧俄现在相对于亚俄的基本稳定,与这种被鼓动的民族主义“思潮”,确实有不小的关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