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72节(3 / 4)
如果引导这种太阳风对美国“定向吹”,那么大量带电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辐射度会突然急剧增高,如果让风暴在威力最大的时候,扫过想打击的美国,而我们自己则可以由于地理因素躲在另外一面。
不过,这种系统能够进一步缩小目标,现在还不可知,很容易就会让打击的范围,超出美国,例如波及到南美,那就不好了。
目前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定向、适量、防御”三结合,定向是要指向美国地域,适量是要控制范围和烈度(过强会让所有美国人都得癌症!),防御是自身的卫星系统,要能抵御太阳风暴。如果最终能达成,那么自然我们将获得一种超越核武器的新的超级武器,完全可以用来摧毁美国的卫星系统、通讯系统和电力系统。
听完刘少将的报告,老将们内心都在冒凉气,随着科技的发展,战争的形态日益演变,都有点看不懂了,科技的威力,逐渐压过了其它的一切谋略。他们都注意到,刘少将只字不提海上的攻防系统,这个部分显然还没有对他们解密,也就无需询问了。
赵云腾的思考是,从刘少将的汇报来看,未来陆军和空军的“正战”,可能确实正在向完全能够低自损地打垮美国的目标接近,所以对于“奇战”,也需要更加重视,例如美国突破不了中国的方向,可能派遣人员带着小型钴60弹药或其它小型核生化武器,伪装进入中国境内,在关键基地或者重要城市引爆,这种类似恐怖袭击的“超限战”模式,预防是非常困难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对美国不能是完全的单线条的军事思维,在中国占了绝对上风的形势下,只要中国不摧毁美国人的资本主义制度,让其上层能够保存自身的部分财富,那么有极端派,就一定会有投降派。对美国的战争,即使是热战,也是一场综合性的大战,不仅限于军队和武器系统的较量,而且要在美国的内部,做足文章。
他不由得回忆起李思华在其《遗国策》中提出的一个策略,那就是发展在美国的第五纵队的策略,她建议可以由中国在美隐秘财团执行,这是在美国人失去对美国的信心开始,鼓励德州财团、加州财团等发展美国内部的分裂势力,让他们开始为成为未来分裂的某个类欧洲小国的统治阶层而奋斗。
例如德州财团,自然应该成为未来的孤星共和国的统治阶层;加州财团,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加尼福利亚共和国的统治阶层。实际上,就是让统治美国的财阀势力分崩离析,各自为了自己的地盘而争斗,类似中国过去的军阀割据。
而他们要占据这样的未来统治地位,自然必须向中国“进贡”,中国要的贡品,其实主要就是两条:美国分裂成欧洲式的小国群体,以及这些国家去核生化武装。对于美国的财富,今天的中国毫无觊觎之意,完全可以留给那些未来的“亲中财团”。
通过这样的“利益交换”,让美国内部产生足够的带路党,这些带路党,要有人能够打入美国的极端派,关键的使命,就是制止美国极端派发动自杀性的核生化恐怖袭击,当然,如果他们能够掌控一部分美国的核生化能力,则是最好的结果。从这个角度出发,需要带路党不仅仅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还要渗入美国军方高层,尤其是核生化系统。
赵云腾现在认知到,恐怕热战的军事战略,与李思华遗策的结合,这种对美国内外整体的打击,才是更保险的致胜之道。
军委领导请赵云腾指示,他只是简单就内部防御核生化恐怖袭击方面,要求进一步地研究防御措施,并要求总参和军队,不能光考虑从军事考虑军事策略,而必须与军队以外的一些关联部门联合研究,这样空前的大战,范畴远远超过了军事,是国家之间的总体战,所以策略不仅限于军事。
关于李思华遗策的部分,他没有提及,因为《遗国策》是国家最高战略机密,而且相关的部分,执行的机构是cfia,也与军队无关。
中国军队对于未来热战的准备,开始进入了新的阶段。
第442章 世界之巅的大开发
西元2007年5月的一天,世界屋脊西藏,省城拉萨。
彭国丰微笑着剪彩,台下人们热烈的鼓掌和欢呼声响彻广场,最后一条川藏铁路终于开通了。这是“入藏9大铁路通道”的最后一条,2条新藏、2条青藏、2条川藏、1条滇藏、2条分别从凤鸣和凰栖这两省入藏的铁路,总共9条铁路线。其实还不止,打通喜马拉雅山隧道的尼泊尔-西藏铁路、藏锡铁路和藏阿铁路(阿萨姆)也已开工2年,预计在2010年左右竣工,到时就是12大铁路通道了。这最后的一条川藏线本来没有计划,不在150万公里国家铁路规划之内。但因为现在科技条件的成熟,对青藏高原的开发规划“上调”了一个很大的程度,于是又增加了交通的密度。
随着青藏路网的建设接近尾声,又因为青藏光伏海超级工程的顺利进展,国家对于青藏高原的开发计划也不断加码。在彭国丰出任西藏省省委书记后,在他的努力下,目前的青藏地域开发,已经升级为一个目标3600万人(不满员的14个标准市,其中拉萨、西宁、昌都为较大型城市)、涵盖西藏、西康、青海三省的超级计划。
要知道,开发青藏高原,最麻烦的还不是交通和经济条件,而是过高的海拔,使得这里的多数地区,由于缺氧而不太适合人类的生存,原来的藏人也是经过了上万年的生存发展,才适应了这里的气候。普通的中国人,如果长期生存在这里,因此而得病的可能性,是比较高的。
之所以现在能够开始大规模地开发,是因为三项有点出乎意料的科技突破。
第一项是微型化的太阳能光电化学(pec)分解水制氧技术。这是使用吸收光的半导体电极,利用阳光的能量来电解水,算是光伏科技的一个分支。基本上,当一个具有适宜属性的pec半导体器件,浸没在水电解质中,并受到阳光照射时,光子能被转换成电化学能,它可以直接将水分解为氢和氧。这项成果的科技含量很高,基本代表了中国当代材料科学和界面电化学方面的最新科技水平。
这项科技解决的,就是实现了个人便携式的供氧系统,大致可以做到每个人负重1.2公斤(其中设备系统0.7kg,再携水0.5kg,水用完了可以及时补充),就可以做到随时供氧了,这就克服了高原上个人生存保持健康的最大难题——缺氧。
其实所谓出乎意料,主要就是指这项pec制氧科技。其余的两项,即微型光伏贴片及其储能系统,以及电能发热纤维,本来就是有意识地根据青藏高原的需求,在过去组织研发的——目的就是做出适合青藏生存的科技化服装或穿戴设备。
微型光热贴片,可以理解为成千上万的微型光伏板,用这些贴片作为衣服的最外层,通过微系统,在白天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输入小型锂电池,锂电池又提供电能发热纤维的电能,使其发热,这样就能让衣物“自热”,让身体保持适合的温度。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青藏高原寒冷和温差极大的问题。
有了pec制氧科技后,新的“青藏生存服”自然就升级了,能源都是来源于微型光伏贴片提供的光能,光能通过一个共用的系统转化为电能,一部分电能做电解水,获得氧气;而另一部分电能通过电热纤维夹层发热,维持身体温度。制取的氧气,多数情况下是衣服上带有一个鼻吸器,有点类似耳机,不过这个是“鼻机”,将它放在鼻子下面,开机后,制取的氧气,就随着呼应不断进入人体,使得吸氧水平,能够达到低海拔地区的同样水平。而天热的时候,可以去掉电热纤维夹层,只使用供氧功能,就不至于闷热。
这样的生存服才配合植入人体的生物芯片监测健康数据,对于在青藏高原额国民,就能做到真正的健康管理和拥有“正常”的适应力,除了严重病人以外,无需考虑其它身体状况。
不好的地方当然也有,每套生存服要比常规衣服大约重2.2kg左右,还是有点笨重的,天热的时候好些,去掉加热夹层,可以减重到1.2kg左右。但这样的缺陷,显然已经可以忍受,不至于影响外出生活。
同样的科技,开始广泛地普遍运用到所有的居住、办公、商业等场所,光能制氧技术,让这些室内建筑不再缺氧,结合外出的“生存供氧服”,基本上已经可以保证,绝大多数青藏居民的日常生活,告别缺氧环境。
青藏高原的另一个缺点,是日晒非常厉害,所谓的“高原红”嘛,这就需要依靠个人的生活习惯来弥补了——如果一直戴着各种遮阳帽,也要好很多。实际上,除了农牧业的农民以外,大多数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不同的室内,高原日晒对他们的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世界屋脊上的太阳,是上述新科技最好的能量来源,有点副作用,也是正常的。
正因为能够彻底解决“人的问题”了,所以对青藏高原的开发,也完全提高了级别。这并不是因为中国的经济,需要青藏高原作为新的发展极。而是因为青藏高原,本身具有极大的战略价值,这是所谓的“中国之脊”,地理上的制高点。能够让这里拥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对于中国长期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对印度次大陆和喜马拉雅山脉周围诸国的掌控。 ↑返回顶部↑
不过,这种系统能够进一步缩小目标,现在还不可知,很容易就会让打击的范围,超出美国,例如波及到南美,那就不好了。
目前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定向、适量、防御”三结合,定向是要指向美国地域,适量是要控制范围和烈度(过强会让所有美国人都得癌症!),防御是自身的卫星系统,要能抵御太阳风暴。如果最终能达成,那么自然我们将获得一种超越核武器的新的超级武器,完全可以用来摧毁美国的卫星系统、通讯系统和电力系统。
听完刘少将的报告,老将们内心都在冒凉气,随着科技的发展,战争的形态日益演变,都有点看不懂了,科技的威力,逐渐压过了其它的一切谋略。他们都注意到,刘少将只字不提海上的攻防系统,这个部分显然还没有对他们解密,也就无需询问了。
赵云腾的思考是,从刘少将的汇报来看,未来陆军和空军的“正战”,可能确实正在向完全能够低自损地打垮美国的目标接近,所以对于“奇战”,也需要更加重视,例如美国突破不了中国的方向,可能派遣人员带着小型钴60弹药或其它小型核生化武器,伪装进入中国境内,在关键基地或者重要城市引爆,这种类似恐怖袭击的“超限战”模式,预防是非常困难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对美国不能是完全的单线条的军事思维,在中国占了绝对上风的形势下,只要中国不摧毁美国人的资本主义制度,让其上层能够保存自身的部分财富,那么有极端派,就一定会有投降派。对美国的战争,即使是热战,也是一场综合性的大战,不仅限于军队和武器系统的较量,而且要在美国的内部,做足文章。
他不由得回忆起李思华在其《遗国策》中提出的一个策略,那就是发展在美国的第五纵队的策略,她建议可以由中国在美隐秘财团执行,这是在美国人失去对美国的信心开始,鼓励德州财团、加州财团等发展美国内部的分裂势力,让他们开始为成为未来分裂的某个类欧洲小国的统治阶层而奋斗。
例如德州财团,自然应该成为未来的孤星共和国的统治阶层;加州财团,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加尼福利亚共和国的统治阶层。实际上,就是让统治美国的财阀势力分崩离析,各自为了自己的地盘而争斗,类似中国过去的军阀割据。
而他们要占据这样的未来统治地位,自然必须向中国“进贡”,中国要的贡品,其实主要就是两条:美国分裂成欧洲式的小国群体,以及这些国家去核生化武装。对于美国的财富,今天的中国毫无觊觎之意,完全可以留给那些未来的“亲中财团”。
通过这样的“利益交换”,让美国内部产生足够的带路党,这些带路党,要有人能够打入美国的极端派,关键的使命,就是制止美国极端派发动自杀性的核生化恐怖袭击,当然,如果他们能够掌控一部分美国的核生化能力,则是最好的结果。从这个角度出发,需要带路党不仅仅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还要渗入美国军方高层,尤其是核生化系统。
赵云腾现在认知到,恐怕热战的军事战略,与李思华遗策的结合,这种对美国内外整体的打击,才是更保险的致胜之道。
军委领导请赵云腾指示,他只是简单就内部防御核生化恐怖袭击方面,要求进一步地研究防御措施,并要求总参和军队,不能光考虑从军事考虑军事策略,而必须与军队以外的一些关联部门联合研究,这样空前的大战,范畴远远超过了军事,是国家之间的总体战,所以策略不仅限于军事。
关于李思华遗策的部分,他没有提及,因为《遗国策》是国家最高战略机密,而且相关的部分,执行的机构是cfia,也与军队无关。
中国军队对于未来热战的准备,开始进入了新的阶段。
第442章 世界之巅的大开发
西元2007年5月的一天,世界屋脊西藏,省城拉萨。
彭国丰微笑着剪彩,台下人们热烈的鼓掌和欢呼声响彻广场,最后一条川藏铁路终于开通了。这是“入藏9大铁路通道”的最后一条,2条新藏、2条青藏、2条川藏、1条滇藏、2条分别从凤鸣和凰栖这两省入藏的铁路,总共9条铁路线。其实还不止,打通喜马拉雅山隧道的尼泊尔-西藏铁路、藏锡铁路和藏阿铁路(阿萨姆)也已开工2年,预计在2010年左右竣工,到时就是12大铁路通道了。这最后的一条川藏线本来没有计划,不在150万公里国家铁路规划之内。但因为现在科技条件的成熟,对青藏高原的开发规划“上调”了一个很大的程度,于是又增加了交通的密度。
随着青藏路网的建设接近尾声,又因为青藏光伏海超级工程的顺利进展,国家对于青藏高原的开发计划也不断加码。在彭国丰出任西藏省省委书记后,在他的努力下,目前的青藏地域开发,已经升级为一个目标3600万人(不满员的14个标准市,其中拉萨、西宁、昌都为较大型城市)、涵盖西藏、西康、青海三省的超级计划。
要知道,开发青藏高原,最麻烦的还不是交通和经济条件,而是过高的海拔,使得这里的多数地区,由于缺氧而不太适合人类的生存,原来的藏人也是经过了上万年的生存发展,才适应了这里的气候。普通的中国人,如果长期生存在这里,因此而得病的可能性,是比较高的。
之所以现在能够开始大规模地开发,是因为三项有点出乎意料的科技突破。
第一项是微型化的太阳能光电化学(pec)分解水制氧技术。这是使用吸收光的半导体电极,利用阳光的能量来电解水,算是光伏科技的一个分支。基本上,当一个具有适宜属性的pec半导体器件,浸没在水电解质中,并受到阳光照射时,光子能被转换成电化学能,它可以直接将水分解为氢和氧。这项成果的科技含量很高,基本代表了中国当代材料科学和界面电化学方面的最新科技水平。
这项科技解决的,就是实现了个人便携式的供氧系统,大致可以做到每个人负重1.2公斤(其中设备系统0.7kg,再携水0.5kg,水用完了可以及时补充),就可以做到随时供氧了,这就克服了高原上个人生存保持健康的最大难题——缺氧。
其实所谓出乎意料,主要就是指这项pec制氧科技。其余的两项,即微型光伏贴片及其储能系统,以及电能发热纤维,本来就是有意识地根据青藏高原的需求,在过去组织研发的——目的就是做出适合青藏生存的科技化服装或穿戴设备。
微型光热贴片,可以理解为成千上万的微型光伏板,用这些贴片作为衣服的最外层,通过微系统,在白天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输入小型锂电池,锂电池又提供电能发热纤维的电能,使其发热,这样就能让衣物“自热”,让身体保持适合的温度。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青藏高原寒冷和温差极大的问题。
有了pec制氧科技后,新的“青藏生存服”自然就升级了,能源都是来源于微型光伏贴片提供的光能,光能通过一个共用的系统转化为电能,一部分电能做电解水,获得氧气;而另一部分电能通过电热纤维夹层发热,维持身体温度。制取的氧气,多数情况下是衣服上带有一个鼻吸器,有点类似耳机,不过这个是“鼻机”,将它放在鼻子下面,开机后,制取的氧气,就随着呼应不断进入人体,使得吸氧水平,能够达到低海拔地区的同样水平。而天热的时候,可以去掉电热纤维夹层,只使用供氧功能,就不至于闷热。
这样的生存服才配合植入人体的生物芯片监测健康数据,对于在青藏高原额国民,就能做到真正的健康管理和拥有“正常”的适应力,除了严重病人以外,无需考虑其它身体状况。
不好的地方当然也有,每套生存服要比常规衣服大约重2.2kg左右,还是有点笨重的,天热的时候好些,去掉加热夹层,可以减重到1.2kg左右。但这样的缺陷,显然已经可以忍受,不至于影响外出生活。
同样的科技,开始广泛地普遍运用到所有的居住、办公、商业等场所,光能制氧技术,让这些室内建筑不再缺氧,结合外出的“生存供氧服”,基本上已经可以保证,绝大多数青藏居民的日常生活,告别缺氧环境。
青藏高原的另一个缺点,是日晒非常厉害,所谓的“高原红”嘛,这就需要依靠个人的生活习惯来弥补了——如果一直戴着各种遮阳帽,也要好很多。实际上,除了农牧业的农民以外,大多数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不同的室内,高原日晒对他们的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世界屋脊上的太阳,是上述新科技最好的能量来源,有点副作用,也是正常的。
正因为能够彻底解决“人的问题”了,所以对青藏高原的开发,也完全提高了级别。这并不是因为中国的经济,需要青藏高原作为新的发展极。而是因为青藏高原,本身具有极大的战略价值,这是所谓的“中国之脊”,地理上的制高点。能够让这里拥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对于中国长期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对印度次大陆和喜马拉雅山脉周围诸国的掌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