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71节(3 / 4)
第440章 遗国策与大国殇
西元2003年9月的一天,华京的一所最高等级的医院内,李思华从睡梦中醒来。她轻轻地咳嗽了两声,并没有招呼护士,让她起身,而是陷入了沉思。
她知道,自己在新时空的寿命,就快要结束了,现在身体是个什么状况,她内心很清楚。97岁已经很长寿了,这方面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唯一比较遗憾的,就是自己不能看到中国彻底战胜美国这个一生之敌的时刻了,但自己本来就没有奢望过。这是核威慑的大时代,中国的国力相对美国再强、再有压倒性的优势,也没办法通过直接的热战,来战胜美国。只能是冷战的模式,而冷战必然是旷日持久的,美国的统治阶层的治理能力日益弱化,但再弱化,也比出了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这样叛徒的前苏联领导层要强。
而且不像苏联原来几乎是个单纯的重化工国家,美国曾经是全产业链的国家,200多年的国力底子打得很厚, 要把他们磨死,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能够让美国陷入眼下极为窘迫的情况,她已经感到很满意了——美国的gdp大约是原时空同期的不到50%;连续30余年大约一半的时间处于经济危机,现在则处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中;中国的gdp已经是美国的20倍了,美国的经济力量相对中国,已经可以忽略不计;美国的制造业除了勉强维持军工和医药这两端以外,其余产业已经不具备竞争能力;美国的科技水平,大致已经落后于原时空10年左右,关键的ict和互联网等领域,都是依赖于中国的科技“服务”;美国文化和思想,对全球的影响力基本已经崩坍,甚至在欧洲这些地方也在退潮,在还导致其文化产业,同样陷入衰退。
总而言之,美国基本上现在只是一个区域性的有着严重问题的强国,相比原时空,甚至并不仅仅是美国与中国的地位倒置了,不再是美国压迫中国,而是中国压迫美国,更重要的是,美国在新时空此时的危机,恐怕还超过了原时空的俄罗斯——原时空的俄罗斯,有着中国暗暗的支持。新时空的美国有什么?虽然有所谓的欧洲盟友,但这些盟友的能力,如何能比得上原时空的中国呢?趋势已经变得非常明显了。
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真正要完全胜利,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仍然要做好热战的准备——美国的垂死挣扎,有一些人要铤而走险,也是概率不小的事情。
对美国的胜利,不知道赵云腾能够活着看到,毕竟他的年龄也很大了,但无所谓,每一代人完成这一代人的使命,完全战胜美国,就要看年轻同志们的努力了。
李思华在相当于她遗言的《遗国策》中,建议了对资本主义的最后处置模式:我们并不需要全球每一个地方都被红旗覆盖。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大部分地区和主要人口的社会主义化。
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很难说在二三十年内,就能够具备社会主义的基因,资本主义对于民众的影响力,在这些国度,仍然是具备压倒性优势的,我们如果用武力去强压,也可能是吃力不讨好。我们只能引导,但如果这些国家仍然是资本主义化的,只要没有威胁,是可以接受的。
另一方面,“国无敌者,恒亡”,自然界要有一定的多样化,才能稳定发展,人类社会也是一样。留着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就是社会主义为主的人类社会的鲶鱼和镜子,能够督促社会主义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就像是个人的进步,也需要有一定的压力,没有压力,就会懈怠,就会退步。
至于资本主义复兴什么的,如果社会主义体系都已经在全球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最终还会让资本主义复兴了,那这些后代,也该灭亡,没有资格前进了嘛。还是那句话,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前人无法代替后人的责任。
按照这个逻辑,对于美国最后的策略其实就很清晰——首先是一定要打倒美国,其次是要努力让被打倒的美国欧洲化。
美国拥有雄厚的潜力,无论是庞大的领土还是人口规模,即使不算墨西哥,单单美国和加拿大两国,作为大国的潜力是巨大的。而且社会主义要具备绝对优势,那么消灭美国的核生化威慑能力也是必要的。所以不能因为现在美国似乎已经无法与中国竞争,就放过他们,也只有打倒了美国,才能让社会主义从此真正成为人类发展的主流。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打垮美国都是最根本的历史使命。
在打垮美国之后,无需将之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欧洲化,使其成为二三十个小国,再无能力实现“合众国”,只要让这些小国,都各自从属于矛盾重重的不同财阀控制,甚至是不同种族(例如拉丁人与欧洲白人)控制,美国就很难重新被塑造为统一的大国。美国源自英国的盎格鲁文化,其文化和思想上,本来就有分崩离析的基因,英国那么小,还可能分裂成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4国,更不要说是美国了。
所以李思华对远景的设想是,将美国分裂成为二三十个欧洲式的资本主义小国,而加拿大则一分为大小两个部分,靠近美国小面积、但包含原加拿大资本主义精华和主要人口的加拿大,是未来美洲资本主义世界这些小国中较大的一个。
大面积地广人稀的其它加拿大地域与阿拉斯加合并,以中国领先的科技,在约1050万平方公里的北美北部寒温带,建立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这样从中国本土、中亚+亚俄+次大陆,再通过白令海峡,延伸到北美北部,就可以形成全球大约4400万平方公里的“社会主义中心地域”,这将是未来以现在华盟为基础的“人类社会主义联盟”的核心统治地域——主要是因为所有这些地域,基本上从陆地连成一片,具备实施全球统一管理的便利性。而南美、非洲的社会主义国家,则有点类似于这个“人社盟”或者“人革联”的“海外领地”。
北美崛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就会对未来美洲的大量资本主义小国,形成有效威慑和“管理”,完全避免资本主义力量,在美洲未来可能的合纵连横,推动可能的资本主义复兴。让这些小国的贸易利益,都被捆绑在这个北美大国之上,从而被整体“人社盟全球市场”控制经济命脉。
这样的策略还会延伸到澳洲,实际上现在的澳洲很难称之为一个国家,在“第一次生化危机”之后,到现在都没有恢复超过200万人,大致就是一个西方白人的聚居地而已。所以在南太的策略就很简单——未来占领澳洲,愿意在资本主义体制下生存的人,就全部迁移到新西兰或其它地域。澳洲则同样建立一个“人社盟”的“海外领地型”社会主义大国。
随着中国本土科技的进步,所有这些未来地域的恶劣气候,包括水资源缺乏等方面的影响,都逐渐不再是严重的问题。资本和科技足够,就能够解决发展的问题。
如果上述整体的策略能够成功,那么未来设想的这个“人社盟”,就能够控制大约7500万平方公里(中国本土1650万+中亚400万+亚俄近1200万+次大陆150万+北美1050万+南美760万+非洲2180万+印马126万),全球去掉南极洲以后的大陆面积是1.35亿平方公里,所以实现了目标的人社盟,大约可以占据全球陆地的57%面积,而人口肯定超过全球的2/3,这就是全球社会主义朝向高级别发展中,形成压倒性优势的地理和资源基础。
在整个人社盟中,在人社盟的核心地带4400万平方公里,以及南美755万和澳洲770万,总计5925万平方公里的地域,中国人应该占据人口的大多数,使得这些人社盟之下的国度,文明中华化、文化中国化、语言中文化。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政治体系是一样的,但上述“1+2”地域的文化体系,必须是中国化的。
这样做的原因,当然是为了防一手,未来的发展仍然可能有波折,一帆风顺的可能性并不大,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可能避免不了彼此的竞争,为了避免未来的民粹主义沉渣浮起,预先防御是非常重要的。中华文化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推崇大一统,这有助于维护整体“人社盟”的体系。
这里面最难搞的,肯定是亚俄,至于如何最后吸收掉它,就要依靠未来多代领导人的智慧了。文化的多元,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发展的,的但过于多元或者坚持民族区隔,则不利于发展,把持其中的度是有难度的,这也是新时代的“中庸”之道。
总体上,社会主义内部要朝向融合的方向发展,不能过于多元化;因为已经安排了大量的资本主义小国和宗教国家,作为推动社会主义体制发展的“催化剂”,有它们在,人类社会的多元化已经足够。
从现在的趋势来看,未来除了社会主义国家,地球人类剩余的国家体制,主要就是资本主义和宗教主义两大源流。资本主义是欧美两大小国集群,而宗教则主要是大量的伊斯兰国家,到目前为止,伊朗是最成功的实现了部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伊斯兰国家,土耳其和巴基斯坦次之,但这些国家,最终能否真正打通伊斯兰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仍然是未知之数,社会主义国家对其观察就行了,不要去介入他们内部的变革。
从未来的角度,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宗教主义的内部变革,对于社会主义发展有着长期的参考价值,这也是人类文明突围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参照系”。
这就是李思华“遗国策”中对于国际部分的总战略。总之,核心的战略目标是打垮美国,只有打垮美国,才能实现这个“人社盟”的总战略,打垮美国的最大战略意义,在于解除资本主义利用武力来对抗社会主义的可能性。而要打垮美国,必须立足于长期的冷战,以拖垮美国,使之解体。但同时要准备好最后不得已的热战。
在她的遗国策中,自然还大量地考虑了国内部分的总战略。但其实这一部分,她与当代的领导人,以及一些重要的同志,都已经多次反复地探讨,所以其实“新鲜”的内容并不多。 ↑返回顶部↑
西元2003年9月的一天,华京的一所最高等级的医院内,李思华从睡梦中醒来。她轻轻地咳嗽了两声,并没有招呼护士,让她起身,而是陷入了沉思。
她知道,自己在新时空的寿命,就快要结束了,现在身体是个什么状况,她内心很清楚。97岁已经很长寿了,这方面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唯一比较遗憾的,就是自己不能看到中国彻底战胜美国这个一生之敌的时刻了,但自己本来就没有奢望过。这是核威慑的大时代,中国的国力相对美国再强、再有压倒性的优势,也没办法通过直接的热战,来战胜美国。只能是冷战的模式,而冷战必然是旷日持久的,美国的统治阶层的治理能力日益弱化,但再弱化,也比出了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这样叛徒的前苏联领导层要强。
而且不像苏联原来几乎是个单纯的重化工国家,美国曾经是全产业链的国家,200多年的国力底子打得很厚, 要把他们磨死,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能够让美国陷入眼下极为窘迫的情况,她已经感到很满意了——美国的gdp大约是原时空同期的不到50%;连续30余年大约一半的时间处于经济危机,现在则处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中;中国的gdp已经是美国的20倍了,美国的经济力量相对中国,已经可以忽略不计;美国的制造业除了勉强维持军工和医药这两端以外,其余产业已经不具备竞争能力;美国的科技水平,大致已经落后于原时空10年左右,关键的ict和互联网等领域,都是依赖于中国的科技“服务”;美国文化和思想,对全球的影响力基本已经崩坍,甚至在欧洲这些地方也在退潮,在还导致其文化产业,同样陷入衰退。
总而言之,美国基本上现在只是一个区域性的有着严重问题的强国,相比原时空,甚至并不仅仅是美国与中国的地位倒置了,不再是美国压迫中国,而是中国压迫美国,更重要的是,美国在新时空此时的危机,恐怕还超过了原时空的俄罗斯——原时空的俄罗斯,有着中国暗暗的支持。新时空的美国有什么?虽然有所谓的欧洲盟友,但这些盟友的能力,如何能比得上原时空的中国呢?趋势已经变得非常明显了。
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真正要完全胜利,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仍然要做好热战的准备——美国的垂死挣扎,有一些人要铤而走险,也是概率不小的事情。
对美国的胜利,不知道赵云腾能够活着看到,毕竟他的年龄也很大了,但无所谓,每一代人完成这一代人的使命,完全战胜美国,就要看年轻同志们的努力了。
李思华在相当于她遗言的《遗国策》中,建议了对资本主义的最后处置模式:我们并不需要全球每一个地方都被红旗覆盖。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大部分地区和主要人口的社会主义化。
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很难说在二三十年内,就能够具备社会主义的基因,资本主义对于民众的影响力,在这些国度,仍然是具备压倒性优势的,我们如果用武力去强压,也可能是吃力不讨好。我们只能引导,但如果这些国家仍然是资本主义化的,只要没有威胁,是可以接受的。
另一方面,“国无敌者,恒亡”,自然界要有一定的多样化,才能稳定发展,人类社会也是一样。留着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就是社会主义为主的人类社会的鲶鱼和镜子,能够督促社会主义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就像是个人的进步,也需要有一定的压力,没有压力,就会懈怠,就会退步。
至于资本主义复兴什么的,如果社会主义体系都已经在全球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最终还会让资本主义复兴了,那这些后代,也该灭亡,没有资格前进了嘛。还是那句话,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前人无法代替后人的责任。
按照这个逻辑,对于美国最后的策略其实就很清晰——首先是一定要打倒美国,其次是要努力让被打倒的美国欧洲化。
美国拥有雄厚的潜力,无论是庞大的领土还是人口规模,即使不算墨西哥,单单美国和加拿大两国,作为大国的潜力是巨大的。而且社会主义要具备绝对优势,那么消灭美国的核生化威慑能力也是必要的。所以不能因为现在美国似乎已经无法与中国竞争,就放过他们,也只有打倒了美国,才能让社会主义从此真正成为人类发展的主流。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打垮美国都是最根本的历史使命。
在打垮美国之后,无需将之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欧洲化,使其成为二三十个小国,再无能力实现“合众国”,只要让这些小国,都各自从属于矛盾重重的不同财阀控制,甚至是不同种族(例如拉丁人与欧洲白人)控制,美国就很难重新被塑造为统一的大国。美国源自英国的盎格鲁文化,其文化和思想上,本来就有分崩离析的基因,英国那么小,还可能分裂成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4国,更不要说是美国了。
所以李思华对远景的设想是,将美国分裂成为二三十个欧洲式的资本主义小国,而加拿大则一分为大小两个部分,靠近美国小面积、但包含原加拿大资本主义精华和主要人口的加拿大,是未来美洲资本主义世界这些小国中较大的一个。
大面积地广人稀的其它加拿大地域与阿拉斯加合并,以中国领先的科技,在约1050万平方公里的北美北部寒温带,建立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这样从中国本土、中亚+亚俄+次大陆,再通过白令海峡,延伸到北美北部,就可以形成全球大约4400万平方公里的“社会主义中心地域”,这将是未来以现在华盟为基础的“人类社会主义联盟”的核心统治地域——主要是因为所有这些地域,基本上从陆地连成一片,具备实施全球统一管理的便利性。而南美、非洲的社会主义国家,则有点类似于这个“人社盟”或者“人革联”的“海外领地”。
北美崛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就会对未来美洲的大量资本主义小国,形成有效威慑和“管理”,完全避免资本主义力量,在美洲未来可能的合纵连横,推动可能的资本主义复兴。让这些小国的贸易利益,都被捆绑在这个北美大国之上,从而被整体“人社盟全球市场”控制经济命脉。
这样的策略还会延伸到澳洲,实际上现在的澳洲很难称之为一个国家,在“第一次生化危机”之后,到现在都没有恢复超过200万人,大致就是一个西方白人的聚居地而已。所以在南太的策略就很简单——未来占领澳洲,愿意在资本主义体制下生存的人,就全部迁移到新西兰或其它地域。澳洲则同样建立一个“人社盟”的“海外领地型”社会主义大国。
随着中国本土科技的进步,所有这些未来地域的恶劣气候,包括水资源缺乏等方面的影响,都逐渐不再是严重的问题。资本和科技足够,就能够解决发展的问题。
如果上述整体的策略能够成功,那么未来设想的这个“人社盟”,就能够控制大约7500万平方公里(中国本土1650万+中亚400万+亚俄近1200万+次大陆150万+北美1050万+南美760万+非洲2180万+印马126万),全球去掉南极洲以后的大陆面积是1.35亿平方公里,所以实现了目标的人社盟,大约可以占据全球陆地的57%面积,而人口肯定超过全球的2/3,这就是全球社会主义朝向高级别发展中,形成压倒性优势的地理和资源基础。
在整个人社盟中,在人社盟的核心地带4400万平方公里,以及南美755万和澳洲770万,总计5925万平方公里的地域,中国人应该占据人口的大多数,使得这些人社盟之下的国度,文明中华化、文化中国化、语言中文化。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政治体系是一样的,但上述“1+2”地域的文化体系,必须是中国化的。
这样做的原因,当然是为了防一手,未来的发展仍然可能有波折,一帆风顺的可能性并不大,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可能避免不了彼此的竞争,为了避免未来的民粹主义沉渣浮起,预先防御是非常重要的。中华文化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推崇大一统,这有助于维护整体“人社盟”的体系。
这里面最难搞的,肯定是亚俄,至于如何最后吸收掉它,就要依靠未来多代领导人的智慧了。文化的多元,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发展的,的但过于多元或者坚持民族区隔,则不利于发展,把持其中的度是有难度的,这也是新时代的“中庸”之道。
总体上,社会主义内部要朝向融合的方向发展,不能过于多元化;因为已经安排了大量的资本主义小国和宗教国家,作为推动社会主义体制发展的“催化剂”,有它们在,人类社会的多元化已经足够。
从现在的趋势来看,未来除了社会主义国家,地球人类剩余的国家体制,主要就是资本主义和宗教主义两大源流。资本主义是欧美两大小国集群,而宗教则主要是大量的伊斯兰国家,到目前为止,伊朗是最成功的实现了部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伊斯兰国家,土耳其和巴基斯坦次之,但这些国家,最终能否真正打通伊斯兰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仍然是未知之数,社会主义国家对其观察就行了,不要去介入他们内部的变革。
从未来的角度,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宗教主义的内部变革,对于社会主义发展有着长期的参考价值,这也是人类文明突围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参照系”。
这就是李思华“遗国策”中对于国际部分的总战略。总之,核心的战略目标是打垮美国,只有打垮美国,才能实现这个“人社盟”的总战略,打垮美国的最大战略意义,在于解除资本主义利用武力来对抗社会主义的可能性。而要打垮美国,必须立足于长期的冷战,以拖垮美国,使之解体。但同时要准备好最后不得已的热战。
在她的遗国策中,自然还大量地考虑了国内部分的总战略。但其实这一部分,她与当代的领导人,以及一些重要的同志,都已经多次反复地探讨,所以其实“新鲜”的内容并不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