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68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南社三国,都号称印第安人的家园,欢迎整个美洲的印第安人移民,只要他们到了南社三国,就可以获得国籍,成为公民,所以整个南美的印第安人,越来越多地都跑到南社三国来了,尤其是近年来这里的经济水准,远远超越了其它的南美国家之后,大部分的南美印第安人都跑到了这里,甚至还有从中美洲跑过来的。
  所以在“华”字前面,加了个“殷”,也算是一种政治正确的叫法。菲利普现在来到南社后,发现这里的人,现在都喜欢称呼自己是“殷华人”,而不是秘鲁人、玻利维亚人、巴拉圭人、厄瓜多尔人,整个南社三国的中国化,正在迅速地完全改变了这里过去的国家和文化性质。
  菲利普甚至觉得,就像当年的“美利坚合众国”一样,恐怕南美三国,早晚变成一个“殷华联邦”。在他看来,这倒有趣,北美和南美,由此可能各有一个大国,美国去掉遥远的阿拉斯加的话,面积也只不过比殷华略大,美国是大约800万平方公里的本土(阿拉斯加有152万平方公里),殷华三国则是755万平方公里;美国现在是2.8亿人,殷华是2.9亿人。两边从面积到人口,其实规模都差不多。
  当时菲利普通过阅读中文讯息,发现移民南社国家要更容易,原因很简单,所谓的殷华三国,正在高速发展,现在可以说是全球唯一的高速发展地域,包括中国本土以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都比不上。经济高速发展,对劳动力和科技人员的需求量就大,对于移民政策,也就相对宽松。
  搞清楚以上的情况后,菲利普试探地向秘鲁联邦驻意大利使馆,递交了移民申请,结果一次性就通过了。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虽然与西方政治上不对盘,但意大利这些国家,还是与南社三国建交了,毕竟有经济利益,而且还有中国的政治压力。
  几个月折腾下来,菲利普终于完成了他的移民手续,成为了秘鲁联邦的一员。按照移民官的介绍,他这样来自欧洲的青年移民,其实在南社三国已经不是个案,都差不过要接近10万人了。显然,有不少西方的青年,像他一样注意到了这里的机会。
  菲利普曾经自嘲地想过,现在的西方青年,还有多少人相信什么“民主和自由”呢?相对中国的社会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失败得一塌糊涂。曾经苏联崩溃的时候,很多人也曾欢呼过“民主的胜利”,结果没有几年,就证明是一场幻梦,西方的情况更糟了,而抛弃了社会主义的东欧和欧俄,除了欧俄现在由于油气高价出口缓了口气以外,东欧那里更是一塌糊涂,欧盟自己都要活不下去了,谁还管东欧国家呀?据说那里的青年,跑到亚俄的都有几百万人了。
  这就是新的大时代,一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衰落而变成“边陲”的时代,所以菲利普这样的青年,只能是投奔“主流社会”和“主要市场”,根本不会去考虑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信仰问题。
  由于是中国模式社会主义体制,所以菲利普可以得到国家介绍工作的福利,他对于秘鲁联邦又不熟悉,当然利用了这个福利,否则靠他自己,要一下子找到良好的工作,心里根本没底,而且他自己的积蓄都要垫底了,急需薪资收入,来缓一口气。
  国家所属的一个劳动服务公司,给他介绍了在秘鲁联邦东部一个城市的大型食品机械厂,他在那里可以逐步成为机械工程师,发挥他的专业特长,这让他很喜欢。这个厂不断研发生产各种小型工厂和家庭使用的电子化“时尚”机器,他觉得特别适合自己。
  他目标的工作城市,名为包州市,原来的西班牙语名叫“包雷斯”,现在这里的地名都已经中国化了。这是一个中国规范的“标准市”,目前的人口有200多万,属于发展得不错的城市。
  菲利普是在利马入境的,那里离开包州市是很远的,不过为了了解秘鲁联邦的面貌,他没有选择坐飞机去,而是坐火车,这样他可以欣赏一路的风景。
  他买了车票才知道,原来从利马到包州,居然已经有了高铁,新时空意大利还根本没有这玩意呢,他感觉非常新鲜,上车后发现,这是400km/小时时速的最快高铁,以前他只在媒体上读到过,现在终于亲身体验了一把。单单从这个,他也知道,这里的基础设施,恐怕不是意大利或者欧洲能比的了。
  利马的繁华,还有点以前西班牙风格的影子,他忙着办手续,也没有能太多地参观那座城市——说实话,他也没钱参观了。坐上了高铁,他的心才完全平静了下来,可以观察这个他的新国家了。
  高铁一路上经过了好几个城市,他也只能从火车上走马观花地看到这几个城市的轮廓,总体是看不清楚的,不过他辨认出了著名的中国城市特色——强制性的大比例绿植化,每个城市的城区,都分得很开,中间是大片的绿植。他知道中国与美国的对立,恐怕在南美这里更为激烈,这样的军事化准备,恐怕是执行得非常坚决的。
  移民前他最担心的问题,其实就是这种政治对峙下的安全问题。在西方媒体上,他经常读到“南社独裁国家”,与被美国支持的其它南美国家之间的冲突报道,基本上都是突出这些中国系国家的“强横霸道”,据说他们经常袭杀与他们敌对国家的情报人员、财阀老板,甚至是被他们认为是“造谣抹黑”的媒体金主和记者。有一次秘鲁联邦的法院,对一些巴西的老板和媒体人员,缺席审判死刑,然后追杀的报道,在整个欧洲都是很轰动的。
  菲利普是通过研究网上中国方面的信息后,放下心来的。他的认知很朴素——南社三国肯定占了上风嘛,要不然他们的经济能发展得这么快?而且很明显的是,那些与美国亲善的南美国家,其国力现在远远落后于南社三国,国力不行,拿什么与人家拼呢?肯定吃亏嘛。至于美国人,中国人恐怕盯着他们呢,他们还不是只敢偷偷摸摸?
  时代已经不一样了,虽然作为白人有点酸楚,但菲利普还是认为,个人必须适应时代,政治的东西离开他太远,西方的衰落也与他无关,活好自己,才是他个人的目标。
  包州城到了,菲利普乘上了大巴,要靠这种交通工具,搭载他到工厂报道,他想着报到后要预支半个月的薪水,好安顿下来。上车后,他才发现原来这辆大巴,也是他以前在媒体上读到过介绍的纯电大巴,非常安静和清洁,而且现在欧洲还完全没有。
  他不由得失笑了一声,这里已经走进了“未来”,而欧洲已经完全落后了,他对自己的选择安下了心。
  第434章 特朗普的愤怒与觉醒
  “fuck!该死的民主党!该死的希拉里和克林顿!这些王八蛋,就是想让我亏钱!”特朗普气急败坏地痛骂着民主党。
  共和党议员亚森,有点好笑地看着特朗普,这位老兄精着呢,他能不清楚其实民主党也好、共和党也好,不过是美国主人们的左手和右手?所谓两党政策的差别,不过是他们用政党轮替,来调整美国的策略而已,真以为美国总统那么牛逼,怎么干都行?
  当然他也知道,特朗普不过是发泄而已,毕竟民主党的政策,很不利于他的生意——高油价高利率,而特朗普在1990年由于生意失败,背上了40亿美元的债务,到现在虽然债务重组了,仍然有大约9亿美元债务要还,所以对特朗普来说,当然是利息越低越好,可是希拉里为了执行收割欧洲的战略,把美元利息拉得那么高,这对于特朗普自然非常不利,难怪他如此痛恨希拉里夫妇和民主党了,虽然他曾经与希拉里夫妇关系不错。
  说起来,年轻的时候,特朗普加入的第一个党派就是民主党,不过随着他做的生意越来越大,他对于民主党的反感也越来越深——民主党总体上追求高税率、高福利和大政府,特朗普这种投机商人,当然对于高税率和高福利都很不爽,认为这些家伙,剥夺了他们辛辛苦苦赚到的利润。所以后来到1987年他当然就退党了,反手加入了共和党,不过后来他又从共和党退出,加入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美国改革党”,这是为了以改革党竞选人的名义竞选总统,这老兄对于政治越来越感兴趣了,不过显然毫无希望,所以在2000年的大选中他还是退出了,希拉里还是竞选连任了第二届民主党总统。
  亚森与民主党的马丁内兹一样,都是中国这些年安插在美国国会内部,不多的几名议员之一,只不过马丁是民主党,而他是共和党。他按照组织的指令,这些年与特朗普“私交甚好”。
  亚森笑着对特朗普说道:“早就和你说过,除非我们共和党重新获得政权,否则美国的政策不会改变的,你骂得再凶也没用。”
  特朗普开始平静了下来,他当然知道亚森的意思。他的这位老朋友,一直劝他重新加入共和党,认为他想当总统,只有利用共和党才有可能,所谓的美国改革党这种小党派,怎么可能竞选总统?就算是用来打底子也没有关注度。
  特朗普承认亚森的说法是对的,不过亚森并不真的了解他特朗普,不知道他内心深处的想法。
  他虽然算个富二代,但完全可以自诩,大多数的成就,还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这是因为,他的父亲虽然致富,但特朗普家族的底子太薄了,所以在美国的上层那里,他最多算一个“富二代屌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