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6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旦我国完成了这4个层次的大交大通体系,我们与世界其它国家的差距,就不仅仅是先进与落后之差了,而是人类文明不同层次的差距。这样的体系,我们认为,今天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无法完成。”热烈的掌声响起。
  “上面说的是大交通体系。还有城市内部的小交通体系。大家知道,我们这些年在城市内部发展的,是一套中低速磁悬浮轻轨或地铁,加上地面轨道电车,以及城市地下管廊物流通道,还有私人新能源车的体系。计划在最近的15年,这个体系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变化的主要是无人化和智能化。所有涉及的交通工具,完全实现人工智能干预下的无人化,从而避免有人驾驶不可规避的一定事故率,将交通事故发生率,降到几乎为零。当然,通过整合无人系统,也会让交通效率达到最高,不再可能发生大规模的堵车。”
  “大家可以想象,这种情况下,相当于整个城市的交通,在一部人工智能超级电脑的高效控制下,大数据算法决定了安全性和高效率。”
  “第二个,我们来看一下通讯。在有线光纤网的基础上,目前重点发展的是无线网络,重点是结合了卫星通讯的5g系统,但5g的时代不会太长,大约10年左右的时间,我们要过渡到6g体系,这样的通讯带宽和速度,才能保证无人化和智能化的完全实现。除此之外,就是发展量子通讯……”
  “第三个,是电力能源体系。毫无疑问,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电力能源生产、传输和应用。我们正在迈入一个全电化的时代。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新时代多数使用的能源,都是电力,其它能源必须转换为电力,才能得到最广泛的应用,石油天然气煤炭可以直接供应热能,但在工业设备和家庭应用上,都需要转换为电能。另一个,正因为是电力的时代,所以人均电力消耗率,才是对新时代经济更好的衡量指标。大家知道,我国的人均gdp大约是美国的3倍,中位数收入大约是美国的5倍。而用电力消耗率来比较,人均大约是美国的3.5倍,这个3.5倍,恐怕比上述的3倍或5倍,更接近于实际的情况。”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电力的重要性,它远远不止是能源,它其实是能源的中介,是能源的货币。未来中国恐怕就是一个电力人民币的体系,人民币的价值与电力的生产力,将捆绑在一起。”
  “我们现在正在用各种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替代火电化石能源发电。”
  “首先是水电。我国可开发的水能大约是6.47亿千瓦,年发电量3.21万亿度,预计开发量80%,再有10年左右时间完成整体水利水电规划,可以提供2.5万亿度以上,目前已经达成了1.7万亿度。”
  “其次是光伏发电。这是发展最快的新能源,去年即1998年年发电量已经超过了3.5万亿度,规模远远大于水电。风电发展的速度也不少于光伏,规模还比光伏略大,去年发电量超过4万亿度。”
  “第三核电混合堆,在西北和东北地域发展很快,其它地区也有大量的建设,因为安全性很高,远远超过了过去的裂变核电。去年的发电量超过8万亿度。”
  “上述的清洁和新能源发电,总量已经达到了17.2万亿度。去年全国发电量刚刚突破33万亿度,剩余的火力发电大约是15.8万亿度,占比仍然高达47.8%,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预计到2010年,大致可以完成对火电的全部替代,那个时候发电总量要达到80万亿度,预计核电、风电、光伏各自三分天下,各占25万亿吨,其余是水电和其它新科技发电模式,例如利用外太空的新型发电。”
  “再以后,我们希望科技上能够突破核聚变,否则将仍然按照以上路线继续发展。”
  “这是电力生产。在电力传输上最重要的当然是特高压系统。目前西南、东部、东北三个大市场的特高压电网已经全部完成。中北和西北大市场的建设仍然在进行中,预计还需要3年。主要是因为需要建设在亚俄和中亚部分的特高压电网。完成之后,这个特高压电网将向次大陆、印西穆斯林三国、伊朗、阿富汗延伸,发展成为亚洲超级电网。非洲和南美特高压超级电网,也开始了筹备。”
  “电力网4大系统,“产输配控”中,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系统,是电力系统的另一个发展重点。人工智能控制的机器人终端巡查监视,将大大减轻对电网的维护压力。”
  “在电力系统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基础设施,那就是适应纯电新能源车的发展、适应各种移动电力能源消费设备的发展,需要具备的全域充电体系。要让纯电车和移动电子设备,可以在中国除了200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地带以外,在其余的地域都能够便利的完成充电。这显然也是一个庞大的超级工程。”
  “所以同志们,我们将迎来新中国历史上,最狂暴的一个电力发展阶段,十多年以后,我们的发电量将达到上百万亿度,人均电力消费率肯定将是美国的十多倍到二十倍。这样的电力体系规模,才能保证一个数字化和全电化的时代。”
  “.…..最后一个庞大的基础设施升维体系,就是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它包括我们已经说到的交通、通讯、电力等,也包括一些其它的内容。”
  “有一些是大基础设施体系的城市应用升维。例如电力系统,开始逐渐淘汰城市中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使用,转变为全电系统,例如电壁挂炉、地热取暖等。这里面有个观念问题,例如天然气虽然是清洁能源,但用来烧掉还是太浪费了,保留作为化工原料更好一些。”
  “另一些则是城市特有的基础设施。最大的一块,当然是城市给排水和垃圾处理,主要是使之智能化管理,将大量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机器人科技,就像城市交通一样,让给排水和垃圾处理系统,能够被人工智能超级电脑,通过不断进化的算法,高效地管理和维护起来。”
  “在城市组屋和商品房方面,将大规模进行光伏化的能源住房改造,这仍然是属于国电系统的一大任务。我们现在已经有了适用于城市屋顶的各种光伏发电组件和体系,在20年的时间内,要实现各个城市的自能源化。每栋大厦和住宅,都要变成一个小型的发电场,这些电力区域性地汇集,提供城市最基础部分的供电。”
  “然后是城市的物资仓储和军事安全体系的升维。过去的几十年,我们完成了约1亿人规模的核生化避难所建设,这是与全国的物资储备体系、军备武器储备体系两者结合而完成的,主要是在山区,利用大山的掩护,在地下修筑的大型工事体系。未来要加速进行,每10年增加1亿人,20年后,到完成3亿人避难能力为止。”
  “每个城市,未来有一条通往对应该城市的地下管道磁悬浮交通线,在极端情况下,可以将部分人员迅速撤往对应的避难所体系。”
  “为什么是3亿人而不是20亿人呢?同志们,我们要承认,我们在最近的这些年内,无法从物质上保证每一个国民,都能在大规模的核生化战争中存活下来,我们的生产力还做不到。3亿人规模,已经是我们在测算不过大地影响国家正常的发展条件下,我们能承受的最大幅度。”
  “有了3亿人肯定存活的底气,我们就能面对一切的核生化讹诈,因为没有其它任何一个国家,拥有类似的能力。美国如果要对我们发动核生化袭击,他们就必须考虑到,中国能有3亿人肯定活下来,而他们还有多少人能活下来?我们最终必然能够全部消灭他们,这才是最强的威慑力。”
  陈子华没有说明的是,按照最新的推演,认为美国很难在中国的压力下,再能熬过30年或以上的时间,而不崩溃,等到美国国力日益衰落,经济陷入混乱,其内部极端派当然有可能崛起,在狗急跳墙之下,其主动挑起“同归于尽型”的核生化战争的可能性,不能低估,因此中国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最后一个,是生物病毒防疫体系的升维。澳日病毒袭击事件的后果,大家都看到了,美国因此死亡了1200多万人,全球死亡约6000万人,简直是触目惊心。不做好防御,未来是肯定要吃大亏的。”
  “我们现在的体系,是基于移动智能手机的监控体系。未来要淘汰这个体系,利用生物芯片科技升维。这就要求大规模地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医疗电子方面的最新成果。目前的规划,是在中国人群中,开始全面植入能够全面采集人体医疗数据的生物芯片,这种科技是通过缩微技术,根据分子间特异性地相互作用的原理,将生命科学领域中不连续的分析过程,集成于硅芯片或玻璃芯片表面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细胞、蛋白质、基因及其它生物组分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自动检测。”
  “通过这种生物芯片在人体内部的数据采集,在每一个人的数据每隔2个小时上传一次后,超级电脑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分析可以在2个小时之内完成。如果有对应病毒袭击的异常情况,人工智能就会报警并自动启动防御程序。全部防御的激活并初步实施到位,能够控制在6个小时之内。目前芯片的有效使用期,是一年一换,未来,要争取发展到十年一换。”
  “有了这种生物芯片的全面应用。未来的防疫系统,主要就是关注那些有意避免使用芯片的人群了,例如外国入境者,或者有意通过技术手段损毁芯片的心怀叵测的家伙。”
  “这种芯片的一个巨大作用,就是实现了对病毒发生和扩散的精准控制。我们无需像过去的时代,一旦发生疫情,就要考虑大规模隔离、社区静默和交通限制,而是立即可以掌控所有的涉疫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扑灭疫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