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4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美国人本来支持了南美三国不少的直升机,但问题是,在前期的轰炸中,损失太过厉害,已经难以与完整建制的新秘鲁直升机部队相抗衡。
  到4月中旬,新秘鲁军队已经占领了三大战略方向要求的全部地域,宣布新秘鲁和巴拉圭已经收复全部历史失地,主动停战,但公告如果三国军队攻击占领区,那么新秘鲁随时恢复对三国的轰炸和打击。
  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因为三国的政府都已经崩溃了,现在都是“看守政府”在艰难地临时看管国政。战争结束了,就好立即举行大选,任命新政府来收拾残局。很显然,中国和新秘鲁,并没有全面占领南美三国,灭掉这三个国家的企图。
  美国也松了一口气,虽然损失惨重,丧失了大片领土,但毕竟这三国仍然在美国的控制之中,换个新政府,仍然是美国控制的势力范围。他们很清楚,这就是中国人的妥协,但美国人也不能要求更多。
  对于新秘鲁和巴拉圭,宣布将大片历史上被巴西、阿根廷和智利占领的领土“物归原主”的公告,虽然这三国如丧考妣,但美国政府只是轻描淡写,先保住这三国再说,实力不如人,说多了都是白费劲。私下他们反而告诫三国新政府,先平静国内才是正途,否则惹恼了中国,新秘鲁继续进军,你们又能怎样呢?
  美军开始了对这场南美大战的全面研究,他们深受震撼的,不仅仅是先进的精确制导武器。他们认为,其实中国人使用的武器,美军都有一定的基础,落后的程度,还不算太远。关键是中国人把这些武器,组织成为了一个高效的体系,配套了合适的战法。因此对于美军,从作战思维、样式、方法、理念、指挥方式等入手,开展一系列的改革,才是更紧要的。
  但对于中国来说,向美国展示全新的战法,本身仍然是消耗美国的一种战略。要跟上吗?投资吧,你们美国人,需要在军事上投资更多。总之,继续“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的战略。
  苏联其实也有这样的认知,但以苏联此时混乱的格局,已经难以进行这样彻底的军事改革。
  南美大战,让全球各国,彻底确认了中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每一个国家,包括西方的欧洲国家,都认识到,指望美国能够对抗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除了核大战,美国已经没有其它方式,能够“正常”地对抗中国。
  南美大战后,最惨的其实是巴西,失去了38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剩余的国土,大致变成了一个倾斜的长方形。原来的南部与西部,都被新秘鲁给分割出去了。
  阿根廷的损失也很大,其北部的50多万平方公里被分割,它和智利这两家,现在被社会主义的秘鲁-巴拉圭联盟,从陆地上与巴西等南美国家完全隔离,变成了在美洲最南部两个孤立之国。
  智利失去了北部狭长的地段,这个最狭长的国家,狭长的程度,直接缩水了30%左右,大致失去了近2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他们失去的,自然是新秘鲁与巴拉圭所得,两国联盟控制的地域,现在大约是730万平方公里左右,大约相当于南美(1784万平方公里)的41%左右。这有点类似非洲,在南美洲同样完成了一个“中部横切”战略,控制了南美洲的中部地域。
  秘鲁-巴拉圭两国联盟宣布,这里是印第安人的家园,美洲的印第安人,只要来到秘鲁或巴拉圭,都可以获得两国的国籍,成为正式公民。他们公开把两国联盟,称为是“印第安人的复兴”。这也是为了政治正确,是对西方舆论的针锋相对。一帮灭绝别人种族的强盗民族,面对原生民族的复兴,有什么资格宣传自己有道德上的优越性?
  巴拉圭只有不到500万人口,而新获得的大量地域,都有一个特点,即地广人稀,只有原巴西的南部4州,算是人口相对比较稠密的地方。但这几百万平方公里的人口,加在一起,也不到3000万人。南美原来的特色,主要还是外来殖民的特色,大量的人口,居住在沿海,例如巴西原来8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大部分人口其实居住在沿海的一些城市中,阿根廷的人口格局,与巴西完全一致。
  因此对730万平方公里的两国联盟,中国的策略非常清楚,那就是中国本土式的建设强度,现有人口共1.2亿人,从中国再以“双重国籍”模式,移民1亿人,按照中国内地建设的模式,对全部地域,进行高强度开发,建立发展完善的工业基础和大市场。
  整个规划要达到的目的,是在10多年之后,这个两国联盟,基本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独立对抗未来的美国。在人口上,除了中国移民,确实要吸纳整个南美的印第安人口,估计要有1000多万人,有可能被吸纳到新的国家来。
  这里的优势是,除了煤炭以外,其余的矿产储量都非常丰富,足以支撑世界级的大市场形成。获得原巴西的南部后,就打通了大西洋航线,从非洲运煤过来,比起从东亚运煤,航线要短得多,这使得缺煤问题,能得到良好的解决。发展大工业,也就不存在严重的阻碍了。
  这个两国联盟,通过南大西洋航线,可以与非洲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大规模的贸易,交换资源和产品,这有利于大市场的尽早形成。
  从此,中国的经济布局,就形成了一个不规则菱形,中国本土,加上非洲中部、南美中部以及次大陆东部南部这4大块。且由于现在对苏联东部的相关布局,在大市场上逐步开始形成“5+3”个格局,本土及苏东的5个大市场,加上其它的3个大市场。这有点像原时空的“一带一路“,但深度要深得多,这是完全的一体化,而不像原时空,只能是”以利诱之“。
  从李思华的角度看,世界革命强行“以力破之”的突破布局,到此为止基本上完成了,今后的重点,在全球核威慑的前提下,不宜于继续强行突破。例如南美三国,如果中国真的要把它们全部社会主义化,美国人说不定就拼命了。还是要通过蚕食的方式,需要有节奏,不急不缓。接下来的斗争,经济变得更关键,需要让全球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态势,远远地超过资本主义世界。
  这是大逆转的大时代,虽然苏联衰落的速度很快,但在中国的连续打击下,美国衰落的速度也不慢,当然美国相对苏联而言,由于内部体制活力仍然存在,要“坚强”得多,但这并不能改变总体的历史趋势。
  新的历史,在新时空,各处都已经变得与原时空区别巨大。当然,有的历史趋势,是很难改变的,例如苏联的崩塌。但新的难以改变的历史趋势,例如南美和非洲的变局,却也不是美国能够改变的。
  第401章 病毒威慑与分布式布局加速
  西元1990年4月初的一天,总书记袁浩云看着面前的报告,面色铁青。
  良久,他才对等待已久的2名军人和其它3名情报官员说道:“同意执行!我们当然要狠狠地报复!”他在文件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几名人员走后,袁浩云又冷静地思考了一番,这件事还需要向领袖汇报一下,虽然她已经很少管具体的事情,但对于生物病毒战一向极为重视。这件事当年的起因,本来就是领袖自己注意到的。
  4月初的春天,华京的气候很好,春风拂面杨柳风,袁浩云陪着李思华在院子里漫步交谈。
  袁浩云对李思华说道:“从1981年您提示要调查艾滋病毒这种传染病的来源开始,cfia的生物病毒部一直在调查此事,但非常困难,长期没有线索,一直到最近两年多,连续策反了几个美国病毒学家,才终于最终确定,确实是美国人干的,不算是美国政府自己干的,主要是几个官员与两个犹太生物医药集团联合做的。您曾经提到的洛克菲勒家族为主的那几家美国的生物医药集团,与这两家犹太财团关系密切,但似乎并没有直接参与,没有找到强有力的证据。”
  李思华冷笑一声:“我们又不是美国的警察,需要什么法律的证据。那几个美国的官员,多半就是所谓的美国深层政府(deep state),实际上就是美国财阀主人们,用来控制美国政府的真正走狗,免得所谓选举的官员,不按他们的意图行事。那两家犹太财团,看似是自身利益熏心,与洛克菲勒这样的顶层财阀,在艾滋病上没有自己关系。但观察最终的利益格局就知道,到底有没有关系——现在西方所谓艾滋病的各种治疗药物,获益者是谁,谁就是幕后的黑手,对我们而言,清楚这个就足够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