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41节(3 / 4)
非洲的一切都改变了,家族何去何从呢?哈里陷入了苦恼之之中。
导致奥本海默家族巨变的,正是中国在非洲推动的最后一轮革命。重点就是南部非洲的4个国家: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博茨瓦纳,以及津巴布韦。这4个国家的面积不小,总面积高达约26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千万,而只有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人口较多,分别有1100万和600万左右,其余两国人口很少。
而原来苏联路线的安哥拉,其“人民运动”政府在非洲全面“中国模式化”的背景下,加上来自苏联的援助减少,在内部斗争后进行全面改组,与中国支持的安哥拉gc党重新融合,转变为中国模式,与其余非洲社会主义国家一体化。安哥拉很大,有124.67万平方公里,人口1020万左右。
在安哥拉政府改组后,多个非洲社会主义国家组织的“志愿军”进入安哥拉,迅速消灭了美国支持的“安盟”,恢复了安哥拉的全面和平,使得这个国家可以开始经济建设和发展。
因此经过此轮革命扩张后,整个非洲大陆,除了北非的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北苏丹、南苏丹7国,以及南部非洲的南非1国,还有3个岛国即马达加斯加、塞舌尔和毛里求斯以外,其余近40个非洲国家,全部按照中国模式“赤化”,在全球人的心目中,非洲大陆已经是一个“红色中国赤化的大陆”。
这些社会主义国家,总面积超过2180万平方公里,占了非洲总面积的2/3以上,人口规模此时略超3亿人,人口规模大约也是非洲的2/3左右。
基本上中国推动的非洲革命,到此为止。放弃北非7国的原因,是因为宗教和欧洲影响两个因素,使得这7国如果要进行从社会底层的变革,难度太大,所谓的“性价比”太低。
南非此前惊慌失措,不过在中国特使与当政的国民党政府密谈之后,南非白人政府基本算是稳定了下来,因为他们从中国特使那里得到了保证,中国不会推动非洲社会主义国家进攻南非,但南非也应该保持对其余南部非洲4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沉默,不得敌对和派遣人员捣乱,这就是一种交换。
放弃南非,自然是因为代价太大,这个时代的南非,算得上一个中型强国,拿到欧洲去,大约也只逊色于英、德、法、意、西这前几位的西方国家。
南非白人政权,不是没有想过武装干涉南部非洲4国的“赤化”,但面对中国在非洲的30多万陆军,大量的空中力量,以及已经在南非附近海域集结的中国4个航母舰队,最后还是怂了。毕竟在南非向美国和英国求援后,这两国虽然口头一片支持之声,但说到出兵,都是顾左右而言他。
难道单靠南非去对抗无比强大的中国吗?一旦惹怒了中国,南非这个国家可能都不会存在了,美英的怂恿,无非是“战斗到最后一个南非白人”而已,那个年代,美英可不像原时空2020年那样,已经渗透控制了西方各国的国政客群体。新时空的南非白人政权,可是要为自己的利益考虑的。
而且此时的南非,已经进入了“黑人民权”运动最激烈的时刻,白人政权的种族歧视,开始有点摇摇欲坠。国内一屁股屎,白人政权都怀疑一旦自己战败,恐怕国内黑人造反,就必不可免,怎么可能考虑对中国开战呢?
南非虽然最为恐惧,但事实上最失落的,当然还是撒切尔夫人当政的英国,南非非洲除了莫桑比克归葡萄牙殖民以外,原来可都是英国的禁脔,但现在算是彻底失去了,对阿根廷可以打马岛战争,对中国根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同样失落的当然还有葡萄牙,他们更是连表面的抗议都不敢有。
在非洲国家内部,其实在1978年中国完成了“中部横切”战略之后,就算是“大势已明”了,各国都明白,如果中国要在他们国家推动革命,那其他政治势力,一点机会都没有。而会不会推动某国的革命,只要看“xx国gc党”有没有成立就知道了。
所以一些机警的非洲政治人物,在那以后都开始了拼命的“跳船”,例如津巴布韦著名的政治人物穆加贝,他领导的民盟在1980年选举中获胜。但他根本没有就此领导下去,而是申请本人加入“津巴布韦gc党”,以和平方式交权,当时舆论大哗,但最后西方也是无可奈何,在过去几年的时间,津巴布韦的民盟最终解散,部分被审核的人员加入gc党,整个政权变成了gc党的新一党执政。
西方的舆论,一片哀嚎,然而历史的推进,并不会遵循他们的意图。
最后阶段的攻略,之所以拖了7年多之久(从1978中部横切完成,到1985年),主要是中国认为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而是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现在最早阶段的东非和中非国家,经过了十几年到二十多年的建设,成绩斐然;而西非的国家,也经过了至少7年多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已经面貌一新,这才来完成最后的部分。
其实就是从实力出发,收地容易,收心难。为了避免战线过场,所以拉长了整个革命的周期时间。
现在来处理这些“后进”的非洲社会主义国家,就变得简单了,例如不再是单单依靠中国和次大陆的干部,而是已经有了大量的非洲本土干部,例如坦桑尼亚和肯尼亚这些解放时间比较长的国家,都可以提供大量的本土干部,来协助后进国家的社会底层重塑。
整个2180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地域,也足够中国输出自己的剩余资本,以及大量的待就业人口。
现在东非和中非的中国干部,都已经撤离,只留下一些顾问团,负责纠正这些国家某些政策可能的经验不足。再有三年,除了最新这一批的南非4国+安哥拉,干部群体都会撤离。十年干部援助,然后撤离,已经成为非洲人熟悉的“中国规矩”。
但是教育系统并没有撤离,相反是不断强化,非洲这些国家五十年之内,都无法单独依靠自身,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不过随着早期那些国家的经济好转,他们开始承担越来越大比例的中国教师薪资,总不能一直是中国无偿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文化和政治思想,对非洲青少年的影响就越来越深。
真正吸纳了大量中国人的,当然是企业体系,非洲这些国家,靠自身的人力资源,短期是无法支撑起现代国家需要的生产体系,甚至不只是工业,连农业也不可能。
伴随着中国的剩余资本输出,自然是大量的中国企业投资,在非洲这些国家建立各种企业,现在几乎都是混合制,招聘部分非洲员工,但骨干力量,多半还是中国人,这在短期是没有办法的,非洲无法提供足够的合格人力资源。
在中央的战略中,非洲最近的二三十年,就是一个中国剩余资本和剩余劳动力的“大蓄水池”,因为中国自身的资本需求和劳动力需求,是动态变化的,有了非洲这个蓄水池,就可以从容许多。
在资本和劳动力过剩厉害的时候,对非洲加大输出,可以创造大量的可持续可盈利的企业和就业;当中国渡过某一个发展关卡,对资本和劳动力需求扩大的时候,就可以从非洲回收部分,毕竟非洲人也会成长,逐渐对中国人的岗位和资本做一些替代,是随着时间而可行的。
这样的弹性运作,就可以让中国本土的成长,更有回旋的余地,而社会矛盾就会更小。按照计委建立的“动态模型”,在高峰的时候,非洲社会主义国家,可以短期容纳上亿人的中国就业。
传统产业的市场规模越大,高新产业的发展空间才越大,因为有足够的消费层支撑。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传统生产方式的低端产业必然外移,非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容纳空间,相比次大陆国家,可以说是翻倍。这个外移过程,自然是中国在投资和就业上,需要利用的重要趋势。
西元1985年的6月3日,南美原玻利维亚,初兴城。
胡安、古兹曼、陶志明、重房信子等人,看着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原来的国旗落下去,而新的“秘鲁人民共和联邦”的新国旗升起,不由得热泪盈眶,这是他们多年的心血成就,他们彼此拥抱,一个南美新的伟大国家,终于涅槃重生。 ↑返回顶部↑
导致奥本海默家族巨变的,正是中国在非洲推动的最后一轮革命。重点就是南部非洲的4个国家: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博茨瓦纳,以及津巴布韦。这4个国家的面积不小,总面积高达约26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千万,而只有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人口较多,分别有1100万和600万左右,其余两国人口很少。
而原来苏联路线的安哥拉,其“人民运动”政府在非洲全面“中国模式化”的背景下,加上来自苏联的援助减少,在内部斗争后进行全面改组,与中国支持的安哥拉gc党重新融合,转变为中国模式,与其余非洲社会主义国家一体化。安哥拉很大,有124.67万平方公里,人口1020万左右。
在安哥拉政府改组后,多个非洲社会主义国家组织的“志愿军”进入安哥拉,迅速消灭了美国支持的“安盟”,恢复了安哥拉的全面和平,使得这个国家可以开始经济建设和发展。
因此经过此轮革命扩张后,整个非洲大陆,除了北非的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北苏丹、南苏丹7国,以及南部非洲的南非1国,还有3个岛国即马达加斯加、塞舌尔和毛里求斯以外,其余近40个非洲国家,全部按照中国模式“赤化”,在全球人的心目中,非洲大陆已经是一个“红色中国赤化的大陆”。
这些社会主义国家,总面积超过2180万平方公里,占了非洲总面积的2/3以上,人口规模此时略超3亿人,人口规模大约也是非洲的2/3左右。
基本上中国推动的非洲革命,到此为止。放弃北非7国的原因,是因为宗教和欧洲影响两个因素,使得这7国如果要进行从社会底层的变革,难度太大,所谓的“性价比”太低。
南非此前惊慌失措,不过在中国特使与当政的国民党政府密谈之后,南非白人政府基本算是稳定了下来,因为他们从中国特使那里得到了保证,中国不会推动非洲社会主义国家进攻南非,但南非也应该保持对其余南部非洲4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沉默,不得敌对和派遣人员捣乱,这就是一种交换。
放弃南非,自然是因为代价太大,这个时代的南非,算得上一个中型强国,拿到欧洲去,大约也只逊色于英、德、法、意、西这前几位的西方国家。
南非白人政权,不是没有想过武装干涉南部非洲4国的“赤化”,但面对中国在非洲的30多万陆军,大量的空中力量,以及已经在南非附近海域集结的中国4个航母舰队,最后还是怂了。毕竟在南非向美国和英国求援后,这两国虽然口头一片支持之声,但说到出兵,都是顾左右而言他。
难道单靠南非去对抗无比强大的中国吗?一旦惹怒了中国,南非这个国家可能都不会存在了,美英的怂恿,无非是“战斗到最后一个南非白人”而已,那个年代,美英可不像原时空2020年那样,已经渗透控制了西方各国的国政客群体。新时空的南非白人政权,可是要为自己的利益考虑的。
而且此时的南非,已经进入了“黑人民权”运动最激烈的时刻,白人政权的种族歧视,开始有点摇摇欲坠。国内一屁股屎,白人政权都怀疑一旦自己战败,恐怕国内黑人造反,就必不可免,怎么可能考虑对中国开战呢?
南非虽然最为恐惧,但事实上最失落的,当然还是撒切尔夫人当政的英国,南非非洲除了莫桑比克归葡萄牙殖民以外,原来可都是英国的禁脔,但现在算是彻底失去了,对阿根廷可以打马岛战争,对中国根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同样失落的当然还有葡萄牙,他们更是连表面的抗议都不敢有。
在非洲国家内部,其实在1978年中国完成了“中部横切”战略之后,就算是“大势已明”了,各国都明白,如果中国要在他们国家推动革命,那其他政治势力,一点机会都没有。而会不会推动某国的革命,只要看“xx国gc党”有没有成立就知道了。
所以一些机警的非洲政治人物,在那以后都开始了拼命的“跳船”,例如津巴布韦著名的政治人物穆加贝,他领导的民盟在1980年选举中获胜。但他根本没有就此领导下去,而是申请本人加入“津巴布韦gc党”,以和平方式交权,当时舆论大哗,但最后西方也是无可奈何,在过去几年的时间,津巴布韦的民盟最终解散,部分被审核的人员加入gc党,整个政权变成了gc党的新一党执政。
西方的舆论,一片哀嚎,然而历史的推进,并不会遵循他们的意图。
最后阶段的攻略,之所以拖了7年多之久(从1978中部横切完成,到1985年),主要是中国认为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而是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现在最早阶段的东非和中非国家,经过了十几年到二十多年的建设,成绩斐然;而西非的国家,也经过了至少7年多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已经面貌一新,这才来完成最后的部分。
其实就是从实力出发,收地容易,收心难。为了避免战线过场,所以拉长了整个革命的周期时间。
现在来处理这些“后进”的非洲社会主义国家,就变得简单了,例如不再是单单依靠中国和次大陆的干部,而是已经有了大量的非洲本土干部,例如坦桑尼亚和肯尼亚这些解放时间比较长的国家,都可以提供大量的本土干部,来协助后进国家的社会底层重塑。
整个2180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地域,也足够中国输出自己的剩余资本,以及大量的待就业人口。
现在东非和中非的中国干部,都已经撤离,只留下一些顾问团,负责纠正这些国家某些政策可能的经验不足。再有三年,除了最新这一批的南非4国+安哥拉,干部群体都会撤离。十年干部援助,然后撤离,已经成为非洲人熟悉的“中国规矩”。
但是教育系统并没有撤离,相反是不断强化,非洲这些国家五十年之内,都无法单独依靠自身,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不过随着早期那些国家的经济好转,他们开始承担越来越大比例的中国教师薪资,总不能一直是中国无偿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文化和政治思想,对非洲青少年的影响就越来越深。
真正吸纳了大量中国人的,当然是企业体系,非洲这些国家,靠自身的人力资源,短期是无法支撑起现代国家需要的生产体系,甚至不只是工业,连农业也不可能。
伴随着中国的剩余资本输出,自然是大量的中国企业投资,在非洲这些国家建立各种企业,现在几乎都是混合制,招聘部分非洲员工,但骨干力量,多半还是中国人,这在短期是没有办法的,非洲无法提供足够的合格人力资源。
在中央的战略中,非洲最近的二三十年,就是一个中国剩余资本和剩余劳动力的“大蓄水池”,因为中国自身的资本需求和劳动力需求,是动态变化的,有了非洲这个蓄水池,就可以从容许多。
在资本和劳动力过剩厉害的时候,对非洲加大输出,可以创造大量的可持续可盈利的企业和就业;当中国渡过某一个发展关卡,对资本和劳动力需求扩大的时候,就可以从非洲回收部分,毕竟非洲人也会成长,逐渐对中国人的岗位和资本做一些替代,是随着时间而可行的。
这样的弹性运作,就可以让中国本土的成长,更有回旋的余地,而社会矛盾就会更小。按照计委建立的“动态模型”,在高峰的时候,非洲社会主义国家,可以短期容纳上亿人的中国就业。
传统产业的市场规模越大,高新产业的发展空间才越大,因为有足够的消费层支撑。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传统生产方式的低端产业必然外移,非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容纳空间,相比次大陆国家,可以说是翻倍。这个外移过程,自然是中国在投资和就业上,需要利用的重要趋势。
西元1985年的6月3日,南美原玻利维亚,初兴城。
胡安、古兹曼、陶志明、重房信子等人,看着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原来的国旗落下去,而新的“秘鲁人民共和联邦”的新国旗升起,不由得热泪盈眶,这是他们多年的心血成就,他们彼此拥抱,一个南美新的伟大国家,终于涅槃重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