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39节(3 / 4)
“他……他怎么敢?”勃列日涅夫浑身颤抖,脸上满是愤怒之色。
契尔年科沉默地坐在病床的一边,他不想过多地就这个话题发言,最近他已经感觉到了安德罗波夫开始不掩饰他的锋芒,而勃列日涅夫已经病成这个样子,真的还能压制安德罗波夫?明哲保身才是对的,自己可不能成为安德罗波夫的敌人。
虽然勃列日涅夫算是契尔年科的恩主,没有勃列日涅夫的赏识,就不会有他的今天,但年老成精的政治人物,有几个是单纯的?总不能让他付出生命的代价。
他隐隐对安德罗波夫感到了畏惧,安德罗波夫牢牢地控制了克格勃,其实这远比控制军队更可怕,苏联的军队已经是驯服的工具,在攻击性上远远比不上克格勃。
这一次,安德罗波夫立案,调查一宗牵扯到勃列日涅夫女儿加琳娜的钻石盗窃案。勃列日涅夫的连襟茨维贡将军多方阻挠,并公开为外甥女辩护,其实钻石是偷的,然后被孝敬给了加琳娜。他的阻扰,对安德罗波夫又有什么用?茨维贡头部中弹,死在了克格勃总部的办公室里,安德罗波夫对必然来到的勃列日涅夫的责难,有过一点畏惧吗?
再联想到前段时间到了大霉的勃氏的副手和第一接班人——克里姆林宫二号人物安德烈·基里连科。勃列日涅夫选了安德烈而不是安德罗波夫,作为他的继承人,结果呢?
安德烈的女婿,试图出逃英国寻求政治避难,结果被克格勃制止,而且这完全是事实,他的女婿供认不讳,安德烈在政治上彻底垮台。从那以后,安德罗波夫其实已经赢了,有几个人还敢与他作对?依靠接近老年痴呆的勃列日涅夫吗?他的权威其实已经不够了,没人敢把赌注,下在随时去世的他的身上。
契尔年科同情地看着勃列日涅夫,其实他已经不是他曾经熟悉和仰慕的那一个勃列日涅夫了。在他执政期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74年底两次中风之前和中风之后。
中风之前的勃氏,开明能干,那个10年苏联不断走向巅峰和强大,虽然赶不上中国,但在质量上似乎也不差;但中风之后的的勃氏大概是志气消磨,变得消极僵化,大搞追求虚荣、任人唯亲,并废弃了给苏联带来转机的柯西金改革,让苏联陷入了停滞和衰败,与美国经济实力的差距越拉越大。
这些变化其实自己都看在眼里,但无能为力,安德罗波夫的进攻性很强,他当然早就不满了,只不过不敢冒险发动而已,现在就是在等勃氏的自然死亡而已,他不想作为第三个政变上台的苏联领导人。
最近的2年多,老勃多次中风和心脏病发作,头脑迟钝,无力执政。这个时候,你还想要安德罗波夫对你有多少忍耐呢?你对他的敌意,使得他越来越不耐烦服从你的命令。何况你的那些亲戚和宠臣,太不像话,例如你最宠爱的女儿加琳娜,简直是无法无天,而且做事太差劲,偷来的钻石也要,简直是贪婪无极限。
契尔年科想了想,对勃列日涅夫说道:“我安排人员,对这一次事件,先进行仔细调查吧,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决心采取“拖字诀”,以老勃现在的状态,说不定过段时间,他自己都忘了。
此人实际上一直算是勃列日涅夫的秘书、参谋、知己和朋友,他长期在机关工作,长于意识形态和党务,但从未经历基层和独立地区领导工作的锻炼,人们称他为“典型的,造诣很深的机关权势分子”,但缺乏工农和各行业的基本知识和经验。
契尔年科执掌公共部长达17年,任何一份文件,包括最为机密、至关重要的文件,都不可能绕过公共部。哪些文件能够呈送到勃列日涅夫的案头,哪些人能够陈述自己的意见,勃列日涅夫有必要见哪些人,都主要取决于契尔年科。而且他的操守很好,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保持俭朴生活,可以说是“出淤泥而不染”。
但现在这样一个老勃的最重要亲信,其实都已经向后缩了,不愿意殉葬。
契尔年科走后,勃列日涅夫却是难得的清醒,他努力思考着,眼中不时冒出寒光。
“请坐。”安德罗波夫看着面前恭敬的特洛尼科夫,心里感到满意,苏联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干部,哪怕此人野心勃勃,与中国人勾搭,但是他有着足够的进取心,一点都不懈怠,精力充沛,充满了行动力。现在苏联的干部,躺平混日子的太多了,需要这样的行动派,他也愿意给这样的人以重要的职务。
特洛尼科夫身体前倾地坐下,随时准备听从领导的询问。
“你长得很像你的父亲,看来性格也像,热情而又主动,这点很好。我与你父亲当年认识的时候,两个人都还是青年人,年轻真好。”
特洛尼科夫面露微笑,没有做声,他知道这只是领导在感慨过去而已。
安德罗波夫转向了正题:“在这个计划中,中国人要付出很多,他们并不缺资源,非洲可以提供他们我们能够提供的一切,中国人的意图是什么?”
特洛尼科夫好不犹豫地回答:“他们想建立在苏联内部的影响力,希望有一个亲中的政治派别,在苏联拥有重要的地位。”
安德罗波夫笑了,小家伙一点都不掩饰,很坦白。不过也是,中国人几乎打的是明牌,你们苏联需要民生工业和民生产品吗?中国可以提供一切的基础,但中国要对苏联能够发挥重要影响。特洛尼科夫继续说道:
“中国的经济力量,已经超过了世界的一半以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其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的5倍,超过苏联的7倍。拥有这样的绝对力量,他们当然想逐步支配世界。核威慑的时代,不可能通过战争,但可以通过经济和市场,所以他们希望,通过经济力量,让我们苏联,逐步变成他们的一个附庸市场,但这也是我们可以利用来解决我国经济结构严重问题的一次大机会。”
“我们国家内部,总是有主张对欧美缓和的强大力量,这算是亲美派和亲欧派吗?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有一个亲中派呢?更好平衡吧。”
说完这些,特洛尼科夫紧紧地闭上了嘴巴,领导不需要他高谈阔论,讲清楚观点就行了。
安德罗波夫内心同意,在苏联苏内部导入中国力量,现在是有一定平衡作用的,苏联必要的粮食和其它民生产品进口,可以得到更稳定的解决模式,而苏联的油气出口,在未来几年必然依赖中国。
中苏两国的经济体制,其实现在差别很大,中国可以说是一种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混合制,他们很多的央企,都是混合制企业,与苏联完全公有制的体制是不一样的,而且他们有非常多的私人小企业。
苏联必须改革,中国人的经验,肯定是有些可以参考的,事实胜过语言,中国建国40多年的高速发展,充分证明了其体制的有效性。
当然,安德罗波夫并不认为苏联应该模仿中国的体制,两国的国情相差很大,例如中国大量的小私企,放在苏联恐怕都是干一些投机倒把的事情,无论是历史传统还是民族性,苏联都必须在总体坚持过去体制的前提下,优化完善,而不是另起炉灶。 ↑返回顶部↑
契尔年科沉默地坐在病床的一边,他不想过多地就这个话题发言,最近他已经感觉到了安德罗波夫开始不掩饰他的锋芒,而勃列日涅夫已经病成这个样子,真的还能压制安德罗波夫?明哲保身才是对的,自己可不能成为安德罗波夫的敌人。
虽然勃列日涅夫算是契尔年科的恩主,没有勃列日涅夫的赏识,就不会有他的今天,但年老成精的政治人物,有几个是单纯的?总不能让他付出生命的代价。
他隐隐对安德罗波夫感到了畏惧,安德罗波夫牢牢地控制了克格勃,其实这远比控制军队更可怕,苏联的军队已经是驯服的工具,在攻击性上远远比不上克格勃。
这一次,安德罗波夫立案,调查一宗牵扯到勃列日涅夫女儿加琳娜的钻石盗窃案。勃列日涅夫的连襟茨维贡将军多方阻挠,并公开为外甥女辩护,其实钻石是偷的,然后被孝敬给了加琳娜。他的阻扰,对安德罗波夫又有什么用?茨维贡头部中弹,死在了克格勃总部的办公室里,安德罗波夫对必然来到的勃列日涅夫的责难,有过一点畏惧吗?
再联想到前段时间到了大霉的勃氏的副手和第一接班人——克里姆林宫二号人物安德烈·基里连科。勃列日涅夫选了安德烈而不是安德罗波夫,作为他的继承人,结果呢?
安德烈的女婿,试图出逃英国寻求政治避难,结果被克格勃制止,而且这完全是事实,他的女婿供认不讳,安德烈在政治上彻底垮台。从那以后,安德罗波夫其实已经赢了,有几个人还敢与他作对?依靠接近老年痴呆的勃列日涅夫吗?他的权威其实已经不够了,没人敢把赌注,下在随时去世的他的身上。
契尔年科同情地看着勃列日涅夫,其实他已经不是他曾经熟悉和仰慕的那一个勃列日涅夫了。在他执政期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74年底两次中风之前和中风之后。
中风之前的勃氏,开明能干,那个10年苏联不断走向巅峰和强大,虽然赶不上中国,但在质量上似乎也不差;但中风之后的的勃氏大概是志气消磨,变得消极僵化,大搞追求虚荣、任人唯亲,并废弃了给苏联带来转机的柯西金改革,让苏联陷入了停滞和衰败,与美国经济实力的差距越拉越大。
这些变化其实自己都看在眼里,但无能为力,安德罗波夫的进攻性很强,他当然早就不满了,只不过不敢冒险发动而已,现在就是在等勃氏的自然死亡而已,他不想作为第三个政变上台的苏联领导人。
最近的2年多,老勃多次中风和心脏病发作,头脑迟钝,无力执政。这个时候,你还想要安德罗波夫对你有多少忍耐呢?你对他的敌意,使得他越来越不耐烦服从你的命令。何况你的那些亲戚和宠臣,太不像话,例如你最宠爱的女儿加琳娜,简直是无法无天,而且做事太差劲,偷来的钻石也要,简直是贪婪无极限。
契尔年科想了想,对勃列日涅夫说道:“我安排人员,对这一次事件,先进行仔细调查吧,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决心采取“拖字诀”,以老勃现在的状态,说不定过段时间,他自己都忘了。
此人实际上一直算是勃列日涅夫的秘书、参谋、知己和朋友,他长期在机关工作,长于意识形态和党务,但从未经历基层和独立地区领导工作的锻炼,人们称他为“典型的,造诣很深的机关权势分子”,但缺乏工农和各行业的基本知识和经验。
契尔年科执掌公共部长达17年,任何一份文件,包括最为机密、至关重要的文件,都不可能绕过公共部。哪些文件能够呈送到勃列日涅夫的案头,哪些人能够陈述自己的意见,勃列日涅夫有必要见哪些人,都主要取决于契尔年科。而且他的操守很好,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保持俭朴生活,可以说是“出淤泥而不染”。
但现在这样一个老勃的最重要亲信,其实都已经向后缩了,不愿意殉葬。
契尔年科走后,勃列日涅夫却是难得的清醒,他努力思考着,眼中不时冒出寒光。
“请坐。”安德罗波夫看着面前恭敬的特洛尼科夫,心里感到满意,苏联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干部,哪怕此人野心勃勃,与中国人勾搭,但是他有着足够的进取心,一点都不懈怠,精力充沛,充满了行动力。现在苏联的干部,躺平混日子的太多了,需要这样的行动派,他也愿意给这样的人以重要的职务。
特洛尼科夫身体前倾地坐下,随时准备听从领导的询问。
“你长得很像你的父亲,看来性格也像,热情而又主动,这点很好。我与你父亲当年认识的时候,两个人都还是青年人,年轻真好。”
特洛尼科夫面露微笑,没有做声,他知道这只是领导在感慨过去而已。
安德罗波夫转向了正题:“在这个计划中,中国人要付出很多,他们并不缺资源,非洲可以提供他们我们能够提供的一切,中国人的意图是什么?”
特洛尼科夫好不犹豫地回答:“他们想建立在苏联内部的影响力,希望有一个亲中的政治派别,在苏联拥有重要的地位。”
安德罗波夫笑了,小家伙一点都不掩饰,很坦白。不过也是,中国人几乎打的是明牌,你们苏联需要民生工业和民生产品吗?中国可以提供一切的基础,但中国要对苏联能够发挥重要影响。特洛尼科夫继续说道:
“中国的经济力量,已经超过了世界的一半以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其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的5倍,超过苏联的7倍。拥有这样的绝对力量,他们当然想逐步支配世界。核威慑的时代,不可能通过战争,但可以通过经济和市场,所以他们希望,通过经济力量,让我们苏联,逐步变成他们的一个附庸市场,但这也是我们可以利用来解决我国经济结构严重问题的一次大机会。”
“我们国家内部,总是有主张对欧美缓和的强大力量,这算是亲美派和亲欧派吗?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有一个亲中派呢?更好平衡吧。”
说完这些,特洛尼科夫紧紧地闭上了嘴巴,领导不需要他高谈阔论,讲清楚观点就行了。
安德罗波夫内心同意,在苏联苏内部导入中国力量,现在是有一定平衡作用的,苏联必要的粮食和其它民生产品进口,可以得到更稳定的解决模式,而苏联的油气出口,在未来几年必然依赖中国。
中苏两国的经济体制,其实现在差别很大,中国可以说是一种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混合制,他们很多的央企,都是混合制企业,与苏联完全公有制的体制是不一样的,而且他们有非常多的私人小企业。
苏联必须改革,中国人的经验,肯定是有些可以参考的,事实胜过语言,中国建国40多年的高速发展,充分证明了其体制的有效性。
当然,安德罗波夫并不认为苏联应该模仿中国的体制,两国的国情相差很大,例如中国大量的小私企,放在苏联恐怕都是干一些投机倒把的事情,无论是历史传统还是民族性,苏联都必须在总体坚持过去体制的前提下,优化完善,而不是另起炉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