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34节(4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科技方面的升级内容很多。最重要的目标,是到八十年代后期,完全建成初级互联网社会,普及个人电脑+互联网,形成基础的网络商业和生活模式,通过几十个混合制的网络大型服务平台+线上产业,以及配套发展的互联网关联线下产业,构筑完成互联网生活的基础,使得人民通过互联网实现的生活,达到“线下可被线上替代50%”的程度。李思华现在不好多说,其实在她内心,基本上就是先用个人电脑,实现原时空2010左右的网络生活,主要的差别,大约就是缺少了手机,一切都要通过电脑,便利性相比原时空还有差距,而且网速,还不能达到她穿越前的程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对互联网发展需要达到的基础水平,自然有严格的要求,例如网速的要求,当然不能是原始拨号上网了,而必须是首先通过宽带adsl实现8m的数据传输速度,然后在八十年代末期实现光纤入户。
  八十年代,也必须是非智能手机兴起的时代,并且在末期为智能手机完成奠基,使得中国在九十年代初期,即可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也即是说,九十年代,将是中国互联网的第二阶段,互联网的主体应用,从电脑走向移动手机。
  其余大量的科技,其实都是以这个“10年+10年”的互联网进阶发展,来倒推发展计划要求的。李思华内心的大计划,就是要在2000年之前,全面提升中国的科技包括科技应用的水平,达到她穿越前,包括中国、美国两强在内的科技,曾经在原时空达到的水平。
  这将是她努力为新时空留下的最大遗产之一,让中国的科技水平领先原时空同期20年以上,而如果再通过20年对美国的削弱,让其发展水平放慢10年,那将意味着,中国基础科技领先美国30年以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