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3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果我是勃涅日涅夫,早在他们支持的人民民主党取得政权之前,就应该大规模渗透阿富汗,派遣数十万的干部和军队顾问,控制阿富汗的军队,并且从头开始,建立阿富汗的产业基础,彻底进行底层社会的重塑。只想着控制阿富汗短期的几个政治头面人物,派遣几千个专家和少数军事顾问,给予一些财政援助,就以为自身能够控制阿富汗了,阿富汗就稳定地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了,不是可笑吗?空中楼阁,一遇风雨就垮塌了。”
  “这是缺乏国家级的吃苦耐劳能力。只愿意写一些简单的表面文章,不愿意深入底层去真正发动和组织民众,结果就只能这样。更何况,阿富汗是个宗教影响非常深入的国度,根本就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理想土壤,要让这样从骨子里渗透了宗教信仰的民众,接受革命思想,是极端困难的。”
  李洛点头,他很明白,世界革命在某个国度的成功,同样需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大概可以理解为,本国相对于反对的其它大国,在革命目标国的力量优势;地利则是本国军事力量可以对反动派占据何种优势;而人和就是在目标国,能够有本土的支持力量,能够动员起底层的民众,社会主义的思想能够压倒其它思想。现在看来,三大要素,苏联一个都不具备。
  分析清楚后,中国相关的决策就很容易做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一、对苏联,外交上强烈谴责,但不会有任何实质的对抗措施,维持经贸和其它关系不变,但情报和军事关系趋向冷淡。中国不会直接向阿富汗抵抗力量,提供任何武器弹药和情报支持,但中东国家、伊朗、巴基斯坦他们本来就在购买中国武器,他们对阿富汗抵抗力量的支持,使用了中国生产的武器弹药,中国管不着。
  二、展开外交行动,尤其对伊朗和巴基斯坦,让他们明白,中国在阿富汗没有任何利益,无意直接下场,对抗苏联对阿富汗的侵略。但中国了解伊朗和巴基斯坦对苏联入侵阿富汗带来的,对两国形成新的重大威胁的担忧。中国在两国有重大利益,承诺将军事保护两国,包括提供核保护伞,使其免于苏联的侵略。中国也理解两国必然会对阿富汗抵抗力量提供积极的支持,中国对此不反对。
  这一条其实就是对美国力量渗透两国的预先布局了,面对苏联的威胁,两国易于与中国签署新的“战略合作条约”,接受中国的军事保护,这就使得中国可以保证在两国的最大影响力。美国必然会借着支持阿富汗改善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将自身和西方的力量渗透进来,但在中国的压力下,使之不能有什么大的作为,本来就需要与两国,预先对美国的“橄榄枝”,形成共识。
  三、中国在全球各地的外交人员、cfia与社会主义力量联络的人员,ngo人员等,要向所在国,解释清楚中国的立场,尤其中国模式社会主义国家之间,要保持统一的立场,把苏联的侵略,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完全区隔开来,这一次苏联的侵略,必然对全球社会主义的声誉有负面的影响,资本主义也会因此疯狂地污蔑社会主义,但我们应该把这种影响,降低到最小。
  西元1979年12月23日,苏联密使抵达华京,他带来了勃涅日涅夫给李思华和李洛的亲笔信,解释了苏联不得不出兵阿富汗的“无奈”,苏联认为阿明有着美国利益背景,如果让他得势,会使得阿富汗最终被美国掌控,这不利于全球的社会主义事业。苏联承诺,一旦在阿富汗“恢复和稳定了新的阿富汗政府和当地的局势”,苏军将全面撤出,不会让阿富汗成为苏军的战略基地。
  特使在12月25日,得到了中国的最终答复:领袖和中g中央,对于苏联高层违反当年的中苏协议,军事入侵阿富汗,非常愤怒,中国会严厉谴责并坚决反对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但中国鉴于中苏之间长期的友好关系,不会改变与苏联的经贸政策,不会向阿富汗抵抗力量提供武器弹药,不会出兵阿富汗与苏联发生冲突,中国本质上,将实行中立的政策。
  特使吃了一个定心丸,高兴地向苏g中央汇报后,飞回了莫斯科。实际上,苏联的军事行动早已开始,此前在在苏阿边境的铁尔梅兹,建立了前方指挥部,在12月中旬后,苏军就已经完成了进入集结地域。
  12月21日,在cia局长,原退役海军上将斯坦斯菲尔德.特纳向卡特总统紧急汇报后,美国迅速召开了高层会议,研究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对策。
  新时空美国在阿富汗的存在,是薄弱的,最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影响,导致巴基斯坦,包括伊朗,都不是亲美国家。既然连这两个国家都搞不定,阿富汗在地缘上的地位再重要,自然对于美国也没有吸引力。正因为如此,美国得到苏联入侵阿富汗情报的时间是很晚的,主要是cia在连续跟踪相关卫星图片后,终于得出了结论,苏联即将军事入侵阿富汗。
  在高层会议上,特纳的汇报震惊了美国的高层们,在他们反应过来以后,变得兴高采烈,这几年美国被中国压制得够呛,而与苏联的关系虽然稳定,但苏联的军事力量不断增长——如果不考虑核生化战争的话,美军预估欧洲(欧共体)恐怕在常规战争中,最多抵抗苏联3个月!最悲观的预计甚至是一周!
  美国这几年很焦虑,因为中苏代表的社会主义力量,可以说在各个方面,都已经大大超越了西方,使得自身变成了一种“苦苦支撑”的格局,而现在,终于看到了逆转的可能性!苏联这只笨熊,居然没有吸取美国在伊拉克的教训,自己将要踏入一个新的陷阱!
  根据美国智囊们的分析,苏联此举,将大大恶化中苏关系,使得穆斯林世界母体的所有国家,都对苏联转为敌视,尤其是阿富汗的邻国,巴基斯坦和伊朗,他们必然毫不犹豫地,支持阿富汗对苏联的抵抗运动。
  但是除非中国亲自下场,这些国家相对苏联而言,力量还是太弱。中国亲自下场的几率并不高,此前阿富汗是苏联的利益范围,中国不可能为了这样的一个小国,全面逆转与苏联的关系。所以美国应该迅速与这些穆斯林国家改善关系,通过他们向阿富汗抵抗力量,提供大量的军事援助,拖死北极熊!
  一些人甚至开始感谢起上帝来,他没有抛弃他的子民,在美国陷入困境的时候,他安排了这样的一次天赐良机,这是“天佑美国”,至少欧洲安全了,而苏联力量削弱,美国就可以更专心地应对中国的压力。
  决议迅速通过,美国各方面的秘使,开始遍访中东国家,国务卿塞鲁斯·万斯,立即与巴基斯坦和伊朗这两个国家联系,他要马上亲自出访这两个关系一向与美国冷淡的穆斯林国家,改变原来的形势。
  西元1979年12月24~26日,苏军出动大型运输机280架次,向喀布尔国际机场和巴格兰空军基地,空运5000多名官兵和大量武器装备。
  27日侵略正式开始,到晚上7时30分,进驻喀布尔的苏军占领阿首脑机关、国防部、电台等,打死阿明,粉碎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阿政府军抵抗,阿富汗战争正式爆发。
  李思华看着雪片般飞来的最新阿富汗情报,她不能不为苏联叹息。这场战争,一旦苏联下了决心,中国是无法影响苏联的意志的。中国能做的,只是尽量缩小其对全球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并且利用这场战争,在其它地域取得进展,例如苏联不得不放弃的非洲南部诸国。
  现在她对新时空苏联最终崩坍的判断,越来越接近于原时空,或许苏联因为可以与中国大量交换物资产品,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内民生,但无法改变整体的衰朽趋势,1991年不崩,那再隔若干年呢?
  世事如棋局局新,新时空的历史,再一次骤变。
  第375章 撒切尔夫人vs李思华
  在阿富汗战争吸引了全球目光的时候,在西元1979年5月,刚刚上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开始在推行她后来被称为“撒切尔主义”的经济改革。
  撒切尔当然不知道,遥远中国的领袖李思华,一直注视着撒切尔的举动,她很清楚,这是英国与美国内部剧烈转向的时刻。保守主义开始替代过去的福利主义,在盎格鲁世界,发生了逆转。
  然而英美的这一场政治大逆转,正是李思华期待已久的时刻。美国要晚一些,需要等待里根上台,而撒切尔夫人,则开启了这个转折。
  为什么期待?因为李思华认为,旧时空的良药,可能是新时空的砒霜。
  原时空的历史上,撒切尔夫人扭转了资本主义世界,本来以高税收、高福利、国有化、地方大政府为特色的六七十年代的西方经济主流,在她的保守主义的坚持下,变成了减税、减福利、减政府支出、私有化为特色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