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2 / 3)
崔遗琅回头,呵斥道:“你小声一点,我们是在逃跑,你声音那么大是想打草惊蛇吗?”
卫勉委屈巴巴地闭上嘴,一声不吭地跟在他身后。
他们所处的这座山名叫狼岭,因为丛林茂盛,官府一直没在这里开辟官道,山中树木高大,不时还能听到狼吟声,深夜开始刮起风来,树叶沙沙作响,无端给人一种孤寂可怖的氛围来。
只要绕过前面这座狼岭,对面就是姜绍的营地。
薛平津好容易缓过气来,示意崔遗琅放他下来:“如意,放我下来吧,我能自己走。”
但他下来后却停止脚步不再往前走,崔遗琅用疑惑的眼神看向他,似乎是在问他为什么停下来。
薛平津表情勉强道:“我就送你们到这里了,再远的你们自己过去吧。”
“你……想不想跟我一起走?”
在内心几次斟酌后,崔遗琅这样提议道:“你放心,我在军队里是有话语权的,护住你完全没问题,只要你肯跟我走。”
他的打算是让薛平津跟在他身边做个副官,和白术一样。
崔遗琅虽然是从江都王府出来的家生子,但从北伐开始后他便拥有自己的嫡系部队,麾下士兵对他既崇拜也尊重,白术归降后成为他的副官,帮他打理军队间的人情往来,带来的一千多名士兵也全都收编在他的麾下。
再加上崔遗琅师父钟离越是军中老将,又和二公子姜烈关系亲密,即使他并没有刻意去经营人际关系,但凭他的战功,他完完全全称得上是姜绍之下第一个人。
正是因为这份底气,他有自信和实力保证薛平津的安全和处境。
但薛平津还是没答应,即使他听到这话心里很开心,他笑着摇头:“对不起,我不能跟你走,哥哥再怎么不好,他都是我的亲哥哥,我已经做出背叛他的事了,再让我抛下他跟你走,那哥哥他真的就是孤身一人了。你想回到家人和朋友身边,我也一样。”
他虽然笑着,但眼神里有种伤感的味道,因为他知道这么一分开,再次见面就只能是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了。
薛焯做为长兄,如果不是他十二岁开始上战场杀出一条生路,薛平津不可能活到现在。
崔遗琅内心怅然,记得刚见面时,薛平津还是个风风火火,什么都不管不顾的小疯子,现在不能说变得非常成熟,但也开始通晓人情事故,会思考,会难过。
成长或许就是那么让人欣喜又苦涩。
相似的经历让他们能够理解彼此,崔遗琅没再继续劝说,只是轻声道:“好,我知道了,你保重。”
薛平津鼓起勇气,最后叮嘱道:“如意,虽然我知道我这话有挑拨关系的嫌疑,但我还是想提醒你一下,你不要太相信姜绍,哥哥他从来没看错过人,我很担心你。”
“你为什么会这样想?”
“因为你们说到底也是君臣,你又是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功臣被清算的例子还少吗?”
面对崔遗琅惊讶的表情,薛平津不好意思地笑:“你跟我说过要多读书,我就捡了本《史记》从头开始读,书上都是这么写的。”
崔遗琅默然无言,其实按照常理,如果有朝一日姜绍彻底打败薛焯登上皇位,那功高震主的崔遗琅和他背后的亲信部队必将成为清算的对象,汉朝有“消除异姓王”运动,唐朝也有“玄武门之变”,都应证了这一点。
只是因为崔遗琅和姜绍的特殊关系,双方现在暂时还想不到那么远的地方,崔遗琅现在已经下定决心不再和姜绍纠缠,只做君臣,但他们现在都还年轻,谁说得准几十年后会怎么样呢?
姜绍身体不好,他父亲和祖父都不是长寿的样子,这几年征战的操劳也让他身子骨更加虚弱,崔遗琅甚至亲眼见过他因为通宵达旦地处理军务而吐血。
那日后世子姜嗣业继位,他会怎么做不言而喻。
崔遗琅熟读史书,很轻易便从薛平津的未尽之语中读出他的担忧。
他没有因对方这番话而生气,只是走上前,给了薛平津一个拥抱。
薛平津回抱住他,眼眶不由地有些湿润了,他强忍住鼻间的酸意,故作镇定:“好了,别那么矫情,以后又不是见不到了,我先说明,如果日后在战场上碰面,我是绝对不会让你的。” ↑返回顶部↑
卫勉委屈巴巴地闭上嘴,一声不吭地跟在他身后。
他们所处的这座山名叫狼岭,因为丛林茂盛,官府一直没在这里开辟官道,山中树木高大,不时还能听到狼吟声,深夜开始刮起风来,树叶沙沙作响,无端给人一种孤寂可怖的氛围来。
只要绕过前面这座狼岭,对面就是姜绍的营地。
薛平津好容易缓过气来,示意崔遗琅放他下来:“如意,放我下来吧,我能自己走。”
但他下来后却停止脚步不再往前走,崔遗琅用疑惑的眼神看向他,似乎是在问他为什么停下来。
薛平津表情勉强道:“我就送你们到这里了,再远的你们自己过去吧。”
“你……想不想跟我一起走?”
在内心几次斟酌后,崔遗琅这样提议道:“你放心,我在军队里是有话语权的,护住你完全没问题,只要你肯跟我走。”
他的打算是让薛平津跟在他身边做个副官,和白术一样。
崔遗琅虽然是从江都王府出来的家生子,但从北伐开始后他便拥有自己的嫡系部队,麾下士兵对他既崇拜也尊重,白术归降后成为他的副官,帮他打理军队间的人情往来,带来的一千多名士兵也全都收编在他的麾下。
再加上崔遗琅师父钟离越是军中老将,又和二公子姜烈关系亲密,即使他并没有刻意去经营人际关系,但凭他的战功,他完完全全称得上是姜绍之下第一个人。
正是因为这份底气,他有自信和实力保证薛平津的安全和处境。
但薛平津还是没答应,即使他听到这话心里很开心,他笑着摇头:“对不起,我不能跟你走,哥哥再怎么不好,他都是我的亲哥哥,我已经做出背叛他的事了,再让我抛下他跟你走,那哥哥他真的就是孤身一人了。你想回到家人和朋友身边,我也一样。”
他虽然笑着,但眼神里有种伤感的味道,因为他知道这么一分开,再次见面就只能是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了。
薛焯做为长兄,如果不是他十二岁开始上战场杀出一条生路,薛平津不可能活到现在。
崔遗琅内心怅然,记得刚见面时,薛平津还是个风风火火,什么都不管不顾的小疯子,现在不能说变得非常成熟,但也开始通晓人情事故,会思考,会难过。
成长或许就是那么让人欣喜又苦涩。
相似的经历让他们能够理解彼此,崔遗琅没再继续劝说,只是轻声道:“好,我知道了,你保重。”
薛平津鼓起勇气,最后叮嘱道:“如意,虽然我知道我这话有挑拨关系的嫌疑,但我还是想提醒你一下,你不要太相信姜绍,哥哥他从来没看错过人,我很担心你。”
“你为什么会这样想?”
“因为你们说到底也是君臣,你又是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功臣被清算的例子还少吗?”
面对崔遗琅惊讶的表情,薛平津不好意思地笑:“你跟我说过要多读书,我就捡了本《史记》从头开始读,书上都是这么写的。”
崔遗琅默然无言,其实按照常理,如果有朝一日姜绍彻底打败薛焯登上皇位,那功高震主的崔遗琅和他背后的亲信部队必将成为清算的对象,汉朝有“消除异姓王”运动,唐朝也有“玄武门之变”,都应证了这一点。
只是因为崔遗琅和姜绍的特殊关系,双方现在暂时还想不到那么远的地方,崔遗琅现在已经下定决心不再和姜绍纠缠,只做君臣,但他们现在都还年轻,谁说得准几十年后会怎么样呢?
姜绍身体不好,他父亲和祖父都不是长寿的样子,这几年征战的操劳也让他身子骨更加虚弱,崔遗琅甚至亲眼见过他因为通宵达旦地处理军务而吐血。
那日后世子姜嗣业继位,他会怎么做不言而喻。
崔遗琅熟读史书,很轻易便从薛平津的未尽之语中读出他的担忧。
他没有因对方这番话而生气,只是走上前,给了薛平津一个拥抱。
薛平津回抱住他,眼眶不由地有些湿润了,他强忍住鼻间的酸意,故作镇定:“好了,别那么矫情,以后又不是见不到了,我先说明,如果日后在战场上碰面,我是绝对不会让你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