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的六零年代 第260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从炒茶机进入茶厂开始,招来的炒茶的工人们,就好奇的围着炒茶机看,因为从没有使用过炒茶机,他们对这些个还能炒茶的机器都十分感兴趣,见这些专家们专门找了这些十五六岁的少年少女们来培训应用这些机器,就也过来跟着看,想要一起学习。
  转眼间,时间就进入了三月份。
  时间一旦进入了三月份,整个临河大队,就像是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极为的忙碌起来,江建军要看着建厂的人赶工建厂,许红桦要主持春耕事宜,夏云芝厂长和芸香干事要负责茶厂的运行。
  因为茶叶要成熟了,她们需要将消息都通知到山里的各个大队,光是招本地人手肯定是不够的,要山里的采茶女人出山采茶。
  这一点并不需要她们操心太多,只需要大喇叭广播出去,从山里嫁到山外的媳妇们,临河小学的学生们,为了让娘家多挣点钱,为了家里能多一些进项,自然会回山里去通知她们的娘家人和家里人,为此临河小学还特意在月中的时候放了两天假,让临河小学的学生们有时间回去通知家人。
  就连家在隔壁县的许凤潮媳妇儿,都忍不住回了趟娘家,在隔壁县的娘家那边宣传临河大队的茶山,要招采茶人的事。
  这事去年就已经有过一次,只是当时茶山荒了多年,茶树没有经过打理,茶树需要和野草争夺营养,茶叶生长的并不茂密,是以当时招的人并不算多,工资也不高,大多数都是大河以南的本地人和山里人。
  但从去年开始,山上的七个老人和江心莲就在山上除草,打理茶山上的茶树,如今大半年下来,已经初见成效,茶树下面的荒草为之一清,今年的茶叶涨势自然也比去年好,招的人也更多一些,他们要在清明之前,将第一茬茶叶尖尖全部采摘下来。
  四面八方的采茶人从大河以南的各地往临河大队赶来,多数都为女性、老人、孩子,还有家里孩子多,脱不开身,干脆抱一个,牵一个,连着孩子一起带过来的。
  也幸亏茶厂面积不小,去年就已经有过一次经验,应对起来倒也还算从容,主要就是这些采茶人的住宿问题。
  茶厂虽然不小,可大多数都是炒茶的灶台,住人的地方十分简陋,只有两个长长的火炕,还是大通铺,由于火炕修的太长,温度并不均匀,靠近炕灶的地方热的厉害,炕尾的地方,又几乎没有什么温度,偏偏没有太多被子,炕上下面铺的全是厚厚一层稻草,上面就只有旧被子,勉强睡着。
  可对很多从深山里出来摘茶叶的采茶人来说,这样的条件,就已经是极好的了,比她们在家里睡的还要好。至少这里还包一日三餐,不说完全吃饱,也能吃个七八分饱,带着孩子来的,还能匀一点给她们的孩子,让孩子们一天蹭三顿热乎饭吃。
  不过在叶冰澜看来,这些来的所有的采茶人,都有问题。
  首先便是她们的卫生问题,多久没洗头没洗澡就不说了,为了防止生病,冬季她们确实比较少洗头洗澡,可她们手,手指甲,手指甲里面深深的黑泥,真叫叶冰澜忍不了啊!
  去年是茶厂开办的第一年,很多规章制度都处在草创阶段,还不完善,今年有了叶冰澜在,她作为茶厂对外贸易处的干事,又是从几十年后来的,对茶厂卫生这一块就格外讲究。
  首先就是采茶人的指甲,全部都要修剪的平整,这是强制性要求。
  因为采茶,摘下来的茶叶,并不是用指甲掐断的,而是掰断折下来的,并不需要养很长的指甲,但这个时候指甲刀并不普及,山里人修剪指甲靠的是剪刀和石片磨,不论男人女人,都留着很长的指甲,且因为她们要干农活,指甲常年黑漆漆脏兮兮,藏污纳垢,这样的手,叶冰澜怎么可能容忍的了?
  这些采茶人来到临河大队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洗澡剪指甲,给她们安排住宿和吃饭问题,然后就是解决工作服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叶冰澜采用的方法也是简单粗暴。
  她的商超里面一大堆雪白的、天蓝的工作服,她直接往许明月家送了两大纸箱子,然后也不说话,就这么看着许明月。
  许明月就故作不明的问她:“这些也是这次从广市那边拉回来的?”
  当时三个大卡车,除了锃光瓦亮的机械,就是一箱箱别人不知道的什么东西,但东西都拉走了,这些东西哪里冒出来的,许明月也不问。
  叶冰澜睁着个大眼睛,乖巧点头:“嗯。”
  许明月直接将大纸箱子搬到自己自行车后座,用绳子固定在自行车,招呼她,“走!”
  然后一蹬自行车,将大纸箱子送到茶厂。
  等她回来的时候,她家后院里就又多了两个小些的纸箱子。
  许明月也不问是什么,一起拉到茶厂。
  叶冰澜就提着两个大袋子,跟在后面慢慢走。
  等到了茶厂,许明月将几个大纸箱子往地上一扔,夏芸芝和芸香二人就过来询问这些是什么东西了。
  许明月只知道其中一个大纸箱子里装的是工作服,其它几个纸箱子还没看,就打开看了看,一箱子类似食堂工作人员穿的白色围裙,连着衣服袖子一起套进去的那种,衣服雪白干净,材质极为结实耐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