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的六零年代 第255节(2 / 4)
叶冰澜有些忐忑,深怕许明月打破砂锅问到底,问她走什么途径帮她把这些设备运过来。
没想到许明月只是点点头,说:“行。”她看着叶冰澜,“看情形你是不太想当老师,有别的追求?”
若是想安安分分的当个老师,就不会在年底快过年的前几天,给她交来这么一份计划书了。
这份计划书的提交时间很有意思,若是她看不上,按照当地的风俗,看在马上要过年的份上,也不会拿她怎么样,同时,年后就是新的一年茶叶采摘的时候,她想要做成计划书上的事情,现在就要立刻准备起来了,不论是茶叶包装,还是真空设备机械这些,甚至后续的一切对外贸易,她全都写的很具有操作性。
许明月对人才向来是求才若渴,这么个偏僻的穷地方,若不是遇到城里知青们上山下乡的政策,可能一辈子都碰不上城里来的人才们,况且他们在乡下也没几年好待了,自然是要人尽其用,只要你敢秀出才能,许明月就敢用他们,提拔他们。
当然,叶冰澜想要就这样拿到正式干部的身份,是不可能的,她是先作为许明月的秘书,茶厂对外经营处干事的身份,进入了茶厂工作。
茶厂里人不多,除了茶厂负责人夏云芝,茶厂总技术工江芸香外,还有两个炒茶的技术工,剩下的,就都是吴城那边刘主任和周县长安排下来的人。
刘主任的人安排到茶厂,一是为了夺权,二是为了争夺茶厂的利益。
而周县长安排下来的人,主要是为了看住这些人,让他们不要在茶厂内搅风搅雨,耽误茶厂日常运作。
原本刘主任安排来的人是想要好好大展身手一番的,结果满怀期待的来,跟着茶厂的人往国营茶厂那边走了一圈,他们临河大队的茶叶,居然是连品牌名字都没有,正式包装都没有一个的,市面上价值最低的散茶,他们出去都不好意思说,他们是临河茶厂的人。
将茶厂的事情跟刘主任一汇报之后,刘主任皱着眉头虽觉得茶厂的利益应该不止这些,可他是擅长搞权力斗争的人,并不擅长经营,他手下的一群红小兵们搞破坏,各个都是一把好手,搞建设,没有一个成的。
见茶厂利益微薄,后面他们除了每次查账的时候都跟着来茶厂,平常基本不到茶厂来了。
尤其是天气逐渐寒凉了之后,就更不愿三天两头的来河面上喝西北寒风了。
临河大队的气温比吴城要低好几度,河面上更是寒风刺骨,他们日常都不太愿意来临河大队,更别说冬季了。
刘主任的人不来,周县长的人也都省了事,他们也不来了。
现在日常经营临河茶厂的人,依然是夏云芝和江芸香,现在多了个对外经营贸易处小干事,叶冰澜!
第351章 至于开春采茶季招的采……
至于开春采茶季招的采茶人, 那都是只有茶叶季才招的临时工,算不得茶厂的正式工人,所要支付的薪资倒也不多。
叶冰澜当上许明月的助理兼秘书后, 提出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来年开春之前, 把茶叶真空包装厂先建起来。
既然叶冰澜说真空包装厂中的设备她能想办法弄到, 许明月便没有操心这件事, 只以为她有渠道。
不过叶冰澜却和她提了另外一件事:“许书记,咱们大队目前已经建成的厂子有养鸡场、养鹅场、养鸭厂、米糠分离厂,除去用电大户临河小学外, 今年咱们村新增的通电用户家庭有二十六户,而据我计算,咱们大队的水电站使用的发电机是750千瓦的水轮机和两台256千万的发电机联合发电, 年底这段时间,因为村里用电量加大, 米糠分离厂每天七至八个小时工作,光是年底这段时间, 咱们大队的停电次数,就已经高达十六次之多。”
原本还在看今年整个水埠公社收成和各个大队上交的公粮数量数据的许明月放下了手中文件,抬头看向了叶冰澜。
叶冰澜有些忐忑, 可表面上还是装作平静又自信地说:“虽然每次停电, 都及时的派人去修好了电, 但如此频繁的停电, 也说明了一个问题。”
不用她继续说下去,许明月也懂了,可叶冰澜怕许明月这个自学成才,连小学都没有读完的书记不懂, 依然硬着头皮说:“这说明,咱们大队的水电站,目前的瓦力,只能勉强供应临河大队和三个养殖场的用电,加上米糠分离厂,就有些勉强了,如果再加上茶厂和真空包装厂的话,恐怕会支撑不住这么多厂子的电力运行!”
今年的临河大队采用了稻田养鱼的种植方式,这种种植方式,不光给临河大队多增加了八十万斤渔获,也使得临河大队的稻谷产量,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加了百分之十。
别看百分之十不多,若是原先每亩水田的稻谷产量是四百斤,近八千亩良田,所增加的粮食产量就有三十多万斤。
除去交上去的公粮,今年临河大队几乎是家家户户大丰收,不光是稻米和渔获家家户户分了个盆满钵满,他们的工分价值也是周围所有大队,乃至整个水埠公社下面的所有大队中,都首屈一指。
粮食的丰收,也让原本早晚都喝粥的人家,终于敢一日两顿的吃大米饭了,这就导致,年底这段时间,糠米分离厂的机器,几乎是日夜不停的在工作。
糠米分离厂的机器用的电多了,自然会导致临河大队的停电。
以至于这段时间,总是三天两头的停电,一停电,整个临河大队的人就全都往大队部连着荒山到临河小学的这条路上跑,为的就是看看大河对面的炭山灯还亮着不。 ↑返回顶部↑
没想到许明月只是点点头,说:“行。”她看着叶冰澜,“看情形你是不太想当老师,有别的追求?”
若是想安安分分的当个老师,就不会在年底快过年的前几天,给她交来这么一份计划书了。
这份计划书的提交时间很有意思,若是她看不上,按照当地的风俗,看在马上要过年的份上,也不会拿她怎么样,同时,年后就是新的一年茶叶采摘的时候,她想要做成计划书上的事情,现在就要立刻准备起来了,不论是茶叶包装,还是真空设备机械这些,甚至后续的一切对外贸易,她全都写的很具有操作性。
许明月对人才向来是求才若渴,这么个偏僻的穷地方,若不是遇到城里知青们上山下乡的政策,可能一辈子都碰不上城里来的人才们,况且他们在乡下也没几年好待了,自然是要人尽其用,只要你敢秀出才能,许明月就敢用他们,提拔他们。
当然,叶冰澜想要就这样拿到正式干部的身份,是不可能的,她是先作为许明月的秘书,茶厂对外经营处干事的身份,进入了茶厂工作。
茶厂里人不多,除了茶厂负责人夏云芝,茶厂总技术工江芸香外,还有两个炒茶的技术工,剩下的,就都是吴城那边刘主任和周县长安排下来的人。
刘主任的人安排到茶厂,一是为了夺权,二是为了争夺茶厂的利益。
而周县长安排下来的人,主要是为了看住这些人,让他们不要在茶厂内搅风搅雨,耽误茶厂日常运作。
原本刘主任安排来的人是想要好好大展身手一番的,结果满怀期待的来,跟着茶厂的人往国营茶厂那边走了一圈,他们临河大队的茶叶,居然是连品牌名字都没有,正式包装都没有一个的,市面上价值最低的散茶,他们出去都不好意思说,他们是临河茶厂的人。
将茶厂的事情跟刘主任一汇报之后,刘主任皱着眉头虽觉得茶厂的利益应该不止这些,可他是擅长搞权力斗争的人,并不擅长经营,他手下的一群红小兵们搞破坏,各个都是一把好手,搞建设,没有一个成的。
见茶厂利益微薄,后面他们除了每次查账的时候都跟着来茶厂,平常基本不到茶厂来了。
尤其是天气逐渐寒凉了之后,就更不愿三天两头的来河面上喝西北寒风了。
临河大队的气温比吴城要低好几度,河面上更是寒风刺骨,他们日常都不太愿意来临河大队,更别说冬季了。
刘主任的人不来,周县长的人也都省了事,他们也不来了。
现在日常经营临河茶厂的人,依然是夏云芝和江芸香,现在多了个对外经营贸易处小干事,叶冰澜!
第351章 至于开春采茶季招的采……
至于开春采茶季招的采茶人, 那都是只有茶叶季才招的临时工,算不得茶厂的正式工人,所要支付的薪资倒也不多。
叶冰澜当上许明月的助理兼秘书后, 提出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来年开春之前, 把茶叶真空包装厂先建起来。
既然叶冰澜说真空包装厂中的设备她能想办法弄到, 许明月便没有操心这件事, 只以为她有渠道。
不过叶冰澜却和她提了另外一件事:“许书记,咱们大队目前已经建成的厂子有养鸡场、养鹅场、养鸭厂、米糠分离厂,除去用电大户临河小学外, 今年咱们村新增的通电用户家庭有二十六户,而据我计算,咱们大队的水电站使用的发电机是750千瓦的水轮机和两台256千万的发电机联合发电, 年底这段时间,因为村里用电量加大, 米糠分离厂每天七至八个小时工作,光是年底这段时间, 咱们大队的停电次数,就已经高达十六次之多。”
原本还在看今年整个水埠公社收成和各个大队上交的公粮数量数据的许明月放下了手中文件,抬头看向了叶冰澜。
叶冰澜有些忐忑, 可表面上还是装作平静又自信地说:“虽然每次停电, 都及时的派人去修好了电, 但如此频繁的停电, 也说明了一个问题。”
不用她继续说下去,许明月也懂了,可叶冰澜怕许明月这个自学成才,连小学都没有读完的书记不懂, 依然硬着头皮说:“这说明,咱们大队的水电站,目前的瓦力,只能勉强供应临河大队和三个养殖场的用电,加上米糠分离厂,就有些勉强了,如果再加上茶厂和真空包装厂的话,恐怕会支撑不住这么多厂子的电力运行!”
今年的临河大队采用了稻田养鱼的种植方式,这种种植方式,不光给临河大队多增加了八十万斤渔获,也使得临河大队的稻谷产量,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加了百分之十。
别看百分之十不多,若是原先每亩水田的稻谷产量是四百斤,近八千亩良田,所增加的粮食产量就有三十多万斤。
除去交上去的公粮,今年临河大队几乎是家家户户大丰收,不光是稻米和渔获家家户户分了个盆满钵满,他们的工分价值也是周围所有大队,乃至整个水埠公社下面的所有大队中,都首屈一指。
粮食的丰收,也让原本早晚都喝粥的人家,终于敢一日两顿的吃大米饭了,这就导致,年底这段时间,糠米分离厂的机器,几乎是日夜不停的在工作。
糠米分离厂的机器用的电多了,自然会导致临河大队的停电。
以至于这段时间,总是三天两头的停电,一停电,整个临河大队的人就全都往大队部连着荒山到临河小学的这条路上跑,为的就是看看大河对面的炭山灯还亮着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