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宫里打秋风的日子 第115节(3 / 4)
且皇后于外朝事能知道多少,还不是礼部说了算,不过给她挂个名儿,妨碍不到哪去。
皇后本就在东阁,朝臣们出入延华殿都见惯了的,古尚书上回还去东阁找皇后说情来着,如此不往内庭去,也说得过去。
朝臣们就这样雷声大雨点小地收了场,不过却同情起古尚书来。
宣宁一朝时,礼部和内府每回协办都要闹出推诿扯皮的事,几回下来宣宁帝就烦了,再有庆典都是交给礼部,内府只管着一应打杂的事。
这回又加上个皇后,古尚书和礼部有得头疼咯!
若是古尚书还像上回一样找皇后说情,将这事搅没了,那就更好了。
然而并没有。
之前因着皇后体谅,礼部得以简办皇后的生辰,古尚书很是感念,所以,明知道和内府协办会有扯不清的麻烦,他还是没有推拒。
第二日,皇后请他过东阁,钱和外,宋彰和姜奭也在,古尚书暗暗叫苦。
瞧这架势,皇后竟不是只想挂个名儿,而是真要统管此事。
只礼部和内府就够扯皮了,皇后和她的人再插进来,还不得乱套了?
一件差事参与的人越多,越办不好,古尚书想着该怎么委婉地说,能让皇后明白这个道理。
皇后却没给他机会,待他入座后,皇后说道:“我知古尚书忙着会试的事,所以这回出力的事我这边能担的就担了,礼部就出人指点着,尽量不劳动你们。”
这话口气太大了,那样大的庆典可不是掌了几个月宫务就能担下来的,要想不出纰漏,方方面面相关衔接的太多,皇后想得太简单了。
偏钱和还一力捧着,“娘娘如何吩咐,我等就如何做,内府别的不行,出力的事却最在行。”
古尚书尽量让自己面上不显出情绪来,“娘娘可有章程了?”
“宋提举和姜知事理出了些细则,古尚书先看看。”皇后示意宋彰将写好的册子交给古尚书。
古尚书怀疑地接过来,本想敷衍两眼,两行下去就聚精会神地往下逐一看去。
册子里一条条列得分明,可说是事无巨细都考虑到了,里头关乎礼仪的地方竟一点没错,礼部里人都没这样通晓,遇事很多都要现查礼仪典籍。
古尚书惊讶地看向宋彰和姜奭,“这全是两位理出来的?”
姜奭谦虚道,“我只是帮宋大人打个下手。”
宋彰却不会独揽功劳:“我可当不得,没有你,只礼部那些典籍就够我翻一阵子。”
姜奭却知道:“宋大人于各部司的事都说得上,又岂会被这些难住。”
崔兰愔笑道:“宋提举抓大,姜知事盯实施,我正可高枕无忧。”
有这册细则在就方便了,礼部和内府按着上头列好的各司其职,如何衔接的也都规定好了,推诿扯皮的事就能规避了。
古尚书越看越觉着好用,夸赞道,“回头我要好好参详参详,以后礼部做事也要提前理出这样细则,可省多少功夫。”
之后,礼部和内府就开始忙碌起来,古尚书又发现,他也小瞧了钱和,钱和掌着的内府早不是以前乌烟瘴气的样子,很多不该内府分担的,看着礼部这边忙不开,钱和都让内府就手做了。
古尚书还发现,虽都是宋彰和姜奭调度,皇后也不是像她说的只管看着,很多事上宋彰和姜奭都需要皇后来决断。
不同于一般的后宫妇人,皇后有非同寻常的果敢,比一般的男人都有心胸和气魄。
上面皇后统总得分明有序,遇上事宋彰和姜奭及时就知会下来,内府又配合,古尚书从没觉着哪一次庆典如这回一样轻松。 ↑返回顶部↑
皇后本就在东阁,朝臣们出入延华殿都见惯了的,古尚书上回还去东阁找皇后说情来着,如此不往内庭去,也说得过去。
朝臣们就这样雷声大雨点小地收了场,不过却同情起古尚书来。
宣宁一朝时,礼部和内府每回协办都要闹出推诿扯皮的事,几回下来宣宁帝就烦了,再有庆典都是交给礼部,内府只管着一应打杂的事。
这回又加上个皇后,古尚书和礼部有得头疼咯!
若是古尚书还像上回一样找皇后说情,将这事搅没了,那就更好了。
然而并没有。
之前因着皇后体谅,礼部得以简办皇后的生辰,古尚书很是感念,所以,明知道和内府协办会有扯不清的麻烦,他还是没有推拒。
第二日,皇后请他过东阁,钱和外,宋彰和姜奭也在,古尚书暗暗叫苦。
瞧这架势,皇后竟不是只想挂个名儿,而是真要统管此事。
只礼部和内府就够扯皮了,皇后和她的人再插进来,还不得乱套了?
一件差事参与的人越多,越办不好,古尚书想着该怎么委婉地说,能让皇后明白这个道理。
皇后却没给他机会,待他入座后,皇后说道:“我知古尚书忙着会试的事,所以这回出力的事我这边能担的就担了,礼部就出人指点着,尽量不劳动你们。”
这话口气太大了,那样大的庆典可不是掌了几个月宫务就能担下来的,要想不出纰漏,方方面面相关衔接的太多,皇后想得太简单了。
偏钱和还一力捧着,“娘娘如何吩咐,我等就如何做,内府别的不行,出力的事却最在行。”
古尚书尽量让自己面上不显出情绪来,“娘娘可有章程了?”
“宋提举和姜知事理出了些细则,古尚书先看看。”皇后示意宋彰将写好的册子交给古尚书。
古尚书怀疑地接过来,本想敷衍两眼,两行下去就聚精会神地往下逐一看去。
册子里一条条列得分明,可说是事无巨细都考虑到了,里头关乎礼仪的地方竟一点没错,礼部里人都没这样通晓,遇事很多都要现查礼仪典籍。
古尚书惊讶地看向宋彰和姜奭,“这全是两位理出来的?”
姜奭谦虚道,“我只是帮宋大人打个下手。”
宋彰却不会独揽功劳:“我可当不得,没有你,只礼部那些典籍就够我翻一阵子。”
姜奭却知道:“宋大人于各部司的事都说得上,又岂会被这些难住。”
崔兰愔笑道:“宋提举抓大,姜知事盯实施,我正可高枕无忧。”
有这册细则在就方便了,礼部和内府按着上头列好的各司其职,如何衔接的也都规定好了,推诿扯皮的事就能规避了。
古尚书越看越觉着好用,夸赞道,“回头我要好好参详参详,以后礼部做事也要提前理出这样细则,可省多少功夫。”
之后,礼部和内府就开始忙碌起来,古尚书又发现,他也小瞧了钱和,钱和掌着的内府早不是以前乌烟瘴气的样子,很多不该内府分担的,看着礼部这边忙不开,钱和都让内府就手做了。
古尚书还发现,虽都是宋彰和姜奭调度,皇后也不是像她说的只管看着,很多事上宋彰和姜奭都需要皇后来决断。
不同于一般的后宫妇人,皇后有非同寻常的果敢,比一般的男人都有心胸和气魄。
上面皇后统总得分明有序,遇上事宋彰和姜奭及时就知会下来,内府又配合,古尚书从没觉着哪一次庆典如这回一样轻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