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远处摆放着一个木盒。
  陈昭将木盒拽到身前,指尖挑开盒盖,取出《太平要术》全册,在坟前一字排开。她抓起燧石咔嚓擦出火星,火苗舔上书页时,嘴里絮絮叨叨:”老师,我在人间都当皇帝了,您在地府想必也混成一方鬼杰了吧?”
  火势渐旺,陈昭从袖中甩出一卷帛书,哗啦一声抖开,她清了清嗓:“弟子有事相求,望老师在九泉之下保佑。”
  “我把太平要术烧给您,您先好好研习,再找些专业对口的英才投胎到中原。至于袁术那些蠢材,劳烦打发他们投胎去鲜卑匈奴。对了,还要保佑天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火光升腾而起,书页在烈焰中渐渐化作灰烬,片片纸屑如蝴蝶般随风盘旋,向着苍穹翩跹而去。陈昭拍了拍手上沾染的尘土,从地面站起,轻声道:“当年仓促别离,这些年又戎马倥偬,一直未能好好祭奠,今日便一并补上。”
  她从木盒中取出一束新采的黄花,俯身轻轻放在斑驳的墓碑前。
  站直身子时,陈昭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那方历经沧桑的石碑上,声音忽然变得格外清晰:“老师,那年我说过,大汉之后定会有一个更昌盛的朝代。只是当时没有告诉你这个朝代的名字。”
  秋风掠过竹林,沙沙声中,陈昭的语调渐渐坚定:”今日我终于能告诉你了。这个朝代,叫大昭。是天理昭昭的昭,是’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昭,也是陈昭的昭。”
  没有魏晋南北朝,没有四百年乱世,没有衣冠南渡、人如两脚羊。
  陈昭转身离去,衣袂在晨风中轻扬,背影渐渐融入熹微的晨光。
  她行至远处,朝赵云扬了扬手:“走吧,回邺城。”
  朝阳渐渐升起,金色的光芒穿透薄雾,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落在了那座低矮的坟茔上。
  九月一日,天朗气清。
  陈昭身着十二章纹冕服,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缓步走向祭坛。玄色礼服上的日月星辰纹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十二旒冕冠垂下的玉珠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晃动。就在即将登上祭坛的台阶前,她忽然停下脚步,从广袖中取出那方传国玉玺,递向身后的刘协。
  刘协怔怔地看着眼前这方白玉雕琢的印玺,上面“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清晰可见。他小心翼翼地接过,指尖传来玉质的温凉触感,心头却涌起复杂的苦涩。
  他生平第一次亲手触碰传国玉玺,却是在禅位大典之上。
  刘协只能安慰自己,反正这玉玺本来也是他祖宗刘邦从秦王室手中抢来的东西,如今再被旁人抢走,也只能……亡秦者是秦二世胡亥,不是秦王子婴,亡汉者也不是他刘协。
  列祖列宗在上,你们要是真有怒气就去揍我父皇,千万别来找我,是我父皇卖官鬻爵才逼的陈昭造反!
  陈昭率先踏上祭坛的石阶,玄色礼服在风中猎猎作响。刘协跟在她身后,耳边礼官的唱诵声仿佛隔着一层纱,模糊不清。
  祭坛顶端,香炉青烟笔直上升。刘协展开手中早已备好的诏书,丝帛上的墨(mAcG)字在阳光下格外刺目。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有些发颤:
  “朕闻天命无常,惟德是辅……今昭王德配天地,功盖寰宇……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天命不可久稽,神器不可久旷,禅位于昭王。”
  刘协的声音渐渐平稳,仿佛在念一段与己无关的文字。他以为这一刻会很难熬,可当这一刻真的到来的时候,刘协的心反而落下了。
  在这一刻,他终于从任人摆弄傀儡帝王变成了刘协。不再是天子,却也还活着,他还很年轻,还有大好的人生去做“刘协”。
  朝阳的霞光洒落在陈昭身上,为她镀上一层耀眼的金边。她本就锋利的眉眼在玄黄冕服的映衬下更显威严,十二旒冕冠垂下的玉珠在晨光中折射出璀璨的光芒,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曳。当她从刘协手中接过那方传国玉玺时,整个祭坛都笼罩在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中。
  刘协退下后,登基大典正式开始。礼官高亢的唱诵声在祭坛上回荡,但陈昭的注意力却落在了祭坛下方的人群中。
  沮授激动得眼眶泛红,这位一向沉稳的谋士此刻竟险些控制不住情绪;蔡琰身着华服,嘴角含着温柔的笑意……
  武将队列中,赵云挺拔如松地立于首位,神色肃穆而坚定。从十六岁起,他就一直这样站在她一眼就能看到的位置,从未改变。吕玲绮察觉到陈昭的视线,突然抬头冲她眨了眨眼,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又迅速低下头去,努力维持着严肃的表情。
  在稍后的位置,赵溪站在那里,脸上的表情迷茫。陈昭手下的能臣越来越多,赵溪又不愿意就在陈昭身边凭借人情倚老卖老,就自请驻守徐州。陈昭登基,她才匆匆赶回来。
  回想起来,赵溪既带着不可思议,又似乎觉得这一切理所当然。
  阿昭肯定要当皇帝啊,谁能比阿昭更厉害呢?只是,她以后要守好秘密,可不能让别人知道阿昭小时候抓兔子的时候还摔过屁股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