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陈昭沉默片刻,随后笑了,她轻描淡写道:“不重要了,都被我杀干净了。”
  她侧头看了刘协一眼,眼角高扬,眼底似有烈火灼灼,下颌微抬,这是一个十分张扬桀骜的笑容。
  “而且,如今我已取大汉而代之。”
  话音落下,陈昭干净利落地转身离去,衣袍翻飞间带起一阵凛冽的风。她大步流星地走向堂外,背影挺拔如剑,逆着日光勾勒出一道锐利的轮廓。
  (HKsx)  那是一种张扬热烈的意气风发。
  九月的风尚未吹散暑气,天下却已先沸腾。凤凰栖于梧桐的传闻从谯郡传来,白泽踱过武昌街衢的目击记录被裱进奏章,甚至有老农赌咒发誓见麒麟在汝南低头饮水。还有种种枯井涌出新泉,反季桃林灼灼盛开的“祥瑞”,仿佛一夜之间,天下处处都出现了祥瑞。
  于是”昭王天命所归,合该称帝“的传言肆意传播开来。就连最死板的大汉忠臣听到传言也只是翻个白眼,心中骂几句“老夫早就知道她这个反贼定会篡位”。
  ——其实也没剩下几个,最忠诚的那批大汉忠臣大多都出海去了,苦苦寻觅有金矿铁矿、土豆玉米的“仙山”。
  纺织坊最好的绣娘聚集在一处,磨针穿线要为昭王赶制一件天下最华贵的冕服。
  气候连年下降,陈昭格外重视御寒服饰,单单邺城就有七个纺织坊。官府设课授技,不少曾因战乱颠沛的女子学了技艺后在纺织坊内谋生。听闻要赶制昭王冕服,负责此事的蔡琰府邸第二日就挤满了毛遂自荐的绣娘。
  七家纺织坊甚至暗中将此当成了比试技艺的机会,都认为自家工坊才是邺城最好的工坊。于是冕服越发巧夺天工。
  邺城郊外也开始修建祭坛,这就更快了,昭明军还没发家的时候就是靠四处挖渠砌墙弄粮草,直到现在大军内还有一支专门的土木营。连日赶工,祭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日比一日完善。
  一晃就到了禅位大典前夕。
  本该在邺城准备登基大典的陈昭,此刻却站在广宗城外那座孤零零的小坟前。
  大贤良师张角之墓。
  坟茔低矮简朴,坟墓前歪斜插着一截木牌,字迹早已模糊不清。这是张角的遗愿,太平道崇尚节俭,死后本应水葬,不置陪葬。可当年他死于战乱,草草埋了。
  陈昭想过修缮一番,可又无从下手。最终也只是命人勤加巡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