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1 / 3)
不像现在,如此无力。遥音发着烧昏迷,自己却被人墙阻隔在外,什么都做不到。
时易恨自己现在这个样子。
她没有骑马,正如当年第一次来到这个山谷时那样:
身后跟着沉默的马儿,心里压着看不见的行囊;一步一步随着蜿蜒的山路,走回了木屋。
今夜没有广播电台,因为时易最珍惜的听众不在。
她在屋前的草地上躺了整整一夜,看着暮色四合、倦鸟归林,看着星子慢慢浮现,看着银河向西南方沉落,看着天边再度泛起鱼肚白。
好像应该哭一哭的,如果能哭出来就好了。但时易的眼泪,早在从那个世界出走时就已经流尽了;它没有理由现在为她的悔恨而再度落下。
--------------------------------------------
时易又下了几次山。
她不奢求向镇民们解释什么,也没有天真到期待能洗清身上的指控;她只想试试能不能见到遥音。
但每次寻她,都以失败告终。要么在镇外就被拦下,要么在走近她家时被发现,要么在她家门口被她妈妈骂走。
她母亲的怒骂一次比一次刺耳,就好像时易真的是那场瘟疫的化身。
最成功的一次,时易已经从遥音家的后窗隐约看到了一个躺在床上的身影。但是,下一秒,她就被镇上的小孩发现了,他们炸了窝似的尖叫起来;时易只好快速离开,连确认是不是她的机会都没有。
时易还尝试过,偷偷把草药和物资放在遥音家门边;但下一次到镇上时,就会看到它们被拆开、打碎,丢在镇外最显眼的地方。
镇上的病情一直在失控。后几次下山,她甚至看到了披麻戴孝的队伍和……棺材。咳嗽声夹杂着哭声,她站在镇边的树影里,看着棺盖被缓缓合上。
时易越来越担心。但她什么都做不了,连遥音是否还在发烧、是否吃得下东西都无从得知。
被思念灼痛时,她只能一遍一遍翻看着遥音留下的痕迹:稚嫩的笔迹写就的信件,画的在草地上追逐奔跑的两条狗,草杆编织的千千结……
她们一起买来的小鸡已经长大了;她最爱吃的红薯干也新晒好了。
再后来,时易每天都会下山去镇上,远远望一下她家的方向:没有白布,没有哭声,墙角的鸡窝还在,有生火做饭的痕迹。这样她才能放下心来——遥音还活着。
除此之外,她什么都不能做,也不该再做。
--------------------------------------------
一个月后。
山上的风已经有些转凉了。晨起烧水时,蒸腾的雾气总是久久不散。
根据时易这些日子远远的观察,镇上的病情似乎好转了一些:街头巷尾的白幡被陆续撤下了,咳嗽声渐渐稀疏,马路上行走的人也多了起来。
她隐约看到镇中心的广场搭了一个简易布棚,里面有穿着白大褂的人在忙前忙后,发放些什么东西;偶尔有汽车送来药箱和补给。
虽然仍然不敢靠近,但她知道,应该是镇外的世界来了支援。终于不再是迷信,不再是全靠她们熬草药,不再是抓一个所谓‘瘟神’推上风口浪尖——而是医学,是清晰而科学的秩序。
想到这里,她的心终于微微松动了一下。
也许,遥音已经吃下了更有效的药;也许,有人正在照顾她;也许,她已经康复痊愈了。
时易开始有了一个念想:她盼着这一切尘埃落定,盼着遥音像以前一样上山采药,盼着镇上人疑虑的目光不再聚焦于自己,盼着遥音……再走向这间小木屋。
时易默默地向自己许诺,如果那天真的能来,一定备好马,去山垭口等她。 ↑返回顶部↑
时易恨自己现在这个样子。
她没有骑马,正如当年第一次来到这个山谷时那样:
身后跟着沉默的马儿,心里压着看不见的行囊;一步一步随着蜿蜒的山路,走回了木屋。
今夜没有广播电台,因为时易最珍惜的听众不在。
她在屋前的草地上躺了整整一夜,看着暮色四合、倦鸟归林,看着星子慢慢浮现,看着银河向西南方沉落,看着天边再度泛起鱼肚白。
好像应该哭一哭的,如果能哭出来就好了。但时易的眼泪,早在从那个世界出走时就已经流尽了;它没有理由现在为她的悔恨而再度落下。
--------------------------------------------
时易又下了几次山。
她不奢求向镇民们解释什么,也没有天真到期待能洗清身上的指控;她只想试试能不能见到遥音。
但每次寻她,都以失败告终。要么在镇外就被拦下,要么在走近她家时被发现,要么在她家门口被她妈妈骂走。
她母亲的怒骂一次比一次刺耳,就好像时易真的是那场瘟疫的化身。
最成功的一次,时易已经从遥音家的后窗隐约看到了一个躺在床上的身影。但是,下一秒,她就被镇上的小孩发现了,他们炸了窝似的尖叫起来;时易只好快速离开,连确认是不是她的机会都没有。
时易还尝试过,偷偷把草药和物资放在遥音家门边;但下一次到镇上时,就会看到它们被拆开、打碎,丢在镇外最显眼的地方。
镇上的病情一直在失控。后几次下山,她甚至看到了披麻戴孝的队伍和……棺材。咳嗽声夹杂着哭声,她站在镇边的树影里,看着棺盖被缓缓合上。
时易越来越担心。但她什么都做不了,连遥音是否还在发烧、是否吃得下东西都无从得知。
被思念灼痛时,她只能一遍一遍翻看着遥音留下的痕迹:稚嫩的笔迹写就的信件,画的在草地上追逐奔跑的两条狗,草杆编织的千千结……
她们一起买来的小鸡已经长大了;她最爱吃的红薯干也新晒好了。
再后来,时易每天都会下山去镇上,远远望一下她家的方向:没有白布,没有哭声,墙角的鸡窝还在,有生火做饭的痕迹。这样她才能放下心来——遥音还活着。
除此之外,她什么都不能做,也不该再做。
--------------------------------------------
一个月后。
山上的风已经有些转凉了。晨起烧水时,蒸腾的雾气总是久久不散。
根据时易这些日子远远的观察,镇上的病情似乎好转了一些:街头巷尾的白幡被陆续撤下了,咳嗽声渐渐稀疏,马路上行走的人也多了起来。
她隐约看到镇中心的广场搭了一个简易布棚,里面有穿着白大褂的人在忙前忙后,发放些什么东西;偶尔有汽车送来药箱和补给。
虽然仍然不敢靠近,但她知道,应该是镇外的世界来了支援。终于不再是迷信,不再是全靠她们熬草药,不再是抓一个所谓‘瘟神’推上风口浪尖——而是医学,是清晰而科学的秩序。
想到这里,她的心终于微微松动了一下。
也许,遥音已经吃下了更有效的药;也许,有人正在照顾她;也许,她已经康复痊愈了。
时易开始有了一个念想:她盼着这一切尘埃落定,盼着遥音像以前一样上山采药,盼着镇上人疑虑的目光不再聚焦于自己,盼着遥音……再走向这间小木屋。
时易默默地向自己许诺,如果那天真的能来,一定备好马,去山垭口等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