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2 / 3)
然后就有个黑影冲到了床榻边,用力的抱住了宋重云。
“你终于醒了,云儿!”
“萧将军,这么多人看着呢……”
宋重云虚弱的想抱住他,眼睫微微颤了颤,就看见满屋子站立的人,有太医,有侍女,还有他叫不上名字的小内侍。
“谁敢多看,我挖了他们的眼睛!”
闻言,英月就赶紧招呼着屋里的众人离开。
“将军为何总喜欢说这样的狠话,其实你根本不会无缘无故挖人眼睛的,对吗?”
萧知非的头紧紧贴着宋重云的肩膀,他摇摇头,声音轻柔:“我会。”
“骗人……”
“你若是在醒不过来,我就会让太医院所有太医都为你陪葬!”
宋重云虚弱的笑了笑,不知道为何眼泪却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你不会的……”
“为了你,我会!”
第53章
建安城, 贤王府。
“殿下,近日两广一带有暴民聚众闹事,以市场收米价低卖米价贵为由, 冲击当地米店和米商的府宅, 已对两广地区民众的生活造成恶劣影响, 且有扩大之趋势, 依殿下之见,此事该如何解决?”
说话的人是户部主事任去来,他面色凝重,此事其实从十月稻收之后便陆续开始,由广西再蔓延到广东等地, 初始两广官员都不以为然, 几次聚众闹事都派人压了下来,但后来逐渐局面扩大, 闹事者猛增,如今非得出动当地镇守的军队才能镇压下来,当地官员这才意识到,已经到了不报不行的地步,才上报到了京城。
殿内一片寂静, 大家都默不作声。
贤王坐在为首的位置, 他眉心微蹙, 手指微微弯曲, 在桌案上轻轻敲了敲。
过了一会儿,他才说道:“即是与米价有关, 不如先让两广地区免了田租赋税,在开官府粮仓,救济穷民, 解其燃眉之急,再着当地官府擒拿其中带头寻滋闹事者,以此警示民众,必得重判才好,让民众知其闹事的后果,而生畏惧之心,以此方得以安民,并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说完,贤王抿唇微笑,站了起来,负手向外走了几步,他突然停在一名官员面前,神情恭敬,道:“不知秦尚书觉得此决策如何?可否执行?”
那秦冉本是户部尚书,在此任上足有十年之久,处理此类事件不计其数的。
贤王继续笑着说道:“秦尚书是我大奉的肱股之臣,一直备受父皇推崇,对于这类事件又有极丰富的经验,秦尚书所提之建议,本王定当虚心听取,仔细斟酌。”
他缓缓从位置上站了起来,上下扫视贤王,过了好一会才说道:“贤王殿下,此次您作为监国,代替陛下处理朝政,难道连这般简单的决策,也不能拿定主意吗?必得臣子拿了主意才能做决策吗?您是怕处理不当,要担责任吗?若是萧大将军在此,必然是说一不二,轮不到下官来拿主意的!”
贤王脸色不好,竟然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辩解,他望着比自己父皇还年长的老臣,面对对方的质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想来他无论是问还是不问,对方今日都有话再等着他。
他若不问,对方就会说他独断专行,不敬老臣,而他问了,对方就说他是不负责任,推卸责任。
这么一看,秦冉必然是萧知非的人了。
可他还是想争取一下这位重臣的支持,贤王心里很清楚,这次监国对他而言,即是机会,也是陷阱,若他做的好,自然可以拉拢一批朝臣的心,若他做的不好,那么参他的奏疏怕是马上就会送到父皇面前了。
但是若能得到秦冉的支持,那他以后的路上的就会多了一个最有力的政治依靠。 ↑返回顶部↑
“你终于醒了,云儿!”
“萧将军,这么多人看着呢……”
宋重云虚弱的想抱住他,眼睫微微颤了颤,就看见满屋子站立的人,有太医,有侍女,还有他叫不上名字的小内侍。
“谁敢多看,我挖了他们的眼睛!”
闻言,英月就赶紧招呼着屋里的众人离开。
“将军为何总喜欢说这样的狠话,其实你根本不会无缘无故挖人眼睛的,对吗?”
萧知非的头紧紧贴着宋重云的肩膀,他摇摇头,声音轻柔:“我会。”
“骗人……”
“你若是在醒不过来,我就会让太医院所有太医都为你陪葬!”
宋重云虚弱的笑了笑,不知道为何眼泪却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你不会的……”
“为了你,我会!”
第53章
建安城, 贤王府。
“殿下,近日两广一带有暴民聚众闹事,以市场收米价低卖米价贵为由, 冲击当地米店和米商的府宅, 已对两广地区民众的生活造成恶劣影响, 且有扩大之趋势, 依殿下之见,此事该如何解决?”
说话的人是户部主事任去来,他面色凝重,此事其实从十月稻收之后便陆续开始,由广西再蔓延到广东等地, 初始两广官员都不以为然, 几次聚众闹事都派人压了下来,但后来逐渐局面扩大, 闹事者猛增,如今非得出动当地镇守的军队才能镇压下来,当地官员这才意识到,已经到了不报不行的地步,才上报到了京城。
殿内一片寂静, 大家都默不作声。
贤王坐在为首的位置, 他眉心微蹙, 手指微微弯曲, 在桌案上轻轻敲了敲。
过了一会儿,他才说道:“即是与米价有关, 不如先让两广地区免了田租赋税,在开官府粮仓,救济穷民, 解其燃眉之急,再着当地官府擒拿其中带头寻滋闹事者,以此警示民众,必得重判才好,让民众知其闹事的后果,而生畏惧之心,以此方得以安民,并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说完,贤王抿唇微笑,站了起来,负手向外走了几步,他突然停在一名官员面前,神情恭敬,道:“不知秦尚书觉得此决策如何?可否执行?”
那秦冉本是户部尚书,在此任上足有十年之久,处理此类事件不计其数的。
贤王继续笑着说道:“秦尚书是我大奉的肱股之臣,一直备受父皇推崇,对于这类事件又有极丰富的经验,秦尚书所提之建议,本王定当虚心听取,仔细斟酌。”
他缓缓从位置上站了起来,上下扫视贤王,过了好一会才说道:“贤王殿下,此次您作为监国,代替陛下处理朝政,难道连这般简单的决策,也不能拿定主意吗?必得臣子拿了主意才能做决策吗?您是怕处理不当,要担责任吗?若是萧大将军在此,必然是说一不二,轮不到下官来拿主意的!”
贤王脸色不好,竟然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辩解,他望着比自己父皇还年长的老臣,面对对方的质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想来他无论是问还是不问,对方今日都有话再等着他。
他若不问,对方就会说他独断专行,不敬老臣,而他问了,对方就说他是不负责任,推卸责任。
这么一看,秦冉必然是萧知非的人了。
可他还是想争取一下这位重臣的支持,贤王心里很清楚,这次监国对他而言,即是机会,也是陷阱,若他做的好,自然可以拉拢一批朝臣的心,若他做的不好,那么参他的奏疏怕是马上就会送到父皇面前了。
但是若能得到秦冉的支持,那他以后的路上的就会多了一个最有力的政治依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