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娘 第7节(3 / 4)
“那也谢谢爹了。”舍娘道。
庾氏似乎知晓女儿所想,不由得道:“当年娘生你的时候,九死一生,你爹心疼娘,又怕你也长不大,总心揪着,但世间父母哪个不疼自己儿女的?”
舍娘知晓自己的心结,觉得父亲偏爱姐姐,所以对裴六爷也淡淡的,她自以为自己做的好,其实娘都看在眼里。
可是,舍娘道:“女儿明白,可是女儿就是更喜欢您,您总不能改变女儿的心意吧?”
庾氏还从来没有被人这么坚定的选择,她看向女儿,又有些感动,嘴上还道:“小心被你爹听到了。”
看着母亲的笑靥,舍娘再一次下定决心,一定要保护好她。
第10章 定北侯夫人定北侯夫人
虽说提前吃了药预防,还喝热水,但该来的还是来了,次日早上起来头重脚轻,流鼻涕。她的身体一直号称铁打的,难得生一次病,虽然只是微恙,但总觉得和平时不一样了。
早上去上学时,庾氏用自己的额头贴在她额头上半天,才道:“不发烧就无事,过几日就好了。”
“嗯,就是有些鼻塞。”舍娘吸了吸自己的鼻子。
但即便如此,她仍旧早起去读书,丽娘反而在家睡懒觉。学堂里,孟季兰和宋仙蕙仍旧是来的最早的,她们听说舍娘着了风寒,又是一番嘘寒问暖。
孟季兰道:“还是得请个大夫过来看看。”
“家里有成方,就没喊大夫来,况且也不发烧就无事。”舍娘还是心里有数的,吃
药也差不多要六七天才好,不吃药也差不多这几天,她不是很严重就多留心些就好了。
正说着话,玥娘过来了,她在新安侯府的时候,才见识到了公侯之家与普通仕宦人家的区别。等到明年春暖花开,到时候两家就能定下来了,故而,她愈发不似宜娘、丽娘这般汲汲营营,都往老太太那里跑。
宜娘和丽娘差不多踩点来的,一个是因为亲手去小厨房做了早点给老太太,一个纯粹是因为梳妆打扮睡过头了。
因为天气太冷,学堂只上半天,中午吃完饭,裁缝上门,为她们裁制新衣。
内里穿的小袄、外面穿的衬袄、披袄、裘袄各做一件,下面穿的棉裤、裙子各做两条。庾氏又对裁缝说:“白绫袄,配红比甲好看,你只拣着大红银红做便好。”
裴家人极多,故而裁缝绣匠们上门,都是大生意。
等衣裳做好的时候,舍娘风寒也好了,此时,正是腊八节,一家子都在一处吃腊八粥。舍娘忍不住问起:“哥哥不知道何时回来?”
冰天雪地,还要在书院读书,着实不容易。
要知道,大房的裴震只比哥哥小一岁,也在家中读书,还不是请的名师教导。别说什么那是锤炼人,就拿皇子来说,真正寄予厚望的,不会这般的。
连她在家中都很容易感染风寒,更何况是十二岁的哥哥。
提起长子,庾氏道:“你哥哥年底才回来。”
“娘,为何二哥就不必去书院呢。连我这样每日跳百索,身体这样好的人都感染风寒,真不知道哥哥一个人怎么熬。”舍娘托腮,若有所思。
庾氏也是满脸忧心,裴六爷则道:“男儿家养在深闺可不是什么好事,你哥哥如今在书院读书,能抛却官家子弟的骄矜之气,又能和同窗切磋,亦是好事。”
“父亲说的是,是女儿心窄了。”舍娘想便是自己的父亲,也不好在家里说长辈的不是,也不能质疑祖父祖母偏心,否则就是不孝。
但裴六爷又何尝不惦记自己的儿子,只不过不总挂在嘴边罢了。
丽娘嘟嘴道:“爹,娘,我们可以送些腊八粥和点心去给哥哥。”
庾氏听了道:“前儿刚送了换洗衣裳被褥去,你哥哥还说他没几日要回来了,让我们不必再送了。” ↑返回顶部↑
庾氏似乎知晓女儿所想,不由得道:“当年娘生你的时候,九死一生,你爹心疼娘,又怕你也长不大,总心揪着,但世间父母哪个不疼自己儿女的?”
舍娘知晓自己的心结,觉得父亲偏爱姐姐,所以对裴六爷也淡淡的,她自以为自己做的好,其实娘都看在眼里。
可是,舍娘道:“女儿明白,可是女儿就是更喜欢您,您总不能改变女儿的心意吧?”
庾氏还从来没有被人这么坚定的选择,她看向女儿,又有些感动,嘴上还道:“小心被你爹听到了。”
看着母亲的笑靥,舍娘再一次下定决心,一定要保护好她。
第10章 定北侯夫人定北侯夫人
虽说提前吃了药预防,还喝热水,但该来的还是来了,次日早上起来头重脚轻,流鼻涕。她的身体一直号称铁打的,难得生一次病,虽然只是微恙,但总觉得和平时不一样了。
早上去上学时,庾氏用自己的额头贴在她额头上半天,才道:“不发烧就无事,过几日就好了。”
“嗯,就是有些鼻塞。”舍娘吸了吸自己的鼻子。
但即便如此,她仍旧早起去读书,丽娘反而在家睡懒觉。学堂里,孟季兰和宋仙蕙仍旧是来的最早的,她们听说舍娘着了风寒,又是一番嘘寒问暖。
孟季兰道:“还是得请个大夫过来看看。”
“家里有成方,就没喊大夫来,况且也不发烧就无事。”舍娘还是心里有数的,吃
药也差不多要六七天才好,不吃药也差不多这几天,她不是很严重就多留心些就好了。
正说着话,玥娘过来了,她在新安侯府的时候,才见识到了公侯之家与普通仕宦人家的区别。等到明年春暖花开,到时候两家就能定下来了,故而,她愈发不似宜娘、丽娘这般汲汲营营,都往老太太那里跑。
宜娘和丽娘差不多踩点来的,一个是因为亲手去小厨房做了早点给老太太,一个纯粹是因为梳妆打扮睡过头了。
因为天气太冷,学堂只上半天,中午吃完饭,裁缝上门,为她们裁制新衣。
内里穿的小袄、外面穿的衬袄、披袄、裘袄各做一件,下面穿的棉裤、裙子各做两条。庾氏又对裁缝说:“白绫袄,配红比甲好看,你只拣着大红银红做便好。”
裴家人极多,故而裁缝绣匠们上门,都是大生意。
等衣裳做好的时候,舍娘风寒也好了,此时,正是腊八节,一家子都在一处吃腊八粥。舍娘忍不住问起:“哥哥不知道何时回来?”
冰天雪地,还要在书院读书,着实不容易。
要知道,大房的裴震只比哥哥小一岁,也在家中读书,还不是请的名师教导。别说什么那是锤炼人,就拿皇子来说,真正寄予厚望的,不会这般的。
连她在家中都很容易感染风寒,更何况是十二岁的哥哥。
提起长子,庾氏道:“你哥哥年底才回来。”
“娘,为何二哥就不必去书院呢。连我这样每日跳百索,身体这样好的人都感染风寒,真不知道哥哥一个人怎么熬。”舍娘托腮,若有所思。
庾氏也是满脸忧心,裴六爷则道:“男儿家养在深闺可不是什么好事,你哥哥如今在书院读书,能抛却官家子弟的骄矜之气,又能和同窗切磋,亦是好事。”
“父亲说的是,是女儿心窄了。”舍娘想便是自己的父亲,也不好在家里说长辈的不是,也不能质疑祖父祖母偏心,否则就是不孝。
但裴六爷又何尝不惦记自己的儿子,只不过不总挂在嘴边罢了。
丽娘嘟嘴道:“爹,娘,我们可以送些腊八粥和点心去给哥哥。”
庾氏听了道:“前儿刚送了换洗衣裳被褥去,你哥哥还说他没几日要回来了,让我们不必再送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