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长渡 第11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更慌了,他的支言就这样消失了?或者已经离开了人世?他不敢想象。即便如此,哪怕香消玉殒,总该寻到尸首才是,可他连尸首都寻不到。
  眼下新朝初立,百废待兴,奏折堆满桌案,朝臣纷纷进言,最终,他不得不返京主持朝政,筹备登基大典,然后派遣大批人手,继续四处搜寻。
  朝局稍稳,沈家、江家、阮家陆续重返京城。众人望着昔日府邸,不禁热泪盈眶。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是故园模样。劫后余生,能重归故里,已是莫大的慰藉。
  战乱之时,这三家立下汗马功劳,前线每攻下一城,他们便立即接手整顿,安抚百姓,调度粮草。如此,这江山方才迅速地安定下来。
  甫一回京,沈贵临便带着家中三儿,日夜兼程地搜寻沈支言的下落。他们调动了大批人手,几乎翻遍了每一寸土地,可总是寻不到踪迹。
  沈贵临每每想起失踪的女儿,便心如刀绞。好端端一个人,怎会凭空消失?即便全族出动,仍旧寻不到半点线索。无奈之下,他只得强忍悲痛,与众臣一道辅佐朝政。
  朝局整顿得极快,转眼间,便到了薛召容登基大典之日。
  这一日,春风和煦,金乌高悬。天光未亮,薛召容便由宫人服侍着换上十二章纹衮服。他立于铜镜前,望着镜中一身龙袍的自己,眼底却凝着化不开的郁色。
  指尖抚过腕间沈支
  言送的佛珠手串,心头蓦地涌起万千酸楚。他从未想过,真正登上九五之尊之位时,最想看见的那个人,竟不在身边。
  曾经他暗暗发誓,定要挣个海晏河清的天下,许沈支言一世安稳,再不教前世断头的悲剧重演。
  他殚精竭虑,拼命争取,终是走到了今日。
  可命运弄人,他扭转了乾坤,却丢了最爱的人。
  殿外礼乐渐起,侍从轻声催促。他仍怔立在镜前,直到更漏声声催逼,才惊觉眼角早已洇湿了一片。抬手拭去水痕,那双眼却仍红得很。
  九重钟鸣,百官倏然跪伏。丹陛两侧金吾卫执戟而立,鎏金甲胄映着初升的朝阳。
  三十六名礼官齐诵祝词,声浪震得檐角铜铃簌簌颤动。
  通天御道,薛召容一步一步往上走,所经之处,蟠龙金砖上倒映出流云般的衣摆,似有真龙游弋其间。
  “万岁!”
  山呼声惊起栖在鸱吻上的白鹤。待他踏上最后一级玉阶时,东方恰好云破日出,万丈金光泼在九龙金匾上,将“建极绥猷”四个大字烙进所有人的眼底。
  礼乐骤变,太常寺钟磬齐鸣。十二面夔龙鼓沉沉击响,声震九霄。
  薛召容于御座前站立,丹墀下,三公九卿行三跪九叩大礼。
  “授玺!”
  掌印太监手捧紫檀龙匣膝行而前,匣中传国玉玺莹润生光。
  薛召容接过玉玺,望着殿下朝臣,只觉手中拿的并非一方物件,而是这沉重的江山。
  自儿时起,他好像从未想过有一日,登上这至高之位做一个皇帝。前世满门抄斩的结局让他认清了很多现实,也让他深知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护住身边的人。
  可如今,他也明白了,至高无上的权势,并非能够护得了所有。
  登基大典过后,他便终日埋首于御书房中。朱笔在奏折上勾画不停,烛火常常燃至天明。
  他要以最快的速度抚平战火留下的疮痍,将这个新生的王朝更名为“昌国”,祈愿四海升平,永绝兵戈之祸。
  可越是伏案劳形,心头那团郁结之气便越是沉重。纵使以朝政麻痹自己,那份蚀骨之痛仍如影随形。
  每日都有数批探马入宫禀报搜寻进展。起初他总怀着希冀急召来人,渐渐地,竟生出几分怯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