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巴山猎耕记 第54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另外,川北的冬季多为阴天,一般立冬和小雪间会难得有点冬阳,但也是那种温温吞吞的阳光,晾晒就要时时翻动,否则晒不干,会发霉。
  若遇上接连几个阴天,更是每天做完饭后,就得将大锅从灶台上端下来,再把簸箕放上去,借灶膛余热将苕干烘干。
  这一套流程下来,其实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正因为做苕果儿费时费事,一般人家做得不多,做一次,对小孩来说,都是家庭盛事。
  相比苕果儿,苕丝糖做起来也费事,但能一气呵成,不用等太长时间。
  苕丝糖的做法是,将红苕削皮切细丝,下油锅炸脆,起锅待用,再将蔗糖、饴糖下锅加水调成糖浆,熬制到能拉丝时,下炸过的苕丝翻炒,炒至成团。
  最后,将炒过的苕丝倒进木框模子中,碾平压实,冷却后切块,就成了绵韧香甜的苕丝糖。
  吃苕丝糖要牙口好,苕丝香、蔗糖甜、饴糖韧,能越嚼越香甜,越吃越想吃。
  除了这两样,炸红苕粑是最简单的。
  将红苕洗净削皮蒸熟,捣成泥,按比例掺进面粉搅拌均匀,入油炸熟即可。
  不过说是“炸”,其实家里做,一般也就是稍微多倒点菜籽油,还是两面煎熟的。
  做得好的炸红苕粑,外脆内软,咬一口,香甜软和,内涵无限。
  一听到冯丽荣要做这些东西,云兰云梅和陈澈都来帮忙,连带着耿玉莲、瞿冬萍也上阵。
  愣是折腾到晚上十点多,吃上苕丝糖和炸红苕粑,几个小家伙才心满意足,该回家的回家,该睡觉的睡觉。
  结果,第二天一大早就能听到屋外蜜蜂嗡嗡作响,都是嗅到屋里弥漫出的焦糖香味而寻来的,在窗子、门缝间飞来飞去,试图钻进屋里,寻到那糖香所在。
  就连来到的盘龙湾的游客,都被那满院弥漫的香气吸引,纷纷出声询问。
  冯丽荣本就是为两个小侄女和自家两个孩子准备的零嘴,昨天晚上弄得比较多,有游客问,她也乐于分享,这下好了,东西一端出来,那些游客尝过后,也是赞许不已。
  有些是领着自家孩子来的,有些则是想着带点回去给家里孩子、老人尝尝,都愿意花钱购买。
  那些东西,不到半天时间就被兜售一空,急得陈澈和陈想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生怕买完了没得吃。
  直到冯丽荣告诉他们晚上再做,这才又开心起来。
  院子里放在架子上的数个簸箕,里面晾晒着昨天蒸熟后切成条的红苕,得知冯丽荣准备以后做成苕果儿,也有好几个表示说喜欢吃这东西,那都是儿时的味道,让她多做一些,以后再来,肯定要买点尝尝。
  反正各家各户,家里最多的就是红苕,而这些让山里人又爱又恨的红苕,巧手稍稍改变,也能赚钱了。
  似乎农家乐经营起来,家里的一切,都有人喜欢,都开始变得值钱起来。
  冯丽荣也没吵嚷着要去干别的事儿,只一心扑在经营自家院子这事情上,处处都是奔头。
  两家人的红苕,花了五天时间刨完,撒上油菜后,算是结束了一年的农活,进入农闲时节。
  镇子周边,开始有不少人家寻思着盖房子之类的事情。
  养鸡场的杂事早已经理顺,变得按部就班,只是一千多只土鸡而已,里边的活计,其实一个人就能搞定。
  有人找上门让帮忙拉建材,陈安也接上一些,闲暇的时候,则是领着招财它们在山里转悠,寻些竹溜子、斑鸠之类的小动物打打,偶尔也往山里深入一次,去打上一只野猪,给招财它们改善下伙食,为冬季的撵山做准备。
  他也在有意地寻着山里的兰草、崖柏。
  大概是听闻陈安这里兰草、崖柏能卖上不错的价格,村子里好几户人家也在开始收集这些东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