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紫 第378节(3 / 4)
坐在前面马车上的蒋骊珠却有些为难,道:“等会儿我们就这样带着苗氏去登山吗?”
“香山那么多人,有什么不行的!”窦昭笑道,“我们总不能因为不喜欢宋翰,就把苗氏也一棍子打死吧?”
“话虽然这样说,可这女人哪有不向着丈夫反倒向着大伯大嫂的?”蒋骊珠道,“明明知道到时候大家一定会翻脸的,现在却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应付她,我总觉碜得慌。”
窦昭笑道:“正好趁着这机会让她听些流言蜚语,想必她以后就会和我们敬而远之了。”
“这样最好。”蒋骊珠觉得窦昭这样的安排再好不过了,她很苦恼地说起关于宋墨和蒋柏荪之间的流言来,“表嫂,您说我应该怎么办好?”
窦昭笑道:“你虽是蒋家的女儿,却更是吴家的媳妇。若是和吴家有冲突的事,你就应该首先想着吴家。若是和吴家没有关系,你就应该首选蒋家。其他的,都是旁人。我想,大舅母会拿出个章程来的。”
“其他的,都是旁人!”蒋骊珠喃喃地重复着窦昭的话,看着窦昭的目光中第一次流露出了钦佩之色。
第四百四十四章 香山
九月的香山,绿树青翠,远远望去,甘露寺如同徜徉在一片绿波之中。
窦昭等人在香山脚下换了软轿,沿着宽敞的青石板台阶,拾阶而上往甘露寺去。
蒋琰撩了轿帘,有些贪婪地呼吸着带着几分山间冷意的空气,觉得整个人都活了过来。
她听见前面轿旁的若彤笑嘻嘻地对甘露道:“姐姐,这禅寺和你是一个名字。你这名字是谁取的?真好听!”
甘露冲着她“哼”了一声,得意地道:“我这名字可是真定的崔姨奶奶取的。崔姨奶奶说,愿我如观世音手中净瓶里的一滴水,除了心中无垢之外,还要能润泽他人。”
若彤就好奇地问:“崔姨奶奶是谁?”
“是……”甘露语气微顿,这才道,“是夫人的庶祖母。”
若彤不由吐了吐舌头,忙道:“那素绢姐姐呢?她的名字有什么含义?”
“和我的是一样的意思。”甘露笑道,“让我们少惹是非,心如明镜,不要被那些荣华富贵迷了眼,忘了自己是谁。”
若彤不满地叫了一声,道:“怎么轮到我和若朱的时候就都变成了红色?”
“红色不好吗?”甘露笑道,“红色最是庄重大方,你们是夫人近身服侍的,这个名字正好。”
轿子里的窦昭听着,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几个丫鬟的名字的变化也正如她的经历。
初来京都的时候,祖母怕她被人欺负,盼着她身边的丫鬟婆子都能对她忠心耿耿;等到甘露几个到了出府的年纪,她已在英国公府站稳了脚跟,所求的就不再是忠心和服从,而是当家主母的气度;再后来进来的小丫鬟,都以“拂”字取名,丫鬟仆妇,对她来说已不是唯一可以倚重的人了。
以后,她又会给丫鬟们取什么名字呢?
思忖间,甘露寺到了。
她们下了轿,主持和知客和尚早已在山门前等候。
见过礼,年过四旬的主持回避,由已过知命之年的知客和尚带着她们游甘露寺。
大雄宝殿前的两株黄栌树有合抱粗,虽有百年树龄,却依旧枝叶繁茂,灿烂如火。
蒋琰等人啧啧称赞。
知客和尚就讲起这两株树的历史来——甘露寺怎么被毁于战火,又怎么重建,两株黄栌树却始终屹立不倒……
故事曲折而有趣,蒋琰等人听得津津有味。 ↑返回顶部↑
“香山那么多人,有什么不行的!”窦昭笑道,“我们总不能因为不喜欢宋翰,就把苗氏也一棍子打死吧?”
“话虽然这样说,可这女人哪有不向着丈夫反倒向着大伯大嫂的?”蒋骊珠道,“明明知道到时候大家一定会翻脸的,现在却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应付她,我总觉碜得慌。”
窦昭笑道:“正好趁着这机会让她听些流言蜚语,想必她以后就会和我们敬而远之了。”
“这样最好。”蒋骊珠觉得窦昭这样的安排再好不过了,她很苦恼地说起关于宋墨和蒋柏荪之间的流言来,“表嫂,您说我应该怎么办好?”
窦昭笑道:“你虽是蒋家的女儿,却更是吴家的媳妇。若是和吴家有冲突的事,你就应该首先想着吴家。若是和吴家没有关系,你就应该首选蒋家。其他的,都是旁人。我想,大舅母会拿出个章程来的。”
“其他的,都是旁人!”蒋骊珠喃喃地重复着窦昭的话,看着窦昭的目光中第一次流露出了钦佩之色。
第四百四十四章 香山
九月的香山,绿树青翠,远远望去,甘露寺如同徜徉在一片绿波之中。
窦昭等人在香山脚下换了软轿,沿着宽敞的青石板台阶,拾阶而上往甘露寺去。
蒋琰撩了轿帘,有些贪婪地呼吸着带着几分山间冷意的空气,觉得整个人都活了过来。
她听见前面轿旁的若彤笑嘻嘻地对甘露道:“姐姐,这禅寺和你是一个名字。你这名字是谁取的?真好听!”
甘露冲着她“哼”了一声,得意地道:“我这名字可是真定的崔姨奶奶取的。崔姨奶奶说,愿我如观世音手中净瓶里的一滴水,除了心中无垢之外,还要能润泽他人。”
若彤就好奇地问:“崔姨奶奶是谁?”
“是……”甘露语气微顿,这才道,“是夫人的庶祖母。”
若彤不由吐了吐舌头,忙道:“那素绢姐姐呢?她的名字有什么含义?”
“和我的是一样的意思。”甘露笑道,“让我们少惹是非,心如明镜,不要被那些荣华富贵迷了眼,忘了自己是谁。”
若彤不满地叫了一声,道:“怎么轮到我和若朱的时候就都变成了红色?”
“红色不好吗?”甘露笑道,“红色最是庄重大方,你们是夫人近身服侍的,这个名字正好。”
轿子里的窦昭听着,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几个丫鬟的名字的变化也正如她的经历。
初来京都的时候,祖母怕她被人欺负,盼着她身边的丫鬟婆子都能对她忠心耿耿;等到甘露几个到了出府的年纪,她已在英国公府站稳了脚跟,所求的就不再是忠心和服从,而是当家主母的气度;再后来进来的小丫鬟,都以“拂”字取名,丫鬟仆妇,对她来说已不是唯一可以倚重的人了。
以后,她又会给丫鬟们取什么名字呢?
思忖间,甘露寺到了。
她们下了轿,主持和知客和尚早已在山门前等候。
见过礼,年过四旬的主持回避,由已过知命之年的知客和尚带着她们游甘露寺。
大雄宝殿前的两株黄栌树有合抱粗,虽有百年树龄,却依旧枝叶繁茂,灿烂如火。
蒋琰等人啧啧称赞。
知客和尚就讲起这两株树的历史来——甘露寺怎么被毁于战火,又怎么重建,两株黄栌树却始终屹立不倒……
故事曲折而有趣,蒋琰等人听得津津有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