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3 / 4)
只见到了地方,随行的马车内走出一戴纱帽的男子,男子穿着军服阔步生风,下了车便径直步入府门。
有熟悉的人从步态和身形中认出了那男子便是纪宁。
恰当时,礼部的人也赶了过来,拉住副将便询问这军队怎擅自改变路线不入宫?
谁知得到的答复竟是——受命于右相。
一句“受命于右相”让一场喜事悄然变味,礼部层层上报,消息落进萧元君耳朵里,也只是派人去询问缘由。而所谓缘由正是“回朝前夜营帐失火,右相被火燎伤了脸,嫌丑不愿露面”。
帝王感念纪宁辛劳,遂也未说什么,只让人好生养着,不日再行庆功宴。
可这一时的悠悠众口易堵,一世的难。
纪宁借故闭门不出的第一个月,上门探望的大臣均被拒之门外,偶有不满之音。
第二个月,北狄的归降书送入京,连带着北狄三十六城邦一并归入启国麾下。龙心大悦,萧元君邀纪宁入宫庆贺,依旧未能成功。
不满之音自此泛起。
第三个月,圣上的赏赐送入相府,加官进爵应有尽有。萧元君下旨请邀,岂料圣旨在纪府门口便被堵了回去。
第四个月,帝王亲临,再被拒之门外。
第五个月、第六个月,北狄败局已定,尘埃落定,可启国上下对纪宁的弹劾之音铺天盖地。
众人指责他小题大做,不过是伤了脸,何故一再拒绝露面,竟敢胆大妄为的连圣旨都拒接。此时,人们议论的谈及的都是他平生犯下的“大不敬”。
百姓埋怨,官员忌惮,竟无人再记得他曾经的赫赫战功。
元瑞四年夏,右相纪宁屡次抗旨惹得龙颜震怒,萧元君下旨,命令司围府,不惜一切代价将人带入宫。
铁骑重甲将纪府团团围困,烈日灼灼下,众人等来的只有身穿缟素的醉颜,以及那位戴着纱帽的男子。
大殿之内百官齐聚,瞧见入殿的二人皆是一震。
明堂之上,萧元君看向戴纱男子,肃声厉色,“纪宁,你可知错。”
男子不语。
众目之下醉颜跪地,他取出袖中的三封书信高举过头顶,几乎是嘶吼:“回禀陛下!”
众人看见他脖间青筋暴起,“右相纪宁!已于回朝前夜身故——”
嘶吼声绕梁,众人觉得耳边嗡嗡作响。
右相纪宁,身故?
回朝前夜,身故?
众人眼中的怨气似乎都不见了,震愕之中他们再次将目光落到那名戴纱男子身上。男子摘下面纱,是一张与纪宁毫不相关的脸。
醉颜道:“局势未定,主子不愿自己的死讯动摇战况,于是安排了影人代替自己回京,以此遮掩北狄耳目。”
“哗啦——!”
一阵瓷裂瓦碎之声,帝王的书案被踹翻在地。
登时百官伏地,噤若寒蝉。 ↑返回顶部↑
有熟悉的人从步态和身形中认出了那男子便是纪宁。
恰当时,礼部的人也赶了过来,拉住副将便询问这军队怎擅自改变路线不入宫?
谁知得到的答复竟是——受命于右相。
一句“受命于右相”让一场喜事悄然变味,礼部层层上报,消息落进萧元君耳朵里,也只是派人去询问缘由。而所谓缘由正是“回朝前夜营帐失火,右相被火燎伤了脸,嫌丑不愿露面”。
帝王感念纪宁辛劳,遂也未说什么,只让人好生养着,不日再行庆功宴。
可这一时的悠悠众口易堵,一世的难。
纪宁借故闭门不出的第一个月,上门探望的大臣均被拒之门外,偶有不满之音。
第二个月,北狄的归降书送入京,连带着北狄三十六城邦一并归入启国麾下。龙心大悦,萧元君邀纪宁入宫庆贺,依旧未能成功。
不满之音自此泛起。
第三个月,圣上的赏赐送入相府,加官进爵应有尽有。萧元君下旨请邀,岂料圣旨在纪府门口便被堵了回去。
第四个月,帝王亲临,再被拒之门外。
第五个月、第六个月,北狄败局已定,尘埃落定,可启国上下对纪宁的弹劾之音铺天盖地。
众人指责他小题大做,不过是伤了脸,何故一再拒绝露面,竟敢胆大妄为的连圣旨都拒接。此时,人们议论的谈及的都是他平生犯下的“大不敬”。
百姓埋怨,官员忌惮,竟无人再记得他曾经的赫赫战功。
元瑞四年夏,右相纪宁屡次抗旨惹得龙颜震怒,萧元君下旨,命令司围府,不惜一切代价将人带入宫。
铁骑重甲将纪府团团围困,烈日灼灼下,众人等来的只有身穿缟素的醉颜,以及那位戴着纱帽的男子。
大殿之内百官齐聚,瞧见入殿的二人皆是一震。
明堂之上,萧元君看向戴纱男子,肃声厉色,“纪宁,你可知错。”
男子不语。
众目之下醉颜跪地,他取出袖中的三封书信高举过头顶,几乎是嘶吼:“回禀陛下!”
众人看见他脖间青筋暴起,“右相纪宁!已于回朝前夜身故——”
嘶吼声绕梁,众人觉得耳边嗡嗡作响。
右相纪宁,身故?
回朝前夜,身故?
众人眼中的怨气似乎都不见了,震愕之中他们再次将目光落到那名戴纱男子身上。男子摘下面纱,是一张与纪宁毫不相关的脸。
醉颜道:“局势未定,主子不愿自己的死讯动摇战况,于是安排了影人代替自己回京,以此遮掩北狄耳目。”
“哗啦——!”
一阵瓷裂瓦碎之声,帝王的书案被踹翻在地。
登时百官伏地,噤若寒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