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于那才开业不久的百福楼…伏棂的笔尖顿了顿。酒楼营生,起落更大些,要顾念时令, 也怕突发波折。
  开业时上下打点, 人情往来,确实让她刚积攒起来的银子流出去不少。
  她细细回忆着账本上的数字, 默默估算着:铺子稳定, 酒楼渐入佳境。
  抛开那难以预料的“万一”,按着旺季淡季平均下来,往少了算,两份产业每月能给她带来八十多两的纯利。
  再往大了想, 十二个月,一年下来…唔,近一千两!
  一千两雪花银。
  这在繁华州府或许不算惊人,但在泰和县, 在这青山绿水环绕的十里村, 足以让她活得十分体面。
  但这不是绝对的。
  一场水患, 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 或是一场口舌官司,都有可能让这笔可观的收益瞬间腰斩。
  她唇角微扬, 放下笔。
  只要她在这儿,稳扎稳打, 一切就都不是问题。
  是的,伏棂不想走了。
  益州城里那座大宅,是她名义上的家,是她的来处。
  可仅仅两年不到的光景,泰和县在她心里的分量早已悄然改变。
  说来也巧。她伏家,祖籍原也不在益州。
  父母带着她和兄妹几个,是在她出生前五年才在益州安顿下来的。
  而如今,她也正循着父母的足迹,在这天南地北的小县城里,为自己寻到了一个踏实安稳的归处。
  似乎冥冥中自有轮回?伏棂觉得,没什么不一样。
  泰和县地方虽小,可它依着江河,通着航道,蕴藏着难以估量的潜力。
  她几乎能看到,等这航运再繁荣些,像波斯的遥远客商,他们的驼队、船只,必定会行经此地,泰和县便是他们踏入这片广袤土地的重要门户之一。
  更重要的是,这里有她亲手挣下的家业,有她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眼睛。
  最重要的,这里有白潋。
  诚然,在此地起步,她借用了家里的财力和一些权力铺路搭桥。
  但这并未让伏棂有半分心虚。幼时父母的教诲言犹在耳,“家里的东西,本就是给你们姊妹兄弟用的,是你们的底气,要用便用,无需羞赧。”
  既然如此,她伏棂便也大大方方,承了这份情,再用自己的本事去为这份家底添砖加瓦。
  如今手上还能动用的现银,统共只剩下一百三十来两。
  想到开业那些天流水般的开销,伏棂也不免有些肉痛。
  但这并不妨碍她规划未来。她打算等这个月的账簿完全结算出来,便从那丰厚的利润里抽出一部分,去给村里的私塾添置些桌椅笔墨,或者再请个先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伏棂自问没有那囊括四海的宏大心肠和惊世伟略。但让她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对身边的人,照拂一二,倒也不难。
  ……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