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卢植卢尚书,文武双全亲征张角功名盖世的卢尚书,不畏强权硬刚董卓愤归隐的卢尚书,有“海内大儒,天下之望”之誉的卢尚书,在被袁绍强征至邺城为军师后短短不半月便身亡命殒,时候谁站出事情和袁绍没关系能被天下人的唾沫星子淹死。
  袁绍不顾卢尚书反对非要将人请出山,现在人没了又置身事外,世上哪儿有那么好的事情?
  做事要考虑后果,更要有承担后果的觉悟。如果敢做却不敢当,那么离众叛亲离也不远了。
  只敢背后搞小动作遇事情变成缩头乌龟的主公成不了大事,没有人希望追随的主公个没有担当的人。
  邺城本已孤城,要个时候袁绍再逃避责任,可知会有多少人要弃去。
  袁本初也没事情会变成个样子,事已至此后悔也没有用,只能赶紧办法找补,得拉几个垫背的一挨骂。
  的错认,但不能全的错,刘虞和公孙瓒也别置身事外。
  人和刘虞一出面请的,刘虞肯定要负一部分责任。
  如果不公孙瓒欺人太甚,也不会去请卢尚书出山,所以公孙瓒同样有责任。
  袁绍知道强词夺理,但必须先发制人把公孙瓒也一骂上,不然公孙瓒以为卢尚书报仇为由大举进攻连最后的邺城都保不住。
  虽然把公孙瓒也牵扯进也挡不住那家伙以为卢尚书报仇为由大举进攻,但世上那么多一带跑偏的蠢货,能带偏一个一个。
  只要有一部分人觉得卢植之死并非一人之,等将翻身能春秋笔法改写此事。
  “主公,有幽州的急信。”郭图快步进屋呈上装信的木盒,“那信使特意叮嘱要主公尽快拿主意。”
  虽然不知道信上写的,但能催促家主公尽快拿主意做决定的肯定不好事。
  好事轮不大老远送信让家主公做决定,只有得罪人或者有损名声才会急着往外甩。
  屋漏偏逢连夜雨,底能不能好了?
  袁绍定定的看着木盒,看了好一会儿才取出里面的信件。
  如郭图所料,家主公看完信后脸色变得极其难看。
  果然不好事儿。
  “无知小儿,知道添乱。”袁绍低声骂了一句,然后摆摆手让郭图退下,要好好底应对。
  卢植死在邺城,身为冀州牧以及罪魁祸首必须得主持厚葬,否则会被天下人指着鼻子骂丧良心。
  叶落归根,卢尚书幽州涿郡人,遗体自然要送回故乡安葬。
  本风风光光的将人送回幽州,之后如何厚葬便刘虞的事情。冀州牧,连冀州都管不更别管幽州了。
  但信上卢植临终前给家里传了话,安排幼子将其俭葬于土穴,不用棺椁,附体单衣即可。
  卢尚书有四子,但早年幽州动乱不堪,三个儿子都亡于战乱,如今只剩下一个不十岁的幼子卢毓。
  小孩子不懂事,肯定父亲生前。
  让小孩子幼年丧父,若连后事都要对着干,葬礼上必定会闹的极其难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