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832节(3 / 4)
他来到陆沉对面坐下,开门见山地问道:“让陈澜钰接替沈玉来,是秦王的意思?”
“是,陛下原本想让我直接统领两万禁军,目前看来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让陈澜钰过渡一阵时间,尽可能维持朝野上下的稳定与和谐,或许是最合理的选择。”
陆沉没有藏着掖着。
许佐沉默片刻,欲言又止道:“将来——”
“许相。”
陆沉认真地看着他,缓缓道:“像薛若谷这种人肯定不会消失,这是理念和信仰上的冲突,我一直都有相关的准备和应对。如今陛下愿意做到这一步,许相理当明白陆某同样会将后续的纷争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请许相相信,从今天开始,没人可以利用和伤害宫里那对母子。”
迎着他坚毅且明亮的目光,许佐终于点点头,然后长出了一口气。
他眼中浮现一抹憧憬,轻声道:“真希望能多活几年,看一看将来这人间会是什么模样。”
……
大齐永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岁末大朝会如期举行,期间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仅有宁太后的一道旨意让满朝文武动容。
秦王陆沉护国有功治国有方,特赐监国之权,总理军国大事,加授九锡之礼。
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陆沉微微抬起头,看着御座上那位千古罕见的女子,躬身一礼,朗声道:“谢陛下隆恩!”
第1026章 【剑指】
岁月荏苒,一晃便是年半时间过去。
自从永宁三年岁末大朝会上,宁太后将军国大权交予陆沉,大齐便进入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
整个永宁四年,各项新政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推进,各级官府的面貌焕然一新,百姓们的生活条件有所好转。
虽然距离陆沉理想中的目标还比较遥远,但是大江南北各地生机勃勃的景象摆在所有人面前,这种充满希望的环境让绝大多数人都愿意投入其中,为国朝的兴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即便宁太后表明态度让权给秦王府,而且她会在一个合适的时机退位让贤,仍然挡不住有人兵行险着。
永宁四年四月下旬和九月上旬,陆沉遭遇两次较大规模的刺杀和伏击,这还是他将苏云青和尹尚辅闲置、内部基本没有隐患的前提下,朝野一些死硬派份子依旧不甘心,此外那种疑似下毒和行刺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
陆沉对这些人肯定不会心软,说一句斩草除根并不为过,但他没有刻意扩大株连,毕竟宁太后和两位宰相都希望大局能保持稳定,这样大齐才能继续快速地提升国力。
在这种大势一片向好、偶有杂音出现的局势里,时间终于来到永宁五年。
通过两年多的经营,陆沉在尊重两位宰相的基础上,已经逐渐掌握住朝堂大权,他的影响力不再局限于军方和总理新政衙门,各部衙都有他信得过的重臣。
与此同时,军权的调整和军队的调动逐步开展。
陈澜钰卸任禁军主帅,此职由安陆侯刘守光接任。
江南大营维持现状,主帅则由段作章接替霍真,后者重回战时领兵大将的序列。
河阳军、安平军、清徐军奉命调防京城,接手京畿地区的防务。
原先镇守京城的各军,除飞羽军和盘龙军继续留下坐镇之外,定北、广陵、飞云、来安四军和定州境内的七星军相继北上。
等到永宁五年八月上旬,大齐北方边境已经云集二十万雄师。
大战一触即发。 ↑返回顶部↑
“是,陛下原本想让我直接统领两万禁军,目前看来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让陈澜钰过渡一阵时间,尽可能维持朝野上下的稳定与和谐,或许是最合理的选择。”
陆沉没有藏着掖着。
许佐沉默片刻,欲言又止道:“将来——”
“许相。”
陆沉认真地看着他,缓缓道:“像薛若谷这种人肯定不会消失,这是理念和信仰上的冲突,我一直都有相关的准备和应对。如今陛下愿意做到这一步,许相理当明白陆某同样会将后续的纷争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请许相相信,从今天开始,没人可以利用和伤害宫里那对母子。”
迎着他坚毅且明亮的目光,许佐终于点点头,然后长出了一口气。
他眼中浮现一抹憧憬,轻声道:“真希望能多活几年,看一看将来这人间会是什么模样。”
……
大齐永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岁末大朝会如期举行,期间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仅有宁太后的一道旨意让满朝文武动容。
秦王陆沉护国有功治国有方,特赐监国之权,总理军国大事,加授九锡之礼。
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陆沉微微抬起头,看着御座上那位千古罕见的女子,躬身一礼,朗声道:“谢陛下隆恩!”
第1026章 【剑指】
岁月荏苒,一晃便是年半时间过去。
自从永宁三年岁末大朝会上,宁太后将军国大权交予陆沉,大齐便进入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
整个永宁四年,各项新政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推进,各级官府的面貌焕然一新,百姓们的生活条件有所好转。
虽然距离陆沉理想中的目标还比较遥远,但是大江南北各地生机勃勃的景象摆在所有人面前,这种充满希望的环境让绝大多数人都愿意投入其中,为国朝的兴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即便宁太后表明态度让权给秦王府,而且她会在一个合适的时机退位让贤,仍然挡不住有人兵行险着。
永宁四年四月下旬和九月上旬,陆沉遭遇两次较大规模的刺杀和伏击,这还是他将苏云青和尹尚辅闲置、内部基本没有隐患的前提下,朝野一些死硬派份子依旧不甘心,此外那种疑似下毒和行刺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
陆沉对这些人肯定不会心软,说一句斩草除根并不为过,但他没有刻意扩大株连,毕竟宁太后和两位宰相都希望大局能保持稳定,这样大齐才能继续快速地提升国力。
在这种大势一片向好、偶有杂音出现的局势里,时间终于来到永宁五年。
通过两年多的经营,陆沉在尊重两位宰相的基础上,已经逐渐掌握住朝堂大权,他的影响力不再局限于军方和总理新政衙门,各部衙都有他信得过的重臣。
与此同时,军权的调整和军队的调动逐步开展。
陈澜钰卸任禁军主帅,此职由安陆侯刘守光接任。
江南大营维持现状,主帅则由段作章接替霍真,后者重回战时领兵大将的序列。
河阳军、安平军、清徐军奉命调防京城,接手京畿地区的防务。
原先镇守京城的各军,除飞羽军和盘龙军继续留下坐镇之外,定北、广陵、飞云、来安四军和定州境内的七星军相继北上。
等到永宁五年八月上旬,大齐北方边境已经云集二十万雄师。
大战一触即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