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828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迈步向前,若岚等女官紧随其后,其他内监和宫人缓步跟上。
  陆沉转头看去,站在远处的谭正冲他比出一个手势,表明外围没有任何异常、内部也布置得滴水不漏,于是便也跟了上去。
  五百禁军和五百秦王府亲卫留在园外就地布防,与此同时还有陆沉调来的三千广陵军虎贲把守各处要紧位置。
  卓园风景秀美,一处连着一处,偶有一二留白之处,不至于让人生出疲乏,可谓极尽巧思之能。
  宁太后漫步向前,陆沉稍稍落后半个身位,后面又隔着三四丈才是若岚等十余名亲信女官,其他人则被宁太后遣走,她不喜欢一大群人跟着,那样着实没有意趣。
  今日天公作美,洒下温暖的阳光,稍稍驱散空气中的寒意,在这样的天气里游览园内景色,毫无疑问会让人觉得心旷神怡。
  唯一美中不足之处,或许便是走在最前面的两位贵人始终沉默不语,气氛略显沉肃。
  “秦王这次前往北方三州巡视,不知新政在当地推行得怎样?”
  行至片山台上,宁太后终于驻足,转身看向陆沉。
  上午的阳光浸润在她的身后,那如薄雾一般的眼眸里带着几分关切。
  陆沉稍稍思忖,答道:“陛下,臣一路走马观花,了解得还不够深入。目前看来,大多数地方官员对新政颇为用心,百姓们也确实因为新政稍微改善了生活。”
  宁太后很感兴趣地问道:“可否详细说说?”
  “臣知无不言。”
  陆沉当然愿意聊新政的话题,不得不说宁太后是个极聪明的女人,即便她突然邀请陆沉同游卓园的提议略微突兀,此刻以新政作为第一个话题,便可以让有些奇怪的氛围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君臣二人站在片山台上,一边居高临下欣赏着卓园的半壁风景,一边谈论着各项新政在北方三州的成效和不足。
  若岚站在稍远一些的位置,其他女官则识趣地留在台下。
  听完陆沉简明扼要的陈述,宁太后不禁憧憬道:“想来再有二三年,百姓们的生活肯定能更好。”
  这一次陆沉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他缓缓道:“陛下,所谓更好,其实不过是从饿死、冻死和病死的现状,稍微增加一点活下去的本钱。”
  宁太后一怔。
  她并非完全不知民间疾苦,掌权这几年批阅无数奏章,对于百姓的生活状态肯定有一个大概的认知,但是她忽略了一点,她看见的那些奏章是官员们写的,并非出自百姓之手。
  有薛南亭和许佐这两位清正刚直的宰相,极少有人敢颠倒黑白欺瞒朝廷,只不过略作文辞修饰,对于下面那些精通文墨的官员来说不难。
  陆沉对此显然一清二楚,于是讲起了那个亲眼所见的普通人家:“陛下,臣在灵州东庆府临川县城外几里地,一个叫做杜家村的小村子里,见到了这样一对祖孙……”
  他将杜旺的经历娓娓道来,当宁太后听到这个孤苦的老人在短短十几年里,先后经历丧妻、丧子、丧媳这样的人间惨剧,最后只能和唯一的孙女相依为命,她不禁悄然攥紧了袖中的手。
  当陆沉用素描的方式,将杜旺那个破败荒凉的家,以及杜家村村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情形描绘出来,宁太后已然满眼悲戚之色。
  她双唇紧抿,凝望着辽阔的天际,沉默许久。
  “民生多艰,苍生何辜……”
  宁太后语调低沉,哀叹道:“是朝廷对不起这些淳朴的子民。”
  陆沉当然听得出来,宁太后并非是在故作姿态。
  其实抛开立场上的矛盾,陆沉非常欣赏面前这位既有仁心又有智慧的女子,如果当初李端宾天之后,是由宁太后接手朝廷权柄,大局未必会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毕竟那个时候陆沉只是具备一定程度自保的能力,而非像现在这样已经势不可挡。
  他略显沉郁地说道:“陛下,那些读书人经常说百姓苦,可是臣觉得他们未必明白这三个字的真切含义。他们看见的是称量天下的朝堂,看见的是锦衣玉食的权贵,看见的是这座巍峨雄伟的京城,却看不见那些阳光无法触及的角落里,大齐子民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哪怕是在京城之内,吃了上顿没下顿、全家拢共只有几件麻布衣裳的人也不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