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82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无论如何,现在终于到了摊牌之时。
  李公绪显然也明白这一点,于是正襟危坐地说道:“先生,祖考曾叮嘱弟子,在先生包揽军政大权之前,锦麟李氏自当甘心蛰伏,更不可有任何攀附之举。祖考还说,若李家子弟鼓瑟吹笙,先生素来是重情重义之人,多半会顾念与弟子的师徒之情,锦麟李氏固然可以借此扭转命运,长远来看并非好事,因为……李家有罪于大齐,不赎其罪,不能起复。”
  罪从何来?
  当然是指李适之搅动风云,近乎以一己之力毁掉李端留下的大好基业。
  虽然李宗本难辞其咎,但是若没有李适之不断煽风点火搬弄是非,他未必就会走到和陆沉生死相见的地步。
  陆沉听出年轻人的言外之意。
  李公绪会严格遵循李道彦定下的规矩,锦麟李氏往后会坚持耕读传家造福桑梓,同时尽可能配合朝廷的大政方针,譬如这两年对各项新政的支持。除此之外,李家子弟不可贪恋权势地位,哪怕这会导致李家门楣下坠,亦不会有任何迟疑。
  一念及此,陆沉轻叹道:“何至于此。”
  李公绪坦然道:“先生,这是李家应得的教训。”
  陆沉摇头道:“要赎罪不一定非得这般自苦,为朝廷效力难道不能赎罪?你这一路北上想必看到了人间百态,理当知道新政是真心为百姓着想,你身为我的弟子,难道不应该主动站出来扛起职责?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先生有事……”
  “弟子服其劳。”
  李公绪接过话头,然后为难道:“只是祖考有命,弟子不敢不遵。”
  “罢了,此事容后再议。”
  陆沉摆摆手,话锋一转道:“方才你说老相爷特地提到一个时间点,那就是我包揽军政大权之前,你不得离开锦麟县一步,这句话有什么讲究?”
  这一刻他的眼神中凝聚起几点锋芒。
  当陆沉真的有望踏出那一步时,锦麟李氏如果选择站队,答案只有两种。
  李公绪这几年接连遭遇变故,心性磨砺得颇为沉稳,即便是面对他此生第二敬服的先生,依旧不急不缓地说道:“祖考素知先生胸怀天下,无论抗击景国还是经世济民,先生都会不遗余力。这两年先生杀的人确实很多,但是他们该杀,无论贪官污吏还是豪强匪盗,这些人死不足惜。但是当先生总览大权,必然会引起很多人的抵触和反抗。从先生所处的立场来说,或许他们也该杀,不杀不足以铲平阻碍,但是——”
  说到这里他微微停顿,迎着陆沉的注视,勇敢地问道:“先生,薛相该杀吗?”
  陆沉缓缓道:“我不会杀薛南亭,但他若是一心寻死,我亦无法阻止。”
  李公绪默然。
  陆沉继续说道:“你说的没错,薛南亭不该死,即便他默许薛若谷在私下里搅动风云,他依旧不该死。不谈高宗皇帝在世时,薛南亭堪称无私的奉献和付出,单说前两年我能在江北屡战屡胜,便离不开中枢对后勤的倾力支持。即便薛南亭一直很忌惮我,但他在公事上从未懈怠,甚至今年对新政也称得上尽力而为。或许他不及李老相爷见微知著,但他至少尽到了一位宰相的本分。”
  李公绪问道:“那么先生知道薛相会如何做吗?”
  陆沉淡淡道:“我无法断定,不过大抵能猜到一些,以他的性情应该会走决然之路,在一个大庭广众的场合,以宰相之血唤起天下忠君之人的决心,这样或许会让我投鼠忌器。”
  李公绪黯然道:“祖考亦是如此说,薛相如果确认无法阻止先生,一定会舍身成仁。”
  陆沉端起茶盏饮了一口,沉默片刻后问道:“所以老相爷给你留下的最后一条遗命,是让你动用他这辈子积攒的香火情,对我发动致命一击,而你此番特地相见,是想最后见我一面?”
  “不。”
  李公绪摇头,然后恳切地说道:“先生,当世没人能对您造成致命的伤害,纵然祖考仍旧在世也办不到。祖考为官四十余载,执掌权柄十六年,确实积攒了很多香火情,也有不少愿意为他舍命的亲信和至交,但是祖考始终认为今日的先生已经毫无破绽。即便弟子动用祖考留下来的所有后手,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让大齐陷入内乱不休的战火之中。”
  陆沉静静地等待着。
  李公绪继续说道:“先生,弟子此行便是奉祖考最后一条遗命,将他一辈子积攒的所有人脉和后手,全部交给先生。弟子会以锦麟李氏家主的身份,为先生奔走各处,哪怕不能保证那些人都愿意替先生效命,至少不会有人坚持与先生为敌。”
  虽然已经有了预感,当李公绪真的说出这番话,陆沉不禁一时恍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