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80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你是说这次的恩科?”
  “没错。”
  年轻人抬眼望着他,徐徐道:“秦王增开恩科的目的便是拉拢人心,确切来说是士林之心,那些江北的名士文人都想借着这次的恩科登上高位,可以预见他们都只会认秦王而非朝廷。孔大人,只要你能在这次恩科中尽可能多取江南士人,让江北那些人铩羽而归,秦王之谋便可不攻自破。”
  “这……”
  孔映冬和尹博对视一眼,一时间迟疑不决。
  年轻人郑重地说道:“孔大人,秦王如今不愿背负篡逆之名,所以才用这些手段,既然他要在朝廷规制之内行事,难道孔大人还找不出足够的理由决定这场科考大典的结果?”
  尹博双眼一亮,颔首道:“此言有理。”
  孔映冬这时也明白过来,他身为礼部尚书兼这次恩科的主考官,让谁金榜题名还不简单?
  至于理由……如他这种饱学之士,无论选中哪些文章都有足够充分的理由,引经据典更是他的拿手好戏。
  一念及此,孔映冬悠然道:“好,不过为了避免秦王发怒,本官还是会给江北士人留一些名额。”
  年轻人继续提醒道:“孔大人不妨适当照顾一下那些被秦王反复折腾的世族子弟。”
  孔映冬自然明白其中深意,他忍不住笑了起来,抬手点了点年轻人,感慨道:“若谷啊,你不愧是薛相亲自调理出来的年轻俊彦。”
  年轻人垂首道:“大人谬赞,晚辈只是在为圣人效力。”
  他便是当朝左相薛南亭长子,国子监司业薛若谷。
  第995章 【勾连】
  薛若谷,时年三十二岁。
  他是建武十一年殿试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左春坊左庶子、国子监司业,官阶现为从四品,距离中枢高位仅有两步,运气好一步就能跨越。
  实际上他从金榜题名到如今一共九年,三年一个台阶走得极其稳当,下一次磨堪极有可能升任某部侍郎,亦或是九寺七监某一处的堂官,再磨砺一到两任,或者外放封疆大吏,或者执掌六部之一,这都是极其清贵平稳的储相之路。
  当然这并不代表他就能顺理成章地宣麻拜相,到了衣紫重臣这个阶段,再往上走不仅需要能力还要有足够的运气。
  从孔府出来之后,薛若谷登上一辆普通的马车,淡淡道:“去东城安福坊。”
  “是,大少爷。”
  车夫心领神会地应下。
  靠在车厢壁上,薛若谷双眼微闭,陷入沉思之中。
  不知为何,他忽然回想起很多年前那个春天,父亲郑重其事地让他和陆沉多多交际,他起初还有些不以为然,后来陆沉携奇袭河洛之功再度入京,他才知道父亲的眼光有多精准。
  只是恐怕连他父亲都没有想到,当年那个年轻强硬的边军武将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父亲,不知您现在是否会因为当年对他无条件的支持与信任而感到后悔呢?”
  薛若谷喃喃自语,神色平静,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注定没有答案的问题。
  如果没有陆沉几度力挽狂澜,恐怕大齐早已被景国撕开边境防线,江山倾覆亦有可能。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朝廷从始至终都没有找到太好的法子去制衡陆沉,从而让他达到今日完全无法压制的地位。
  不过……这么多年以来,难道真的没人在陆沉身边布置一些暗手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