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第808节(3 / 4)
而以厉天润的城府和眼界,当他知道陆沉在雷泽战场杀死景帝,他便可以预见接下来大齐这艘巨舰会发生怎样的变故。
站在厉天润的立场上,这封信的内容恐怕不难猜测,即便陆沉可以不受影响,厉冰雪又如何置身事外?
望着妻子明眸中的忧色,陆沉微笑道:“别担心,岳丈如果真要我效仿杨大帅,这封信就会直接交到你手上,而不是特意指明给我。”
厉冰雪颤声道:“真的?”
“我们一起看。”
陆沉和她肩并肩坐着,然后打开那封信,夫妻二人的视线同时落在纸上。
不多时,厉冰雪眼中不禁滑落清泪,陆沉亦百感交集,伸手将她揽在怀中。
只见厉天润在信末尾写着这样一番话:“忠于一家一姓,是为小忠,吾之道也。造福天下苍生,是为大忠,汝之道也。陆沉贤婿,望汝忠于自身之道,勿犹疑,勿却步。诚然,吾亦有私心,若汝退让而天家复掌权柄,汝一家满门必丧,而汝掌权则能留天家血脉一条生路,此举于汝亦有大益,且斟酌之。”
“前人之事,无论忠奸恩怨,与汝无关,盼汝秉持心之所向,造就煌煌盛世,福泽黎民百姓。”
“待天下一统四海升平,汝与冰雪携儿女来吾坟前,一杯水酒酹地而祭之。”
“吾愿足矣。”
第994章 【螳臂当车】
大齐永宁三年,元月。
随着京城花灯会落下帷幕,这场天家与民同乐的年节终于宣告结束。
新年伊始,朝廷也迎来一番新气象。
在秦王陆沉的举荐下,原先暂代灵州刺史一职的刘元返京升任左御史中丞。
原定州刺史丁会返京接任吏部左侍郎,原广陵知府詹徽升任定州刺史,原定州都督府长史黄显峰升任渭州刺史。
王衡升任青州刺史,高汝励升任灵州刺史。
与此同时,经由陆沉奏请,宁太后批准,朝廷正式设立一个单独的新政衙门革新司,全权负责各项新政的规划统筹,以及施行过程中的监察和考核,具体施行则由中书二相和朝廷各部衙负责。
革新司由陆沉主理,日常工作则由厉良玉负责,此外还有一大批过去一年在江北历练出来的年轻俊杰加入,譬如崔浩、王翰、魏惜云等人。
他们出身各异性情不同,但是过去一年当中都非常优秀地完成陆沉交待的任务,尤其是曾经提出利民十五策的崔浩,他在王翰的配合下,将青州治理得欣欣向荣,愈发得到陆沉的认可和器重。
在陆沉的主持下,革新司很快便拿出新政第一阶段的计划。
首先第一条便是今年春天加开恩科,凡江南和江北三州有功名者,江北故土各地受官府举荐者,皆可赶赴河洛参加恩科,此谓不拘一格提拔人才。
第二条便是肃清吏治,针对朝廷多年来臃肿的官员体系进行修正,御史台将会在各州、府、县建立监察体系,哪怕是最低阶的选御史都有直接上折中枢的权利。
第三条是朝廷将在全国设定田赋的水准线,即根据农户所拥有田地的数量和成色,设立不同的征收水准。
这是一个极其明确的户等制,朝廷将民户分为上上、上中、中上、中中、下上、下中、下下七等,上上户需要缴纳的田赋额度最高,余者依次递减,下下户可酌情免除。
原本这项新政推行的难度极大,光是统计现有的田产情况就是一桩大麻烦,但是得益于经界法在江南推行数年,江北巨户又被陆沉折磨得没了脾气,再加上过去一年已经完成各地田亩的清丈和统计,因此即便有不少朝臣认为户等制存在一些问题,仍旧能够强硬地推行下去。
光这一项就能极大地充实国库。
第四条是在户部之下设立农事司,专门负责培育良种、改良耕具、研究沤肥技术和轮作之法,而不再像之前那样只是喊着劝课农桑的口号,不能给百姓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农事司还与工部增设的水利司合作,实地考察兴修水利,工部不再只负责给天家修缮殿宇和给百官建造官邸,他们需要为百姓做一些实事,否则等待他们的就是被弹劾罢官,重则身首异处。 ↑返回顶部↑
站在厉天润的立场上,这封信的内容恐怕不难猜测,即便陆沉可以不受影响,厉冰雪又如何置身事外?
望着妻子明眸中的忧色,陆沉微笑道:“别担心,岳丈如果真要我效仿杨大帅,这封信就会直接交到你手上,而不是特意指明给我。”
厉冰雪颤声道:“真的?”
“我们一起看。”
陆沉和她肩并肩坐着,然后打开那封信,夫妻二人的视线同时落在纸上。
不多时,厉冰雪眼中不禁滑落清泪,陆沉亦百感交集,伸手将她揽在怀中。
只见厉天润在信末尾写着这样一番话:“忠于一家一姓,是为小忠,吾之道也。造福天下苍生,是为大忠,汝之道也。陆沉贤婿,望汝忠于自身之道,勿犹疑,勿却步。诚然,吾亦有私心,若汝退让而天家复掌权柄,汝一家满门必丧,而汝掌权则能留天家血脉一条生路,此举于汝亦有大益,且斟酌之。”
“前人之事,无论忠奸恩怨,与汝无关,盼汝秉持心之所向,造就煌煌盛世,福泽黎民百姓。”
“待天下一统四海升平,汝与冰雪携儿女来吾坟前,一杯水酒酹地而祭之。”
“吾愿足矣。”
第994章 【螳臂当车】
大齐永宁三年,元月。
随着京城花灯会落下帷幕,这场天家与民同乐的年节终于宣告结束。
新年伊始,朝廷也迎来一番新气象。
在秦王陆沉的举荐下,原先暂代灵州刺史一职的刘元返京升任左御史中丞。
原定州刺史丁会返京接任吏部左侍郎,原广陵知府詹徽升任定州刺史,原定州都督府长史黄显峰升任渭州刺史。
王衡升任青州刺史,高汝励升任灵州刺史。
与此同时,经由陆沉奏请,宁太后批准,朝廷正式设立一个单独的新政衙门革新司,全权负责各项新政的规划统筹,以及施行过程中的监察和考核,具体施行则由中书二相和朝廷各部衙负责。
革新司由陆沉主理,日常工作则由厉良玉负责,此外还有一大批过去一年在江北历练出来的年轻俊杰加入,譬如崔浩、王翰、魏惜云等人。
他们出身各异性情不同,但是过去一年当中都非常优秀地完成陆沉交待的任务,尤其是曾经提出利民十五策的崔浩,他在王翰的配合下,将青州治理得欣欣向荣,愈发得到陆沉的认可和器重。
在陆沉的主持下,革新司很快便拿出新政第一阶段的计划。
首先第一条便是今年春天加开恩科,凡江南和江北三州有功名者,江北故土各地受官府举荐者,皆可赶赴河洛参加恩科,此谓不拘一格提拔人才。
第二条便是肃清吏治,针对朝廷多年来臃肿的官员体系进行修正,御史台将会在各州、府、县建立监察体系,哪怕是最低阶的选御史都有直接上折中枢的权利。
第三条是朝廷将在全国设定田赋的水准线,即根据农户所拥有田地的数量和成色,设立不同的征收水准。
这是一个极其明确的户等制,朝廷将民户分为上上、上中、中上、中中、下上、下中、下下七等,上上户需要缴纳的田赋额度最高,余者依次递减,下下户可酌情免除。
原本这项新政推行的难度极大,光是统计现有的田产情况就是一桩大麻烦,但是得益于经界法在江南推行数年,江北巨户又被陆沉折磨得没了脾气,再加上过去一年已经完成各地田亩的清丈和统计,因此即便有不少朝臣认为户等制存在一些问题,仍旧能够强硬地推行下去。
光这一项就能极大地充实国库。
第四条是在户部之下设立农事司,专门负责培育良种、改良耕具、研究沤肥技术和轮作之法,而不再像之前那样只是喊着劝课农桑的口号,不能给百姓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农事司还与工部增设的水利司合作,实地考察兴修水利,工部不再只负责给天家修缮殿宇和给百官建造官邸,他们需要为百姓做一些实事,否则等待他们的就是被弹劾罢官,重则身首异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