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第1295节(2 / 4)
转念一想,他大概能猜出原因。
牡蛎市机场距离航天中心太远,在整座城市的一南一北,如果先运到机场再横穿城市送去航天中心,按照贝茨球的体积划最大核爆圈范围,至少要在当地疏散三百万人,比调动舰队更加兴师动众,而牡蛎市港口和航天中心距离更近,沿途疏散五六十万人就够了。
飞机稳定性也没有大型军舰可靠,高空气流颠簸比洋流颠簸更突兀更难预测,绿藤舰吨位18000余吨,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驱逐舰,屏幕上能看到沿途的洋流风力监测,未来几小时内风平浪静,用船送过去会四平八稳,虽然贝茨球被击落坠海的过程震动已经极度剧烈,大概率不会被晃爆,但在完全未知的情况下,提高稳定性没有什么错。
还有一个原因,船舱内空间够大,可以放足够多的大型设备观测贝茨球,万一运输到一半贝茨球产生变化,在船舱内有条件及时应对,机舱内空间不足摆不开设备人手,出了变化只能返航。
当然,稳的代价是时间拖长,如果真的111个灯,每个灯代表1小时倒计时,那么海运方案时间极紧,全程毫不耽搁,抵达月球后倒计时大概也就还剩三四个小时。
不过,如果按照火箭把贝茨球送上卡门线高度判定为安全,时间倒是绰绰有余,除非贝茨球爆炸威力真的大到可以直接炸穿大气层,否则抵达卡门线肯定万事无虞。
宋河等待片刻,见王将军暂时不忙了,只是静静站着看大屏幕上的情况,于是走过去小声开口。
“我觉得贝茨球不会是一个炸弹,更不是一个武器。”宋河道,“地球上的贝茨球不止这一个,以它的能量,真是武器,早就可以把人类聚集地夷为平地,没必要磨叽。”
“我也倾向于它不会是一颗炸弹,只是事先讨论的流程上,要考虑这层风险,哪怕仅有亿分之一的概率它真会核爆,为了这亿分之一也值得紧急送它上月球。”王将军点头,“它这个倒计时应该也不是自毁自爆倒计时,如果怕我们窥探技术,完全可以被击落时直接启动自毁程序,没必要等这么长时间,非要我们通电之后才启动自毁。”
“之前我们还讨论过一种模式,就是它半坏掉之后坠落在荒郊野外,外星文明比较节俭,不希望它直接自毁,想着有机会偷偷找到它修好,或者它自己内部有自我修复功能,可以疗伤一样慢慢恢复,只有真正被发现之后,才迫不得已启动自毁,避免技术外泄,但这种模式的不合理之处,在于它依旧没有必要设置倒计时,直接自毁就行了,等太长时间岂不是夜长梦多?”
宋河连连点头,“是的,我的推断也是这样,这么精密的东西总不能是瞎做,每一步设置都是密如铁桶的,有一点逻辑错误都蹊跷,所以您认为它究竟是个什么?它的倒计时究竟什么作用?”
“现在先得确定它亮的这些灯,真的是倒计时。”王将军抬手指向大屏幕上方。
猜测是倒计时之后,大屏幕左上角已经放置了一个显眼的倒计时,从上次灭灯开始倒计时1小时,此刻已来到最后几秒!
全场所有人屏住呼吸,等待倒计时走向尽头,死盯着直播里贝茨球亮着的110个白灯。
五、四、三、二、一!
第1874章 倒计时尽头到底是什么?
倒计时归零的同时,边缘又有一枚小灯熄灭!
110盏灯变为109盏!
众人一片低哗,还真是倒计时,还剩下109小时时间!
“您觉得倒计时尽头是什么?”宋河问。
“您觉得呢?”王将军看向他。
“不好说。”宋河道,“逆向想一下,如果我们是外星文明,放这么一个飞行器去另一颗有生命的星球,又设置倒计时,究竟是什么用途?我想不出来,有一些想法都特别荒唐。但肯定倒计时结束后会发生什么。”
“基本上是瞎猜,但正常情况下动机就那么几种,也能牵强附会猜一下。”王将军道,“我觉得……这东西可能是个锚。”
“锚?”宋河仔细琢磨了一下,点点头,“您比我乐观。”
“你猜测是什么?”王将军问。
“我猜的比较恐怖,我都不愿意细想。”宋河道,“我在若羌基地的时候,做完项目在图书馆里闲逛闲翻,看过一份内部的老兵回忆录,上世纪中叶淮海期间的。”
“嗯,讲了什么?”王将军问。
“其中有一个炮兵回忆,当时部队里有一种炮弹,打到一个位置之后会腾起巨大显眼的烟圈,他们会先瞄准找到的敌军阵地,打一颗这种烟圈弹过去,确认没打歪,就全团火炮齐发。”宋河道,“如果需要附近部队支援,就连打三颗烟圈弹,三个大烟圈腾起来就是开火命令,周围只要射程足够的各部队火炮,都要第一时间朝这个方向集火。”
“所以你觉得……”王将军顿了顿,“贝茨球是一个类似于信号弹的东西,倒计时结束之后,炮火轰击就过来了?但怎么解释倒计时?为什么要有倒计时呢?”
“那本回忆录里提到过一场仗,当时敌我双方很多时候难以辨认,衣服都混着,半夜黑灯瞎火也看不清,所以偶尔会出现友军炮火的情况,把友军误当成敌人打了。”宋河道,“那场仗就是两军混战,他们有经验的老兵看到烟圈腾起来,知道马上炮火要过来了,赶紧找掩体撤退,但一些敌人新兵不知道,反而往烟圈弹的位置退避。” ↑返回顶部↑
牡蛎市机场距离航天中心太远,在整座城市的一南一北,如果先运到机场再横穿城市送去航天中心,按照贝茨球的体积划最大核爆圈范围,至少要在当地疏散三百万人,比调动舰队更加兴师动众,而牡蛎市港口和航天中心距离更近,沿途疏散五六十万人就够了。
飞机稳定性也没有大型军舰可靠,高空气流颠簸比洋流颠簸更突兀更难预测,绿藤舰吨位18000余吨,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驱逐舰,屏幕上能看到沿途的洋流风力监测,未来几小时内风平浪静,用船送过去会四平八稳,虽然贝茨球被击落坠海的过程震动已经极度剧烈,大概率不会被晃爆,但在完全未知的情况下,提高稳定性没有什么错。
还有一个原因,船舱内空间够大,可以放足够多的大型设备观测贝茨球,万一运输到一半贝茨球产生变化,在船舱内有条件及时应对,机舱内空间不足摆不开设备人手,出了变化只能返航。
当然,稳的代价是时间拖长,如果真的111个灯,每个灯代表1小时倒计时,那么海运方案时间极紧,全程毫不耽搁,抵达月球后倒计时大概也就还剩三四个小时。
不过,如果按照火箭把贝茨球送上卡门线高度判定为安全,时间倒是绰绰有余,除非贝茨球爆炸威力真的大到可以直接炸穿大气层,否则抵达卡门线肯定万事无虞。
宋河等待片刻,见王将军暂时不忙了,只是静静站着看大屏幕上的情况,于是走过去小声开口。
“我觉得贝茨球不会是一个炸弹,更不是一个武器。”宋河道,“地球上的贝茨球不止这一个,以它的能量,真是武器,早就可以把人类聚集地夷为平地,没必要磨叽。”
“我也倾向于它不会是一颗炸弹,只是事先讨论的流程上,要考虑这层风险,哪怕仅有亿分之一的概率它真会核爆,为了这亿分之一也值得紧急送它上月球。”王将军点头,“它这个倒计时应该也不是自毁自爆倒计时,如果怕我们窥探技术,完全可以被击落时直接启动自毁程序,没必要等这么长时间,非要我们通电之后才启动自毁。”
“之前我们还讨论过一种模式,就是它半坏掉之后坠落在荒郊野外,外星文明比较节俭,不希望它直接自毁,想着有机会偷偷找到它修好,或者它自己内部有自我修复功能,可以疗伤一样慢慢恢复,只有真正被发现之后,才迫不得已启动自毁,避免技术外泄,但这种模式的不合理之处,在于它依旧没有必要设置倒计时,直接自毁就行了,等太长时间岂不是夜长梦多?”
宋河连连点头,“是的,我的推断也是这样,这么精密的东西总不能是瞎做,每一步设置都是密如铁桶的,有一点逻辑错误都蹊跷,所以您认为它究竟是个什么?它的倒计时究竟什么作用?”
“现在先得确定它亮的这些灯,真的是倒计时。”王将军抬手指向大屏幕上方。
猜测是倒计时之后,大屏幕左上角已经放置了一个显眼的倒计时,从上次灭灯开始倒计时1小时,此刻已来到最后几秒!
全场所有人屏住呼吸,等待倒计时走向尽头,死盯着直播里贝茨球亮着的110个白灯。
五、四、三、二、一!
第1874章 倒计时尽头到底是什么?
倒计时归零的同时,边缘又有一枚小灯熄灭!
110盏灯变为109盏!
众人一片低哗,还真是倒计时,还剩下109小时时间!
“您觉得倒计时尽头是什么?”宋河问。
“您觉得呢?”王将军看向他。
“不好说。”宋河道,“逆向想一下,如果我们是外星文明,放这么一个飞行器去另一颗有生命的星球,又设置倒计时,究竟是什么用途?我想不出来,有一些想法都特别荒唐。但肯定倒计时结束后会发生什么。”
“基本上是瞎猜,但正常情况下动机就那么几种,也能牵强附会猜一下。”王将军道,“我觉得……这东西可能是个锚。”
“锚?”宋河仔细琢磨了一下,点点头,“您比我乐观。”
“你猜测是什么?”王将军问。
“我猜的比较恐怖,我都不愿意细想。”宋河道,“我在若羌基地的时候,做完项目在图书馆里闲逛闲翻,看过一份内部的老兵回忆录,上世纪中叶淮海期间的。”
“嗯,讲了什么?”王将军问。
“其中有一个炮兵回忆,当时部队里有一种炮弹,打到一个位置之后会腾起巨大显眼的烟圈,他们会先瞄准找到的敌军阵地,打一颗这种烟圈弹过去,确认没打歪,就全团火炮齐发。”宋河道,“如果需要附近部队支援,就连打三颗烟圈弹,三个大烟圈腾起来就是开火命令,周围只要射程足够的各部队火炮,都要第一时间朝这个方向集火。”
“所以你觉得……”王将军顿了顿,“贝茨球是一个类似于信号弹的东西,倒计时结束之后,炮火轰击就过来了?但怎么解释倒计时?为什么要有倒计时呢?”
“那本回忆录里提到过一场仗,当时敌我双方很多时候难以辨认,衣服都混着,半夜黑灯瞎火也看不清,所以偶尔会出现友军炮火的情况,把友军误当成敌人打了。”宋河道,“那场仗就是两军混战,他们有经验的老兵看到烟圈腾起来,知道马上炮火要过来了,赶紧找掩体撤退,但一些敌人新兵不知道,反而往烟圈弹的位置退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