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203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人群中,不知是谁带头拍起了手,慢慢地逐渐成了大众耳熟能详的电影主题曲的节奏。
  大家手牵起手,在白炽灯的映照下,边唱歌边跳舞,久久才散开回家。
  他们清楚电费昂贵,但知道自己以后会很少用,所以还是在这个特殊的晚上打开了电灯,笑着环视这个被白炽光照得亮堂的、熟悉又陌生的家。
  相同的场景几乎在村里的家家户户上演。
  第二天下午,于佩兰就带着省城罐头厂的两个机器维修师傅回来了。
  王素梅给她和师傅批了出差假,所以三人会留在村里几天,帮海隅村搭建起生产线,并对车间的人进行培训,确保超过一半以上的人能按照正确步骤使用机器。
  “这是师傅提前安排好的培训课程表,你看看哪里需要修改。”于佩兰给于知乐递了一张纸,“如果没有问题,明天早上七点就开始。”
  于知乐接过表格,看了好一会,应道:“时间安排得很合理,没有问题。”
  简单交谈后,于初月带两位师傅到副业组小院安置行李,张文心则去筹备晚上的接风宴。
  虽然他们来得突然,但村里资源丰富,这顿饭准备得很体面,宾主尽欢。师傅们感受到真心,掏心窝子传授经验。
  因为培训,旧仓库晚上的学习会暂时停止。副食品加工小组的人白天跟随两位师傅实践,晚上借着场地复习理论知识。
  到底是坚持学习了将近一年的人,她们的脑筋比很多新进厂的人还灵活,轻易就记住了所有步骤。
  经过一周充实的培训,其中大部分人的操作得到了两位师傅的认可,最终考核得分最高的几人被选为生产线操作员,负责监管生产线。
  分别之际,于佩兰抱抱于知乐,说:“别送了,我和你姑父端午还回来。”
  于知乐嘴上应好,还是将他们三人送到村口
  ,一直挥手到牛车完全消失在视野范围内。
  几天之后,葛小菊和张灵带回新的订单,副食品加工小组第一次真正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从机器运行那一瞬间起,所有脑里的弦绷得很紧,动作变得很不自然。
  “不用紧张,你们培训的时候表现都很好。”于知乐鼓励,“只要按照正确步骤操作,不会有大问题。”
  众人点点头,深呼吸放松,逐渐找回从前的工作节奏。
  第一批罐头完成,接着开始第二批,然后是第三批,大家的动作越来越熟练。
  第一天工作结束,副食品加工小组完成了此前三天才能干完的活。大幅度提高的工作效率让她们深感机器的方便,但是始终谨记第一节培训课的内容——正确规范的操作步骤。
  刚开始使用机器那几天,村里人对轰轰的声音很好奇,偶尔会在加工小院外逗留。
  随着副食品加工小组组员渐入佳境,大家的好奇心也慢慢消失,所有人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
  时间过得快,很快来到五月中下旬。
  五月开始,陈老和罗平老师几乎天天坐捕鱼队的船出海,观察海带的成熟情况。一连察看了十天,他们终于选定收割的日期。
  当天晚上,老支书在学习会开始之前,简单地做了个动员会。
  “明天早上五点,所有人在岸边集合。一组出海收割,二组将海带运到晾晒地,三组晾晒。”他举着大喇叭宣布明天的安排,“明天,所有十二岁以下的小孩都不能靠近岸边!”
  他再三强调了最后一个点,毕竟收割现场混乱嘈杂,若有小孩掉进水里,在忙活的大人很难发现。
  紧接着,记分员开始读各组的名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