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 / 3)
也因此,早几年的时候,玛丽就花了5英镑给办了各种许可证,之后再按年营业额的7%缴税就行。
按照每周6英镑算,一年算下来就是312英镑。年缴税22英镑,年成本52英镑,肥皂一年的纯利润就有238英镑。
玛丽再检查一遍架子,确定没问题的,这才将门锁好。她回头,正好看到家里的两个女仆贝茜和茉莉从鸡舍回来。
“今天收成怎么样?”她口气亲近。
“208个鸡蛋,玛丽!”两个女仆都展示了一下自己手里的木桶。
“真不错,晚上我们做蛋糕吃。对了,土豆那边呢?可以收了吗?”玛丽跟着一起去厨房,顺便问问土豆的情况。
“约翰说,再等一星期差不多了。”约翰是家里的长工,他和汤姆两人负责种小麦、土豆、萝卜、牧草等等。
“那一星期后我们又要忙了。”玛丽看着两人放下木桶,也很快回到了自己房间。
里奇曼家里占地一英亩(≈4000㎡),分上中下三层。
一楼是客厅、厨房、女仆房、长工房、杂物间、储藏室等等。二楼是男女主人房、玛丽的房间,还有另外两个用不上的子女房,以及几个客房。三楼原本都是闲置的,现在专门用来晾皂。
玛丽翻开自己的账本,月初班纳特家的好消息传来,她正忙着收家里50英亩的小麦地。今年的收成不错,一共收上来1250蒲式耳!
每蒲式耳(≈36.4升)小麦能卖7先令,全部卖了那就是430多英镑!当然,实际不会这么多。
小麦收上来后必须送到磨坊,在这里,磨坊要扣除磨坊税,教会也要收税,国王的税更是不能少。再加上自然损耗,拉回来还能有1000蒲式耳都算是好的。
总之去一趟磨坊,86个英镑没有了。
实际上,这1000蒲式耳的面粉玛丽也不会全部拉回来。留下200蒲式耳自用,剩下的800蒲式耳直接让军团拉走。虽然军团给的价只有每蒲式耳6先令,但不用交税,也没有另外的风险,能直接换来240英镑!
50英亩的地需要麦种75蒲式耳,好的麦种每蒲式耳7先令,一共需要26英镑多。加上长工每人每年15英镑的薪水,这里的成本就是56英镑。
240英镑减去56英镑,家里今年在小麦上的收入为184英镑。
玛丽必须要把这一笔笔账都记清楚,尤其是交过税的,绝对要保留得干干净净,免得税务官们前来找茬!
目前50英亩小麦已经收上来了,还有50英亩的土豆马上就要收。到了年底,50头猪要出栏,200只鸡还继续留着。
玛丽算了一下,今年家里的年收入说不定能到1000英镑呢,如果里奇曼先生的私人银行没有再亏钱的话。
“唉,趁着土豆还没收,后天去一趟伦敦吧。”她真怕那对夫妇饿死了!
第三天,玛丽就听说班纳特家里私奔的小女儿回来了。应该是达西先生解决了这桩丑闻,所以才敢回来。
“行了,你们忙,我去一趟齐普赛街。”里奇曼先生的私人银行就开在那里,紧邻着伦敦的大酿酒商怀特布莱德。可惜不能比,人家年收入好几十万英镑,里奇曼先生估计连个零头都没有!
3个小时后,轻便的双轮马车停下,一身朴素的玛丽走进里奇曼私人银行。
“哦,亲爱的,面粉都卖出去了吗?”里奇曼太太今年才42岁,早年听说她也是梅里顿里的一枝花。可是在伦敦待久了,她开口就是问钱。
“卖了,父亲呢?”玛丽拿出支票,那是军团军需官给的240英镑。
“哦,玛丽,你可比你的父亲能干多了!我就知道把家里交给你没问题的,你要是个男孩就更好了。”拿到了支票,里奇曼太太口气明显轻松了,就是遗憾她不是儿子。
“父亲呢?”玛丽看着没人的银行,多少觉得不对。
“他忙着呢,客户们要联系。”里奇曼太太甩甩支票,盯上眼前过于精明的女儿,“你也快19岁了,去年尼日斐花园的舞会没去,今年德比郡的那场婚礼总要去吧。”
“玛丽,那可是年收入1万英镑的达西先生的婚礼,到时候到场的肯定都是有钱人!听妈妈的,去给自己找一个好丈夫。” ↑返回顶部↑
按照每周6英镑算,一年算下来就是312英镑。年缴税22英镑,年成本52英镑,肥皂一年的纯利润就有238英镑。
玛丽再检查一遍架子,确定没问题的,这才将门锁好。她回头,正好看到家里的两个女仆贝茜和茉莉从鸡舍回来。
“今天收成怎么样?”她口气亲近。
“208个鸡蛋,玛丽!”两个女仆都展示了一下自己手里的木桶。
“真不错,晚上我们做蛋糕吃。对了,土豆那边呢?可以收了吗?”玛丽跟着一起去厨房,顺便问问土豆的情况。
“约翰说,再等一星期差不多了。”约翰是家里的长工,他和汤姆两人负责种小麦、土豆、萝卜、牧草等等。
“那一星期后我们又要忙了。”玛丽看着两人放下木桶,也很快回到了自己房间。
里奇曼家里占地一英亩(≈4000㎡),分上中下三层。
一楼是客厅、厨房、女仆房、长工房、杂物间、储藏室等等。二楼是男女主人房、玛丽的房间,还有另外两个用不上的子女房,以及几个客房。三楼原本都是闲置的,现在专门用来晾皂。
玛丽翻开自己的账本,月初班纳特家的好消息传来,她正忙着收家里50英亩的小麦地。今年的收成不错,一共收上来1250蒲式耳!
每蒲式耳(≈36.4升)小麦能卖7先令,全部卖了那就是430多英镑!当然,实际不会这么多。
小麦收上来后必须送到磨坊,在这里,磨坊要扣除磨坊税,教会也要收税,国王的税更是不能少。再加上自然损耗,拉回来还能有1000蒲式耳都算是好的。
总之去一趟磨坊,86个英镑没有了。
实际上,这1000蒲式耳的面粉玛丽也不会全部拉回来。留下200蒲式耳自用,剩下的800蒲式耳直接让军团拉走。虽然军团给的价只有每蒲式耳6先令,但不用交税,也没有另外的风险,能直接换来240英镑!
50英亩的地需要麦种75蒲式耳,好的麦种每蒲式耳7先令,一共需要26英镑多。加上长工每人每年15英镑的薪水,这里的成本就是56英镑。
240英镑减去56英镑,家里今年在小麦上的收入为184英镑。
玛丽必须要把这一笔笔账都记清楚,尤其是交过税的,绝对要保留得干干净净,免得税务官们前来找茬!
目前50英亩小麦已经收上来了,还有50英亩的土豆马上就要收。到了年底,50头猪要出栏,200只鸡还继续留着。
玛丽算了一下,今年家里的年收入说不定能到1000英镑呢,如果里奇曼先生的私人银行没有再亏钱的话。
“唉,趁着土豆还没收,后天去一趟伦敦吧。”她真怕那对夫妇饿死了!
第三天,玛丽就听说班纳特家里私奔的小女儿回来了。应该是达西先生解决了这桩丑闻,所以才敢回来。
“行了,你们忙,我去一趟齐普赛街。”里奇曼先生的私人银行就开在那里,紧邻着伦敦的大酿酒商怀特布莱德。可惜不能比,人家年收入好几十万英镑,里奇曼先生估计连个零头都没有!
3个小时后,轻便的双轮马车停下,一身朴素的玛丽走进里奇曼私人银行。
“哦,亲爱的,面粉都卖出去了吗?”里奇曼太太今年才42岁,早年听说她也是梅里顿里的一枝花。可是在伦敦待久了,她开口就是问钱。
“卖了,父亲呢?”玛丽拿出支票,那是军团军需官给的240英镑。
“哦,玛丽,你可比你的父亲能干多了!我就知道把家里交给你没问题的,你要是个男孩就更好了。”拿到了支票,里奇曼太太口气明显轻松了,就是遗憾她不是儿子。
“父亲呢?”玛丽看着没人的银行,多少觉得不对。
“他忙着呢,客户们要联系。”里奇曼太太甩甩支票,盯上眼前过于精明的女儿,“你也快19岁了,去年尼日斐花园的舞会没去,今年德比郡的那场婚礼总要去吧。”
“玛丽,那可是年收入1万英镑的达西先生的婚礼,到时候到场的肯定都是有钱人!听妈妈的,去给自己找一个好丈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