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2 / 3)
原本相里明是以为嬴子瑜这么着急,一定是立马就要的,但是嬴子瑜则让他安心,好好做,不用贪快。
“我不逼着明哥哥在短时间内就要出效果,所以你有很充足的时间去研究。”
话虽如此,但嬴子瑜话锋一转,又说道,“铁制可以先放一放,先做一批木制的出来应个急。
你刚刚说了木制的容易耗损,但又不是不能用。”
这边,嬴子瑜在和相里明讨论怎么升级纺织机,制作效率更快的纺织机的问题,十分惬意开心。
而另一边,嬴政将嬴子瑜的经济计划说了一遍,刚说完没多久就引得大臣们议论纷纷。
有的认为这计策可行,甚至不用一兵一卒就能让匈奴的实力大减。
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
“话虽如此,但是谁又能保证这个计策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呢?到时候万一竹篮打水一场空怎么办,所以我看还是不要对这件事情看的这么乐观。”
“非也非也,事先一切计策哪有人能够保证一定成功,如果不能保证那所有计谋就都不用了?显然不可能啊。”
“我也觉得不能这么乐观。
匈奴人如果发现大秦的布匹毛衣好用,发现边境百姓能制作他们需要的布匹毛衣,万一不是按照咱们所想的那样通商买卖,反而是直接抢劫怎么办?
这样就会给边境百姓带来灾祸,好事就变成了坏事。”
……
各种意见相互交换,一时间,章台宫失去了往日的威严,变得仿佛像菜市场一样喧闹。
嬴政被这群人吵得头都疼了,眼见着就快到忍耐极限了,李斯立马出声制止,“各位安静,且听李斯一言!”
李斯身为丞相,还是有点话语权的,于是相互攻讦谩骂的声音果然停住了。
终于安静了下来,嬴政终于好受了点,“丞相有何高见,不妨说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李斯斟酌了一下语言,然后问出了大部分官员都比较关心的问题。
“君上,商人重利,我们无法保证这些重利轻义的商人在遇到自己个人利益和大秦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这些人会愿意舍弃自己的利益而维护大秦的利益。”
李斯言罢,其他官员纷纷点头。
这点嬴政之前也想到了,也正因商人重利轻义的本性,嬴政才会选择扶苏的妻子、太子妃王舒协同督办,甚至掌决定权的。
王舒督办?即便知道皇室参与其中,一些官员还是心存疑虑,还是不太放心。
“有太子妃在,各位爱卿还有什么担忧的地方?难道爱卿们还担心太子妃会无视大秦的利益?”
被嬴政这么直接的点明,一些官员脸上无光,当然立马否认,说不是这个理由。
“太子妃是太孙之母,太子之妻,是大秦未来的国母,自然会将大秦的利益放在首位。
只是有一点臣要说,太子妃毕竟是女子,心善且容易被骗,本人又在邯郸,在太子身边随侍,与乌氏所在地相距甚远,对这些人的管理和掌握难免有所疏漏。
人心难测,一些有二心的人借此机会阳奉阴违,欺上瞒下,依旧会让好事变成坏事。
君上明鉴,非我小看女子,小看太子妃,实在是有些情况,不得不防。
因而太子妃督办一事,还请君上三思。” ↑返回顶部↑
“我不逼着明哥哥在短时间内就要出效果,所以你有很充足的时间去研究。”
话虽如此,但嬴子瑜话锋一转,又说道,“铁制可以先放一放,先做一批木制的出来应个急。
你刚刚说了木制的容易耗损,但又不是不能用。”
这边,嬴子瑜在和相里明讨论怎么升级纺织机,制作效率更快的纺织机的问题,十分惬意开心。
而另一边,嬴政将嬴子瑜的经济计划说了一遍,刚说完没多久就引得大臣们议论纷纷。
有的认为这计策可行,甚至不用一兵一卒就能让匈奴的实力大减。
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
“话虽如此,但是谁又能保证这个计策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呢?到时候万一竹篮打水一场空怎么办,所以我看还是不要对这件事情看的这么乐观。”
“非也非也,事先一切计策哪有人能够保证一定成功,如果不能保证那所有计谋就都不用了?显然不可能啊。”
“我也觉得不能这么乐观。
匈奴人如果发现大秦的布匹毛衣好用,发现边境百姓能制作他们需要的布匹毛衣,万一不是按照咱们所想的那样通商买卖,反而是直接抢劫怎么办?
这样就会给边境百姓带来灾祸,好事就变成了坏事。”
……
各种意见相互交换,一时间,章台宫失去了往日的威严,变得仿佛像菜市场一样喧闹。
嬴政被这群人吵得头都疼了,眼见着就快到忍耐极限了,李斯立马出声制止,“各位安静,且听李斯一言!”
李斯身为丞相,还是有点话语权的,于是相互攻讦谩骂的声音果然停住了。
终于安静了下来,嬴政终于好受了点,“丞相有何高见,不妨说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李斯斟酌了一下语言,然后问出了大部分官员都比较关心的问题。
“君上,商人重利,我们无法保证这些重利轻义的商人在遇到自己个人利益和大秦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这些人会愿意舍弃自己的利益而维护大秦的利益。”
李斯言罢,其他官员纷纷点头。
这点嬴政之前也想到了,也正因商人重利轻义的本性,嬴政才会选择扶苏的妻子、太子妃王舒协同督办,甚至掌决定权的。
王舒督办?即便知道皇室参与其中,一些官员还是心存疑虑,还是不太放心。
“有太子妃在,各位爱卿还有什么担忧的地方?难道爱卿们还担心太子妃会无视大秦的利益?”
被嬴政这么直接的点明,一些官员脸上无光,当然立马否认,说不是这个理由。
“太子妃是太孙之母,太子之妻,是大秦未来的国母,自然会将大秦的利益放在首位。
只是有一点臣要说,太子妃毕竟是女子,心善且容易被骗,本人又在邯郸,在太子身边随侍,与乌氏所在地相距甚远,对这些人的管理和掌握难免有所疏漏。
人心难测,一些有二心的人借此机会阳奉阴违,欺上瞒下,依旧会让好事变成坏事。
君上明鉴,非我小看女子,小看太子妃,实在是有些情况,不得不防。
因而太子妃督办一事,还请君上三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