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随后嬴子瑜就甩了甩自己的头,这个办法不行。
  倒不是因为工业革命会孕育资本主义,而是最简单的,如今的大秦搞不了。
  在生产力不达标的基础上搞乱搞就是揠苗助长,贻害无穷,所以嬴子瑜暂时压下搞工业革命的建议。
  对工匠们的问题,嬴子瑜的解释是,“如果百姓在纺织和养殖上看到能获得更多的利益,纷纷投身于此,忽视了田间农事怎么办?”
  嬴子瑜话里的意思嬴政明白,这样的结果与他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而这时,工匠中有个年纪小的,因为没有其他年纪大的老工匠的谨慎,所以听到嬴子瑜的话非常自然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且不说农家人一辈子都是跟土地打交道,不会放弃自己安身立命的本事。
  就算放弃了也是因为有更好的选择。
  这样为什么太孙殿下还会担心,想要阻止我们过上好日子呢?
  如果纺织布匹或者养殖牛羊能让我们过上好日子,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呢?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给匈奴人占便宜呢?”
  小工匠刚说这话,就被旁边的年长的人捂住了嘴,但是嬴子瑜非要坚持听听小工匠要说什么,于是听到了这个回答。
  国家的战略部署和统筹安排和百姓讲太空泛,他们不能理解;牺牲一时换取长远的胜利对他们来说也很遥远,他们也不能理解。
  这是他们的认知和见识导致的。
  这是他们的局限,她不能仅仅因为这个原因,用“苦一代人,甜万代人”的借口心安理得的放弃他们。
  而且,她也没有把握换个条件,这方法真的能“甜万代”。
  小工匠说的是他一个人的想法,但却也不只是他一个人的,而是千千万万其他百姓的想法。
  嬴子瑜被问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所以她求助似的看向嬴政,希望自家大父能帮忙。
  但可惜,这本就是嬴政的考验,还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考验,只能嬴子瑜自己来。
  “这个问题要小鱼儿自己想清楚才好。”
  自己想吗?
  即便知道这是嬴政对她的考验,嬴子瑜也免不得有点生气和焦虑,因为答案实在是太难了。
  这个问题嬴子瑜想了很久。
  嬴政看着实在是解答不出来的嬴子瑜,也不催着要答案,只说要是想不出来就慢慢想,“也许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等到你成为皇帝,做完皇帝才能知道了。”
  在嬴政都快放弃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嬴子瑜跑到嬴政身边,告诉嬴政,她知道了。
  “这么短时间就想到了?朕不是说你可以用一生来回答吗?这个答案的回答对象不是寡人,而是你自己。”
  “大父,我说的是,我想到了这次的事情的解决办法了。”
  听到是这个,嬴政放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听起了嬴子瑜的话。
  “这些人是大秦的百姓,他们不能理解大秦的规划和发展不是他们的错,是见识和认知的问题。
  但是他们都是大秦的百姓,大秦应当为他们负责,为他们兜底。
  我一直担心的是百姓因为纺织和养殖利润高而全部投入到这些事情当中去,因而荒废了粮食的种植和马匹的培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