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我做的并非谄媚之举,而是为天下儒家弟子找寻生存之路的大善之举。”
  这话说的激情澎湃,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引得他们高呼“善举!”
  其中当然不包括淳于越。
  甚至淳于越还很后悔,后悔心软同意,他就知道不能这么干。
  一开始他只想将比试安排在空放的屋子里,比如宴会厅这种的。
  他和叔孙通就在这样的房子里,向上朝一样在嬴政面前陈述自己的观点,可以有听众,但不能太多。
  不然争辩到激烈的地方很容易将学术探究的地方变成喧闹的菜市场。
  这是淳于越不愿意看到的。
  总而言之就是要保证他们言论的私密性。
  但是淳于越的想法刚提出来就被嬴子瑜否决了,“这种形式太单一无趣了,而且宴会厅再大能有多大,容纳的人毕竟有限。
  不如将这场辩论放在室外,这样能过来看的人也能更多。”
  嬴子瑜的设想就是套用了她前世的户外辩论赛的模式。
  “我想将这种通过辩论进行学术交流的方式作为传统在大秦学宫传承下去,所以作为第一届就应该越盛大越好。”
  嬴子瑜这话听起来是有商有量,但语气是不容质疑的坚定。
  当时淳于越有些担心和反感,“我等不过是进行一次简单的学术切磋,应该无需特别盛大。
  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还是不妥,像戏院里的戏子一样,是个供人消遣的玩意儿。”
  叔孙通不喜欢淳于越这样的说法,立马反驳,“淳于先生是因为高高在上的时间太久了,已经忘记先贤辩论是不介意外在环境如何的了吗?”
  叔孙通就差指着淳于越的鼻子骂他忘本了,“还是说淳于先生认为自己比先贤更贤明有能力?”
  淳于越当然不会任由叔孙通污蔑自己,更咽不下这口气。
  “你这完全就是在曲解老夫的意思,到底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难道年纪轻轻的你已经听不懂人话了?
  读书明智,老夫为官多年依旧能做到时时刻刻手不释卷,我读过的书比你吃过的饭都多。”
  叔孙通也不恼,反而顺着淳于越的话往下,“如先生所言,既然不是因为高高在上太久了,不习惯低头,难道是因为先生害怕在大庭广众之下输给我这个年轻人不成?所以才极力抗拒?”
  叔孙通拙劣的激将法对淳于越根本不管用,但最后淳于越也被迫同意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