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谁说不是呢,这简直就是杀鸡用牛刀啊!希望那位学子不要被打击的太惨,一蹶不振可不就废了。”
  这是认为叔孙通一定会输,无论出于什么心态,肯定是非常消极的学子。
  当然,有态度消极的,自然就有态度积极的,这些人对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做法和态度嗤之以鼻。
  “比试还没开始呢,你们怎么就认定我们会输?谁规定的咸阳出来的那些博士们就一定比我们强?”
  这个言论一出,也迅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持,“说的对,太孙老师又如何,儒学博士又如何,咱们学宫之内不也是藏龙卧虎,能人众多的吗?
  到时候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
  很自然的,在叔孙通和淳于越还没有吵起来前,态度积极和态度消极的两派人就先吵起来了。
  从知道比试吵到比试开始,吵架不仅没有停歇,反而愈演愈烈了。
  而夹在这两派争吵之中,还有一小部分微弱的声音,他们谁也吵不过,也不想跟两派之中任何一方吵架。
  他们只想弄清楚一点,“这个叔孙通是谁,有人知道吗?”
  不过回应他们的不是一方的唾沫,就是另一方的拳头。
  台下激烈的争吵并没有影响到台上淳于越和叔孙通两人的发挥。
  比赛开始前,淳于越为了展示他作为年长者的气度和胸襟,十分谦让的让叔孙通先开始。
  叔孙通得了便宜还卖乖,“这又不是在下棋,哪里先行一步就能掌握先机?是输是赢还是要凭各自的本事。”
  淳于越也不是上赶着的人,“你这无知小儿若是不识好歹,老夫也没必要妄做好人。”
  说着就作势要先开始。
  叔孙通虽然嘴上占便宜,但到手的好处可一点也不想还出去,“既然这是淳于先生极力要求的,纵然我不愿意也只能勉强,这才不至于寒了先生的心。”
  淳于越看着脸皮厚的能抵御匈奴的叔孙通,促骂了一句,“也就嘴皮子功夫厉害了。”
  但是话是这样说,淳于越还是有点不安,他有种感觉他自己可能会输。
  当然不是输在自己的能力上,而是单纯输给叔孙通的不要脸上。
  叔孙通收敛起自己的嬉皮笑脸,“如果淳于先生准备好了,那我就开始了。”
  叔孙通还怪有礼貌的,输出观点之前还给淳于越做个提醒。
  这次辩论的主题很简单——学习应当重“功”还是重“情”。
  “常言道,天下熙攘,皆为利往;庙堂蝇营,皆为名来,我冒昧问一句,淳于先生学习数载是为了什么?”
  淳于越不假思索的回答道,“自然是报效国家,实现自己的追求和信仰。”
  叔孙通觉得这话还是太过粉饰,他觉得这句话的意思可*以换一个更为直白的表述。
  “报效国家,实现自己的追求,这一目标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是为官做宰,青史留名?
  既然是这个意思,那与我所说的追功利有何不同?”
  淳于越就知道叔孙通会在这点上面给自己做文章,他早有准备。
  “当然不一样,为官做宰实现自己的抱负是每一个人的追求,这是人之常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