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宠妹怪,随身带着一座城 第38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对于这一点,张清明早有防备一点也不慌。
  因为这两家银行有来自国内的海外收益存款,应付这种程度的挤兑没有任何问题。
  而且张清明还安排东方电视台大批记者去现场采访。
  面对镜头,有些“储户”大放厥词,说东方银行或者嘉化银行如何如何混乱,结果最后都被记者们揭穿——这些人压根就不是储户。
  【有人暗中冒充储户挤兑东方、嘉化银行】的新闻一度上了港岛的头条。
  港岛总督府见一计不成又来了两招狠的。
  第一、临时管制从内地转运来港的贵重金属报关;
  (这是为了防止国内动用国家白银储备来给张清明买单。)
  第二、汇丰银行等大型英伦资本机构宣布暂停对东方银行和嘉化银行的信用授权。
  (这是要限制两家银行的现金流和杠杆。)
  到了当晚,鹰酱和瑞国也插了一手——无端宣布降低东方银行和嘉化银行的信用评级(是不是很熟悉?)
  各方面的三管齐下,形成的威力果然厉害。
  已经上市的嘉化银行股票,在第二天港岛股市开盘后如同庐山瀑布一般飞流直下三千尺。
  嘉化银行股票直接从16.5元港币跌到了8.11港币,总资产缩水一半以上。
  而东方银行和嘉化银行也真正引来了挤兑大潮。
  消息传到伦敦金属交易所,不知多少人在呵呵冷笑,白银价格再次上浮。
  于当日上午九点四十一分重新回到十美元一盎司的价位。
  很有趣的是,鹰酱的花旗银行居然在这个时候同意了张清明交易员的杠杆申请。
  虽然只有2倍杠杆,但利息却高得吓人。
  很显然花旗是盯上了自己存在几家银行的那些东西......。
  他们等着自己被爆仓,然后立即分掉自己存的黄金。
  幸亏港岛总督府还没有疯狂到,为了对付张清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拆解利率。
  这让东方银行和嘉化银行,能从其他华资银行成功借到足够的钞票来应对挤兑。
  因为张清明只是嘉化银行的第二大股东,所以他主动承担了被拉入挤兑战争嘉化银行的拆借利息。
  两家银行前的挤兑人群一天比一天少,但白银的价格却还在上涨。
  从七月二日到七月六日,吸引了众多国际炒家的白银期货被炒到了十六美元/盎司。
  这是白银价格的又一个新高。
  要不是有花旗银行提供的杠杆,张清明的所有空头合约这个时候已经直接爆仓。
  有些人感觉很奇怪——张清明的本金都亏得七七八八了,为什么为他提供杠杆的花旗银行还不强平?
  其实人家花旗才不傻,用纸币换金币,他们恨不得张清明欠得越多越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