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1 / 5)
沈昭陵以“阿赖”等网友的视角,观看了小如的帖子,因此前面所有人对这个故事一直处于一种半信半疑的状态之中。
因为它太离奇,太荒诞,而且漏洞百出。
比如,为什么时间对不上?
证据在哪里?
你既然死了,又为什么能上网打字呢?
为什么你的帖子,怎么都删不掉?
你到底有没有在骗大家?
但直到最后,小如才暴露了最后的真相。
原来在她死后,她化成了厉鬼,废了好大的功夫,才把那些证据都一一找齐了。准备曝光这一事实。
那伪装成日记的帖子,其实是她的回忆。有一些证据是在阴间出现的。那些帖子,是她的怨气凝结成的文本,自然不可能被别人轻易删掉。
而现在,她是回来复仇的。
她给了敌人反悔的时间,让人间的人触发他们。但人间只招来了许多法师,来对付她。
于是,她用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火,燃尽所有。半年后,她将所有敌人,全都杀光了,数量五千。
——这应该就是文章的高潮部分。
起因、经过、高潮都有了,小如达成了她的愿望,其实在这里结局就已经可以了。
但沈昭陵还多写了一个结局:
五年后,所有人都畏惧她,记得她,却不敢提起她的名字。
玉米地再次种起来,孩子们重新去学校上学。如果不是那个帖子和赵如冰的尸体还存在,人们简直无法相信,真的发生过。
只有阿赖这个曾经的流氓,还惦记着赵如冰,一直想要去找她,于是坐上火车,独自前往那里。
他从白天找到夜晚,终于在玉米地中间的阁楼里,看见了赵如冰。
在那里,许多女孩子围在一起,给赵如冰梳头。而赵如冰放下面前的扇子,看见了阁楼下的阿赖。
也许,阿赖从她还歪斜的门牙上,认出了她。
他们相视一笑。
自此结局。
……
很简单的一个故事,写得并不复杂。
讲了一个女孩遇到敌人之后,如何与它战斗寻求反抗,如何坚持不懈,如何以最终以极为惨烈的代价赢得最后胜利的故事。
只不过,因为有两个主角:
阿赖和赵如冰。
俩人一明一暗,性格和经历上互相对照。 ↑返回顶部↑
因为它太离奇,太荒诞,而且漏洞百出。
比如,为什么时间对不上?
证据在哪里?
你既然死了,又为什么能上网打字呢?
为什么你的帖子,怎么都删不掉?
你到底有没有在骗大家?
但直到最后,小如才暴露了最后的真相。
原来在她死后,她化成了厉鬼,废了好大的功夫,才把那些证据都一一找齐了。准备曝光这一事实。
那伪装成日记的帖子,其实是她的回忆。有一些证据是在阴间出现的。那些帖子,是她的怨气凝结成的文本,自然不可能被别人轻易删掉。
而现在,她是回来复仇的。
她给了敌人反悔的时间,让人间的人触发他们。但人间只招来了许多法师,来对付她。
于是,她用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火,燃尽所有。半年后,她将所有敌人,全都杀光了,数量五千。
——这应该就是文章的高潮部分。
起因、经过、高潮都有了,小如达成了她的愿望,其实在这里结局就已经可以了。
但沈昭陵还多写了一个结局:
五年后,所有人都畏惧她,记得她,却不敢提起她的名字。
玉米地再次种起来,孩子们重新去学校上学。如果不是那个帖子和赵如冰的尸体还存在,人们简直无法相信,真的发生过。
只有阿赖这个曾经的流氓,还惦记着赵如冰,一直想要去找她,于是坐上火车,独自前往那里。
他从白天找到夜晚,终于在玉米地中间的阁楼里,看见了赵如冰。
在那里,许多女孩子围在一起,给赵如冰梳头。而赵如冰放下面前的扇子,看见了阁楼下的阿赖。
也许,阿赖从她还歪斜的门牙上,认出了她。
他们相视一笑。
自此结局。
……
很简单的一个故事,写得并不复杂。
讲了一个女孩遇到敌人之后,如何与它战斗寻求反抗,如何坚持不懈,如何以最终以极为惨烈的代价赢得最后胜利的故事。
只不过,因为有两个主角:
阿赖和赵如冰。
俩人一明一暗,性格和经历上互相对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