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随行接待人员与摄像团队默契地保持着三步距离,不远处攒动着窃窃私语的工作人员,却无人敢贸然上前。
  沉稳的脚步声打破展厅寂静,一个约莫三十岁左右的男人走了过来,他脖子上挂着工牌,西装剪裁精良,银丝眼镜后的目光带着职业化的审视,“李先生,欢迎来到FLYON总部。我是品牌部Brand Strategy Lead伊森,负责您今日的导览。”
  李青慈礼貌点头,“伊森先生,您好。”
  他提前了解了这位常春藤海归的履历,主导过多次全球宣传活动,业务能力出众,自视甚高,是典型的精英做派,去年刚升任战略总监。
  两人沿着历史长廊缓步而行,伊森打量了他一眼,“代言人平时很忙吧,应该没什么时间了FLYON的品牌文化?”
  “还好,出发前有稍微了解一些。FLYON诞生于北欧,核心理念是‘破界而生’,提倡突破极限。”
  “是的,‘破界而生’,不过这是我们最核心也最基础的文化理念了。”经过老款越野鞋展柜时,伊森忽然驻足,“品牌精神需要的是更深层次的历史积淀,比如这双鞋,它是FLYON第一代专业越野鞋,1954年推出,当时是为了应对极寒环境设计的。”
  “听说是创始人在暴风雪中受到的启发?”李青慈俯身观察鞋面防滑纹路。
  伊森眉毛微挑,“是的,没想到李先生知道得这么清楚。”看来确实是做足了功课。
  闻言李青慈直起身,目光落在伊森的身上,片刻后他收回视线,淡淡道,“之前看过相关纪录片,里面提到过。”
  伊森扶了扶眼镜,继续往前走,“FLYON在全球市场有不同推广策略,像‘破界而生’这个概念,最初在欧洲推广时遇到了一些文化冲突,尤其是在东欧市场。李先生知道原因吗?”
  “因为这个词在当地语境中有激进色彩?”
  “完全正确。”伊森唇角弧度加深,与有荣焉道,“我们为此重构了整套本土化传播策略,反倒成了经典案例……”
  接近两小时的导览中,伊森意外发现这位流量明星并不如他设想那般脑袋空空,思想浅薄。对方不仅接得住专业问题,偶尔的追问甚至让他产生被牵引的错觉,倒是不枉他们做了深入的评估和考察。
  拍摄接近尾声,伊森由衷道,“您今天配合度很高。”
  “谢谢。”李青慈接过助理递来的水,“分内之事,主要还是您博学多识,所以讲解专业,听起来也有趣。”
  这句称赞伊森显然很受用,表达欲被完全激发,又滔滔不绝起来,“我们FLYON一向重视品牌精神的传达,‘破界而生’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关于人类不断探索边界的哲学。这种理念,其实和西方存在主义思想不谋而合,比如萨特提到过……”
  他突然停顿,看了李青慈一眼,抱歉道,“奥不好意思,这方面您应该没有涉猎过,可能会比较难以理解。”
  李青慈抬眸迎上他隐含优越感的视线,并未着急答话,反而拿起桌上的宣传册,随意翻了几页,“没关系,我确实不懂哲学,就当作学习了,您请讲。”
  “萨特主张个人自由和选择,反对被既定规则束缚,强调在困境中的自我超越,这正是FLYON所追求的精神核心。包括我们今年推出的‘Horizon’系列,命名灵感也是源于这个理念。”
  “‘Horizon’是地平线的意思吧?”
  “没错。”伊森话语铿锵,仿佛在做一场精心准备的演讲,“地平线是人类视野和疆域的象征,也是一种未曾到达的彼岸,而‘Beyond the Horizon’,就是……”
  “就是走到另一片平地。”这是李青慈今天第一次选择打断对方。
  伊森一瞬间哑口无言,像是没法接受这个过于“平凡”的解读。
  李青慈解释道,“我理解你的意思,是想说‘超越地平线’代表着跨越既有的认知和极限。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穿上这双鞋,不是为了征服雪山,而是为了每天的路程、下一步的生活,是挤早高峰时多赶两步,是跑步时多撑半圈。这也是‘破界’的一种,不是吗?”
  他指着宣传册上的特写图,“这句话被印在了鞋底,说明地平线就在脚下,并不用刻意去追求。”
  伊森呼吸微滞,脑海中不断回荡着“地平线就在脚下”这句话,延伸出了某种新的思路。
  他忽然意识到展厅里那些驻足围观的普通员工,他们穿着FLYON基础款运动鞋,每日往返的,是地铁站与写字楼之间。
  他一直试图将品牌精神拔高到哲学高度,仿佛只有超越极限的挑战精神才配得上“破界”,他苦心开拓这里的市场,却忽略了品牌受众的真实需求——
  是一种日常的步伐和普通人的坚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