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是长久以来他们受到的规训便是皇帝是天子,有天命在身,代上苍统御万民。
  如果没有了皇帝,没有皇帝了谁来管理天下,传达上苍旨意呢?
  等等!一些百姓突然间记起,之前的天幕是不是说过天下没有什么神明,那些道士、僧侣都是骗人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皇帝真的是如他们所宣称的那般是上天之子,天生就该管理万民吗?
  想到这,他们都不禁打了个寒颤,然后再不敢深思下去。
  罢了,这些都是几百年的事了,也跟他们这些小老百姓无关,只要知道安乐大帝让他们没有经历那些苦难便是了。
  身为皇帝的武皇自然心情也不会愉悦到哪里去。
  她以为李云乐的这番改革会让她的朝代存续的时间更长,可最后的结果竟然是皇帝都不存在了。
  这究竟只是个偶然,还是李云乐的做的那些事中导致了必然呢?
  一时间武皇陷入到了纠结、怀疑之中。
  此时的李云乐心中则是既是欣慰又是忐忑。
  欣慰的是她真的如之前所愿那般将历史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忐忑的则是她害怕这个时代的人察觉到她所做的事虽能让国家变得强大,却也会彻底革了封建王朝的命!
  大多数人都在政治课本中学习过那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系统学习过历史的李云乐更是深有体会。
  上辈子封建制度被终结就发生在工业革命开始的欧洲,当然法国选择了送国王上断头台,而英国王室极其识时务,选择成了吉祥物。
  而也是看到欧洲统治者的下场,彼时的清政府才会选择继续闭关锁国,拒绝开民智。
  毕竟英、法在海的那头不一定能打过来,要是真让百姓有了资本造反,他们的皇位是会真的没有了啊!要知道华夏百姓可比那些欧洲百姓有反抗精神多了。
  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当政时,英国爆发了比华夏严重得多的“羊吃人”圈地事件,一大堆老百姓失去土地,流亡进城市。
  结果百姓竟是没造反过,竟是老老实实卖身为奴,进厂打工,反倒被英国新生的小资产阶级抓住了机会发家,继而开启了工业革命,带领英国的舰队和商品殖民全世界。
  直到资产阶级们壮大后,想要夺取权力,才开启了资产阶级革命,让英国开启君主立宪制。
  虽然到了工业革命时代,伴随生产效率增加,大英的人均寿命反倒从三十多岁倒退到十七岁,童工比例也大幅度增加,甚至4、5岁小孩也得去通烟囱。
  只能说大英人民还是太能忍了,同样的事放到华夏,李云乐觉得华夏的老百姓应该早起义几百次了,然后开启王朝新周期了。
  当然这种情况也导致华夏的封建制度自成一套完整体系,甚至有人猜测如果不是大清被外力强行破开,说不准华夏还得来上几个朝代。
  在此之前李云乐一直担心自己作为外力强行干涉华夏的发展进度,反倒会为华夏的未来带来不好的影响。
  譬如曾有人说过圣明君王才是封建王朝的最大助力,让一群人相信圣明君王会来救世,反倒成了保皇派。
  若全是昏君,反倒会亡得更快。
  但好在从天幕来看,后世华夏是更好了,今后她也可以放心大胆的动作了。
  当然前提是她还能继续动作。
  想到这李云乐忐忑地望向武皇,然后便看见武皇皱着眉思考着什么。
  一瞬间,李云乐心跳如擂鼓,武皇这般敏锐肯定是察觉到异常了!
  要是武皇真想明白了,作为封建帝王的她又会怎么办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