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2 / 3)
不过,这日宫宴之后,景国官员们发现好像是他们多虑了。
虽然少帝和那温太傅没有离去的意思,但人家天天待在驿馆里足不出户,和同行所有人一起,竟都是十分安生!
甚至不像从前的监察史那样,见天地“围追截堵”想办法要文书、要安排巡察,好办完差事尽早返程!
——温催玉和卫樾他们就此在景国王都的驿馆中住了下来,日子过得倒和之前在雁安太傅府中差不多。
卫樾还不用天天早晚出入宫城、往返太傅府,夜夜能和温催玉待在一起,只觉这般日子十分如沐春风。
而景王卫榆最初较着劲,以为卫樾和温催玉他们是在端着架子,等着他自己把监察史需要的文书和巡察行程都安排好、给送到眼前去,卫榆就偏不做,看谁耗得过谁。
虽然卫榆也不想让卫樾这个皇帝在他的封地里久留,但他太上赶着送人走,显得他多怂似的。
再有……若是监察史离去,李锳跟着一同返程,若无意外,此生他们或许都再难相见了。
虽然如今,除了监察史队伍入王都第一日之外,李锳都没再见过他,但好歹知道人在驿馆,和相隔千里之外不同。
所以,卫榆本来也挺沉得住气,反正差事在身的人又不是他,他就不信卫樾难道乐意在这里久留?
直到时间转眼过去了一个月,卫榆寻思着……少帝和帝师他们是不是太沉得住气了?
怎么搞得好像当真十分“宾至如归”,打算就此在景国王都驿馆里扎根了似的,一整个月居然都能不出驿馆大门!
“他们在做什么呢?”卫榆纳闷,“就算是在驿馆里犁地,一个月也够犁完了吧?”
原本护卫驿馆的武将站在卫榆面前,回道:“末将不知,但听动静,应当是没有犁地的。”
卫樾他们入住驿馆后,就光明正大理直气壮把景国的侍卫们清了出去,表示他们同行的叱南军和常继军人数已经很多,足够护卫了。
皇帝开了口,景王这诸侯王又没想着跟朝廷对着干,自然不会在护卫这种敏感的事上唱反调,便随卫樾他们去了。
以至于如今驿馆里,卫樾他们到底在做什么,卫榆一时间还真不太清楚。
“罢了,本王亲自去瞧瞧。”卫榆命人为他整理衣冠,煞有介事地说,“都一个月没拜见陛下了,实在失礼啊!”
……
今日是六月初一,温催玉二十三岁生辰。
一大清早,卫樾就问温催玉讨了一天假,说今日什么都不想学。
“我昨日已经跟何大夫和袁昭都说过了,正好他们也休息一日。”卫樾道,“来了景国王都这么久,我们还没出门看过,正好今日老师生辰,我们一起出门逛逛好不好?”
温催玉心下觉得熨帖,莞尔颔首:“好。”
他其实也好些年没有正经过过生日了。
年幼时,家中还未生变故之前,温催玉每每过生日都堪称兴师动众,家里六位长辈都想方设法把他的生日宴弄出花样来,生日礼物更是五花八门,场面总是热闹得比逢年过节都夸张,本身喜静的小小温催玉经常无奈又感动。
但后来六位亲长只剩下姥姥。
虽然第二年温催玉过生日时,她有意也弄得像从前那么郑重其事,可到底只剩下她和温催玉一老一少两个人了,越隆重越容易让人回想起失去的亲人和往日的美满,然后越发难过。
所以温催玉对姥姥说,他喜欢清静,以后就平平淡淡过生日吧,这样姥姥过生日时,他才不会因为准备不够而感到抱歉。
姥姥沉默许久,然后摸了摸年幼温催玉的头。
后来直到姥姥去世之前,温催玉的生日都过得很一板一眼,但也并不敷衍——姥姥还是会第一时间对他说生日快乐,给他准备相较往常更加丰富多样的饭菜,生日蛋糕和生日礼物也从未应付过。 ↑返回顶部↑
虽然少帝和那温太傅没有离去的意思,但人家天天待在驿馆里足不出户,和同行所有人一起,竟都是十分安生!
甚至不像从前的监察史那样,见天地“围追截堵”想办法要文书、要安排巡察,好办完差事尽早返程!
——温催玉和卫樾他们就此在景国王都的驿馆中住了下来,日子过得倒和之前在雁安太傅府中差不多。
卫樾还不用天天早晚出入宫城、往返太傅府,夜夜能和温催玉待在一起,只觉这般日子十分如沐春风。
而景王卫榆最初较着劲,以为卫樾和温催玉他们是在端着架子,等着他自己把监察史需要的文书和巡察行程都安排好、给送到眼前去,卫榆就偏不做,看谁耗得过谁。
虽然卫榆也不想让卫樾这个皇帝在他的封地里久留,但他太上赶着送人走,显得他多怂似的。
再有……若是监察史离去,李锳跟着一同返程,若无意外,此生他们或许都再难相见了。
虽然如今,除了监察史队伍入王都第一日之外,李锳都没再见过他,但好歹知道人在驿馆,和相隔千里之外不同。
所以,卫榆本来也挺沉得住气,反正差事在身的人又不是他,他就不信卫樾难道乐意在这里久留?
直到时间转眼过去了一个月,卫榆寻思着……少帝和帝师他们是不是太沉得住气了?
怎么搞得好像当真十分“宾至如归”,打算就此在景国王都驿馆里扎根了似的,一整个月居然都能不出驿馆大门!
“他们在做什么呢?”卫榆纳闷,“就算是在驿馆里犁地,一个月也够犁完了吧?”
原本护卫驿馆的武将站在卫榆面前,回道:“末将不知,但听动静,应当是没有犁地的。”
卫樾他们入住驿馆后,就光明正大理直气壮把景国的侍卫们清了出去,表示他们同行的叱南军和常继军人数已经很多,足够护卫了。
皇帝开了口,景王这诸侯王又没想着跟朝廷对着干,自然不会在护卫这种敏感的事上唱反调,便随卫樾他们去了。
以至于如今驿馆里,卫樾他们到底在做什么,卫榆一时间还真不太清楚。
“罢了,本王亲自去瞧瞧。”卫榆命人为他整理衣冠,煞有介事地说,“都一个月没拜见陛下了,实在失礼啊!”
……
今日是六月初一,温催玉二十三岁生辰。
一大清早,卫樾就问温催玉讨了一天假,说今日什么都不想学。
“我昨日已经跟何大夫和袁昭都说过了,正好他们也休息一日。”卫樾道,“来了景国王都这么久,我们还没出门看过,正好今日老师生辰,我们一起出门逛逛好不好?”
温催玉心下觉得熨帖,莞尔颔首:“好。”
他其实也好些年没有正经过过生日了。
年幼时,家中还未生变故之前,温催玉每每过生日都堪称兴师动众,家里六位长辈都想方设法把他的生日宴弄出花样来,生日礼物更是五花八门,场面总是热闹得比逢年过节都夸张,本身喜静的小小温催玉经常无奈又感动。
但后来六位亲长只剩下姥姥。
虽然第二年温催玉过生日时,她有意也弄得像从前那么郑重其事,可到底只剩下她和温催玉一老一少两个人了,越隆重越容易让人回想起失去的亲人和往日的美满,然后越发难过。
所以温催玉对姥姥说,他喜欢清静,以后就平平淡淡过生日吧,这样姥姥过生日时,他才不会因为准备不够而感到抱歉。
姥姥沉默许久,然后摸了摸年幼温催玉的头。
后来直到姥姥去世之前,温催玉的生日都过得很一板一眼,但也并不敷衍——姥姥还是会第一时间对他说生日快乐,给他准备相较往常更加丰富多样的饭菜,生日蛋糕和生日礼物也从未应付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