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等到卫樾进了屋内,温催玉脸上的笑意才渐渐没了。
  他端起杯子,慢条斯理地啜饮,思绪不由得飘回了上辈子——他穿书之前,还在现代的时候。
  温催玉出生时家中情景不错。
  父母恩爱,都是大学老师,有宽裕的时间陪伴他。爷爷奶奶和姥爷也都是高校教授、早有交情,姥姥是中医大拿、有一间声名远扬的中医馆。
  温催玉的父母又是各自家中独子独女,温催玉是四位老人家唯一的孙辈,他可以说是自幼享尽了家中六位长辈的疼爱。
  虽然温催玉出生以来便身体虚弱,三五天一个小病、一个月一场大病是常态,但家中并未因此嫌弃,反倒更加心疼他。
  温催玉年幼时便比寻常孩子性格沉稳,不仅没有恃宠而骄,反而时不时会因为自己生病、让长辈们担心的事感到抱歉,所以他身体好时,会有意逗长辈们开心——
  温催玉过目不忘的本事也是天生的,又因为身体原因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总在外面玩闹打发时间,加上家里也有点“书香门第”的氛围熏染,所以他很早就能读书识字,还能背下姥姥给人开的药方。
  每当他展现过目不忘、过耳熟记的本事时,家中长辈们都会很给面子地表现出惊叹,年幼的温催玉喜欢看大人们都高高兴兴的,所以总是找机会表现。
  一家七口其乐融融,直到温催玉七岁那年,这样的日子戛然而止。
  那年暑假,他们一家人安排了出门旅游,临出发前姥姥的一位老病人登门求诊,姥姥便让他们其余六人先行按原定时间出发,她则准备第二天再过去汇合。
  反正都是自己家里人,也不是第一次集体出行了,姥姥身体健硕独自出门汇合不成问题,所以他们其余六人也没多纠结,按着原计划前往机场。
  然后在途中出了车祸。
  那是一场非常惨烈的车祸,温催玉的父母、爷爷奶奶和姥爷要么当场离世,要么重伤抢救失败,唯有被长辈们不约而同想要护在怀里的温催玉只是受了点轻伤、性命无碍。
  温催玉记得,那时车翻下了山坡,他在眩晕和恐慌中几乎呼吸不上来,一边咳嗽一边胡乱喊着每一个长辈。
  妈妈拖着奄奄一息的语气安慰他:“……乖啊,我们家小令卿最勇敢了……令卿,妈妈流血了,如果姥姥在这里……她会给妈妈开什么方子止血呢?令卿以……咳咳……以前背过止血方子的,对不对?背给妈妈听好不好?”
  温催玉哽咽着开口背药方,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调整好了呼吸。
  等他背完了一个方子,爸爸也开了口:“令卿……爸爸头晕,头晕能开什么方子呢?”
  温催玉在家长们的哄劝声里,背了一个又一个曾经记住的药方,但背到后来,就得不到回音了。他不敢哭闹,靠在父母中间,嗅着血腥气继续背药方。
  后来他被救出来时,嗓子几乎失声。
  自那以后,温催玉还是能过目不忘,但唯独不敢再碰中药相关,哪怕只是听一听也觉得难受。
  那场车祸,温催玉和姥姥都失去了彼此以外的其他至亲家人。
  姥姥无法接受那样的痛苦,以至于责怪上了她自己。要不是还有年幼的温催玉需要照顾,姥姥当年就要活不下去了……然而照顾孙辈的这口气也只撑到了温催玉十六岁那年。
  直到离世前,姥姥还在念叨:“都怪我,当初犹豫要不要接诊耽误了时间,要是不耽误,准点出发,就不会遇到车祸了。要是我不催着你们提前走,让你们留下来和我一起第二天再走,也不会出车祸了。都怪我……令卿啊,姥姥走了,你可怎么办啊……”
  姥姥离世后,温催玉将她的遗物悉心封存,却更是不敢再碰。
  只能说,好在他只是无法忍受接触药理知识,但像个病人一样吃药用药是不妨碍的,不然更添麻烦。
  温催玉本来以为,这么多年过去了,或许他那点阴影已经没事了,所以才说要陪着卫樾一起。
  但没想到,还是这么不争气啊。
  温催玉放下杯子,苦笑了声。
  好在卫樾学医第一日,和何大夫相处得还挺和睦,温催玉觉得宽慰不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