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2 / 3)
听侍从说完,庄王好似被说服了一般。
他一脸怅然地点了下头:“罢了,你虽妄言,但也是为本王和陛下着想,言之有理,本王确实不当心慈手软。”
“不过……”庄王停下脚步,回首看向见渊阁方位,耐人寻味地接着说,“本王并无草菅人命的喜好,这温太傅毕竟还没犯什么错,就这么斩草除根了他的性命,反倒显得本王心狠手辣,传出去不好听啊。且人若是死了,岂不是反让陛下更是惦记?”
“要本王说,根节还在陛下身上,陛下若是能识清人心,本王何苦再忧心?不若就借此契机,叫陛下看看温太傅的忠心吧。”
侍从了然:“是,属下即刻便去安排。”
——安排一场少帝和温太傅都在场的刺杀。
生死危难当前,就不信这温太傅有以命护驾的决心。
届时,不论温催玉有没有特意对少帝表过忠心,少帝都会对温催玉心生隔阂。
今日见渊阁里,那般师生和睦、相对而坐的情景,该是不会再出现了。
事实上,庄王挺希望这温太傅有对少帝表过决心。
少帝都让温太傅近身了,想来是已经有些亲近之意,这可难得一见。此时若发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刺杀,少帝得多失望啊,那刚对人生出的信任,岂不是要全然瓦解?
而且,往后温催玉每活生生出现在他面前一次,都是在提醒他曾有过的可笑信任……
庄王寻思着,这般算来,活着的温催玉,可比死了的温催玉有价值。
第8章 像昨夜那样突然掐臣的脖颈,就过分了。
温催玉懒得走动,索性直接摊开了卫樾书案上的竹简,说:“陛下,来诵读吧。”
卫樾一点也不尊师重道地嗤笑了声:“看来温太傅确实不会讲学,你自己读还不够,还要叫朕一起读?”
对此,温催玉有理有据:“古籍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陛下,虽然臣目前确实只想到些笨方法,但您也莫要小瞧了这诵读。”
卫樾兴致缺缺:“那温太傅这么多年,肯定读了有上百遍了吧,领悟到什么了?”
温催玉回想了想,然后煞有介事地引经据典道:“读到了《礼记》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意在要敬重老师。又说有两种人,君王可以不视其为臣子,其中一种便是‘当其为师,则弗臣也’,这句不用臣为您解释吧,陛下?”
温催玉语速不快,嗓音如清泉漱石,说的内容更是让的确没怎么看过四书五经的卫樾一怔。
卫樾看着面前的温催玉,突然意识到,他这位太傅,或许并非真的只会诵读,只是此前心有踌躇,反正他这个皇帝也没专心听讲,温催玉才索性敷衍了事……
而且,温催玉他似乎是真打算教给他一些学识,乃至为君之道。
“继续说,你若能再说出三条,朕也可勉为其难认可你的讲学方式。”卫樾端出好整以暇的表情,仿佛并没有在心里百转千回地琢磨。
温催玉有点无奈:“陛下倒是反过来给臣这个太傅先出上了题……”
不过,卫樾能松口说要专心上课,温催玉也不介意先“做题”。
“陛下可要说话算话。”温催玉说着继续在脑子里翻找,“书上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话出自《论语》。”
看了眼卫樾的右手,温催玉接着道:“不过,以陛下这对人对己一视同仁的不珍惜,这句话想来对陛下没什么意义。”
卫樾蹙眉:“你指桑骂槐呢!”
温催玉好脾气地回答:“陛下的成语用得不错,看来从前也并非全然不对学问上心。陛下,《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不形于色、即便表达也中和有度,您是君,当要学会控制情绪。”
卫樾抿了下唇。 ↑返回顶部↑
他一脸怅然地点了下头:“罢了,你虽妄言,但也是为本王和陛下着想,言之有理,本王确实不当心慈手软。”
“不过……”庄王停下脚步,回首看向见渊阁方位,耐人寻味地接着说,“本王并无草菅人命的喜好,这温太傅毕竟还没犯什么错,就这么斩草除根了他的性命,反倒显得本王心狠手辣,传出去不好听啊。且人若是死了,岂不是反让陛下更是惦记?”
“要本王说,根节还在陛下身上,陛下若是能识清人心,本王何苦再忧心?不若就借此契机,叫陛下看看温太傅的忠心吧。”
侍从了然:“是,属下即刻便去安排。”
——安排一场少帝和温太傅都在场的刺杀。
生死危难当前,就不信这温太傅有以命护驾的决心。
届时,不论温催玉有没有特意对少帝表过忠心,少帝都会对温催玉心生隔阂。
今日见渊阁里,那般师生和睦、相对而坐的情景,该是不会再出现了。
事实上,庄王挺希望这温太傅有对少帝表过决心。
少帝都让温太傅近身了,想来是已经有些亲近之意,这可难得一见。此时若发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刺杀,少帝得多失望啊,那刚对人生出的信任,岂不是要全然瓦解?
而且,往后温催玉每活生生出现在他面前一次,都是在提醒他曾有过的可笑信任……
庄王寻思着,这般算来,活着的温催玉,可比死了的温催玉有价值。
第8章 像昨夜那样突然掐臣的脖颈,就过分了。
温催玉懒得走动,索性直接摊开了卫樾书案上的竹简,说:“陛下,来诵读吧。”
卫樾一点也不尊师重道地嗤笑了声:“看来温太傅确实不会讲学,你自己读还不够,还要叫朕一起读?”
对此,温催玉有理有据:“古籍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陛下,虽然臣目前确实只想到些笨方法,但您也莫要小瞧了这诵读。”
卫樾兴致缺缺:“那温太傅这么多年,肯定读了有上百遍了吧,领悟到什么了?”
温催玉回想了想,然后煞有介事地引经据典道:“读到了《礼记》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意在要敬重老师。又说有两种人,君王可以不视其为臣子,其中一种便是‘当其为师,则弗臣也’,这句不用臣为您解释吧,陛下?”
温催玉语速不快,嗓音如清泉漱石,说的内容更是让的确没怎么看过四书五经的卫樾一怔。
卫樾看着面前的温催玉,突然意识到,他这位太傅,或许并非真的只会诵读,只是此前心有踌躇,反正他这个皇帝也没专心听讲,温催玉才索性敷衍了事……
而且,温催玉他似乎是真打算教给他一些学识,乃至为君之道。
“继续说,你若能再说出三条,朕也可勉为其难认可你的讲学方式。”卫樾端出好整以暇的表情,仿佛并没有在心里百转千回地琢磨。
温催玉有点无奈:“陛下倒是反过来给臣这个太傅先出上了题……”
不过,卫樾能松口说要专心上课,温催玉也不介意先“做题”。
“陛下可要说话算话。”温催玉说着继续在脑子里翻找,“书上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话出自《论语》。”
看了眼卫樾的右手,温催玉接着道:“不过,以陛下这对人对己一视同仁的不珍惜,这句话想来对陛下没什么意义。”
卫樾蹙眉:“你指桑骂槐呢!”
温催玉好脾气地回答:“陛下的成语用得不错,看来从前也并非全然不对学问上心。陛下,《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不形于色、即便表达也中和有度,您是君,当要学会控制情绪。”
卫樾抿了下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