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还是谢总见多识广。”杨先生笑道,“我以前都不知道这其中竟有这样的奥妙。”
  谢昭自己也是头一回听到这种奥妙,瞎猫碰到死耗子罢了。她心想。
  看盘撤下去,又上了三道前菜。出自梦粱录的松鹤延年,鲈莼冻,花雕醉鸽,酒槽蟹。
  “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那边佛珠男又开始吟诗了。
  听他说话就晦气,谢昭吐出半根姜丝。
  “这花雕酒当中应当是加了桂花。”许太说。
  “没错。”主厨点头微笑。
  “这既不是淡水蟹,也不是咸水蟹,而是生长于咸淡水交界处的蟹。所以既有淡水的鲜嫩,又有咸水的多膏。”
  “夫人品得很细致。”主厨说。
  “食物就是身份,吃过好东西越多的人,自然很容易就吃出其中的门道。”许太得意道。
  接下来的正菜主厨按夏日食材还原南宋文人的《山家清供》。
  蓝花瓷碟子里是大耐糕,主要用红李,白梅,甘草,李子去皮挖核填入松子橄榄核桃馅。
  谢昭吃了没吃出什么所以然来,甚至感觉有一点药味。
  白瓷碗里叫真君粥,是颜色橙黄,米粒饱满的杏子粥。
  据说神医董奉,给人治病不收钱,只需病人好之后,在屋内种五株杏树,世人称他为董真君,这就是杏子粥名字的由来。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许太吟诗半天突然转而看向谢昭:“谢小姐,你觉得这粥怎么样?”
  谢昭还不知道么,许太就是想挖坑给自己跳,不过是想看她说不出什么名堂,或者说错话,嘲讽她没有品味。
  “很甜,好像糖挺多的。”谢昭如实说,她对这种无聊的游戏没有兴趣。
  许太和其他两人嗤笑一声,意思是她这乡下人也只能尝出咸甜了。
  主厨盯了她一会儿,谢昭心想都说他有个性,不至于要骂她吧。
  “这位小姐有见识,一下就品尝出我用的杏子不同。”主厨却说。
  “我用的是红杏,喝着天山雪水长大的,是红色蜂蜜,自然比一般的杏子要甜很多。”
  这是主厨第二次给谢昭找补了,许太奇怪地扫了他一眼。
  下一道是翠缕冷淘,也就是绿色的冷面。
  “我读过大唐六典当中记载夏季朝会时,会给官员们准备槐叶冷淘。”白衣女说。
  “杜甫也爱冷淘,他写过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这碧绿色的冷面的确清凉解暑。”杨太太说。
  “你们都饱读诗书,我只知道吃饱。”杨先生笑道。
  “谢小姐,你觉得这道如何呀?”佛珠男微笑。
  “有点太素了。”谢昭说。今天吃了半天全是碳水,一点高蛋白都没有。
  “我们吃东西就讲究清雅,劳碌命才爱大鱼大肉。”许太冷笑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